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胜云

作品数:10 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天文地球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会议论文
  • 1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历史地理
  • 5篇天文地球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地质
  • 2篇地球
  • 2篇地球科学
  • 2篇地震
  • 2篇地震预报
  • 2篇地质科学
  • 2篇地质学
  • 2篇地质学家
  • 2篇周恩来
  • 1篇低碳
  • 1篇低碳经济
  • 1篇地热资源
  • 1篇地质力学
  • 1篇第四纪冰川
  • 1篇第四纪冰川遗...
  • 1篇中国能源
  • 1篇能源
  • 1篇能源开发
  • 1篇走低
  • 1篇济之

机构

  • 10篇中国地质科学...

作者

  • 10篇马胜云
  • 1篇黄尚瑶
  • 1篇白嘉启
  • 1篇康文华

传媒

  • 3篇纪念李四光诞...
  • 1篇中国地质教育

年份

  • 1篇2010
  • 9篇2009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地质之光——纪念卓越的地质学家李四光诞辰120周年
李四光是卓越的地质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他是伟大的爱国者,为祖国的建设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李四光是我国地质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他的一生可说是我国地质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旧中国到新中国发展过程的一个历史缩影。
马胜云
关键词:地质学家地球科学
文献传递
李四光和丁文江的友谊
1918年11月11日,协约国与德国签订休战条约,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结束。协约国在巴黎召开战后事宜和会,会议偏袒日本。1919年5月4日,全国人民为了反对巴黎和会的偏袒日本、牺牲我国主权的行径,爆发了标志着...
马胜云
文献传递
开发地热资源 走低碳经济之路
'能源危机'和'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当前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联合国哥本哈根会议决议提出了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我国政府就能源消耗减排量向世界作出了郑重承诺。低碳经济是今后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为此开发新能源、可再生能...
白嘉启马胜云康文华黄尚瑶
关键词:低碳经济
文献传递
李四光与地震预报
中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自历史上第一次地震记载(公元前1177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的3000多年历史中,发生过千百次强烈地震,每次都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本文介绍了李四光教授,长期以来运用力学原理观察研究地质构...
马胜云
关键词:地震预报地质力学
文献传递
李四光和周恩来——周恩来同志诞辰110周年纪念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局势急剧恶化,国民党政府从南京迁到武汉,在武汉还未站稳,立刻又迁到重庆。迁到重庆后,中央研究院代院长朱家骅要院辖各研究所迁往重庆,不去重庆就停发经费,搬迁事宜也概不负责。由于局势很不稳定,经李四...
马胜云
文献传递
李四光与中国能源
本文介绍了李四光的生平事迹,浅谈了李四光对煤、石油、铀以及地热等能源的研究,阐述了李四光对中国能源发展的贡献。
马胜云
关键词:能源开发地质科学
文献传递
李捷先生——北京地区第四纪冰川遗迹的首次发现者
李捷先生在地质部地质矿产司工程管理处工作时,于1954年,在北京西山三家店东北,勘察引水隧洞工程中,在隆恩寺以南山间盆地东边的一个垭口,即模式口,发现了第四纪冰川擦痕,这是首次在北京地区发现的第四纪冰川擦痕,经李四光教授...
马胜云
文献传递
地质之光——纪念卓越的地质学家李四光诞辰120周年被引量:1
2009年
李四光是卓越的地质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他是伟大的爱国者,为祖国的建设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李四光是我国地质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他的一生可说是我国地质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旧中国到新中国发展过程的一个历史缩影。
马胜云
关键词:地质学家地球科学
李四光与地震预报
中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自历史上第一次地震记载(公元前1177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的3000多年历史中,发生过千百次强烈地震,每次都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实现对地震灾害的预测预防,是几千年来人民的愿望,"5·1...
马胜云
文献传递
李四光和周恩来周恩来同志诞辰110周年纪念
本文介绍了李四光和周恩来在抗日时期友谊的建立,浅谈了李四光在中国解放以后对中国能源的研究成果,阐述了李四光对中国发展所做的贡献。
马胜云
关键词:周恩来地质科学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