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凌风

作品数:96 被引量:338H指数:11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厦门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53篇期刊文章
  • 22篇专利
  • 16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6篇生物学
  • 19篇农业科学
  • 18篇环境科学与工...
  • 7篇天文地球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水利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 1篇理学

主题

  • 15篇植物
  • 9篇养殖
  • 9篇浮床
  • 8篇栽培
  • 8篇海马
  • 8篇海马齿
  • 8篇海藻
  • 7篇端足类
  • 7篇营养化
  • 7篇生态浮床
  • 7篇虾池
  • 7篇甲藻
  • 7篇富营养化
  • 6篇大型海藻
  • 6篇浮游植物
  • 5篇对虾
  • 5篇营养盐
  • 5篇摄食
  • 5篇种群
  • 5篇毛虫

机构

  • 89篇厦门大学
  • 9篇中国科学院植...
  • 5篇国家海洋局第...
  • 4篇中国水产科学...
  • 2篇国家海洋局第...
  • 2篇福建省水产研...
  • 2篇教育部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香川大学
  • 2篇广西壮族自治...
  • 1篇广西科学院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杭州师范大学
  • 1篇青岛海洋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盐城工学院
  • 1篇中国工程院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漳州市水产技...
  • 1篇中国水产学会

作者

  • 94篇黄凌风
  • 22篇郭丰
  • 19篇郑新庆
  • 13篇林施泉
  • 10篇沈国英
  • 9篇姜丹
  • 8篇李银心
  • 7篇周时强
  • 7篇黄邦钦
  • 6篇潘科
  • 5篇贾晓燕
  • 5篇朱小明
  • 5篇谢天宏
  • 5篇吴佳鑫
  • 5篇洪清波
  • 5篇白敏冬
  • 5篇吴林南
  • 5篇林玉美
  • 4篇林均民
  • 4篇聂鑫

传媒

  • 14篇厦门大学学报...
  • 11篇海洋学报
  • 7篇海洋科学
  • 4篇台湾海峡
  • 2篇生态学报
  • 2篇学会
  • 2篇环境工程学报
  • 2篇渔业科学进展
  • 2篇第十届全国生...
  • 1篇植物学通报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水产学报
  • 1篇光谱学与光谱...
  • 1篇寄生虫与医学...
  • 1篇广州化工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湿地科学与管...
  • 1篇中国科学:生...
  • 1篇中国海洋湖沼...
  • 1篇中国海洋与湖...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3篇2021
  • 4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6篇2015
  • 6篇2014
  • 5篇2013
  • 6篇2012
  • 9篇2011
  • 8篇2010
  • 10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9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碳、氮稳定同位素的厦门筼筜湖两种优势端足类食性分析被引量:6
2015年
测定了厦门市筼筜湖(内、外湖)大型海藻群落两种优势端足类(强壮藻钩虾Ampitheoe valida和上野蜾蠃蜚Corophium uenoi)及其潜在食源的碳、氮稳定同位素比值(δ^(13)C和δ^(15)N),分析研究了这两种端足类摄食习性的空间变动特征。研究发现,端足类的潜在食源包括悬浮颗粒有机物(Particulate organic matter:POM),沉积有机物(Sedimentary organic matter:SOM),石莼(Ulva lactuca:Ulva)及其表面的附生生物(Epiphytes:Epi),它们的δ^(13)C和δ^(15)N值分别介于-24.0‰(POM)—-11.8‰(Ulva)和-1.7‰(POM)—4.7‰(Ulva)之间。其中,Ulva和POM的δ^(13)C值的内、外湖差异不显著;而外湖SOM和Epi的δ^(13)C值则明显高于内湖。采样区SOM有机质来源的空间差异是其δ^(13)C内、外湖差异的主要原因。除POM外,外湖有机碳源的δ^(15)N明显高于内湖,这与它们利用氮源的δ^(15)N的差异有关。潜在食源稳定同位素组成的空间差异,使得筼筜湖端足类的稳定同位素组成,尤其是δ^(15)N值表现出显著的空间变动特征(强壮藻钩虾和上野蜾蠃蜚δ^(15)N的内、外湖差异高达1.6‰和4.2‰,变幅约1个营养级),但2种端足类食性的空间差异却不尽相同:强壮藻钩虾的食性相对稳定,其δ^(13)C值介于Ulva和Epi之间,表明它主要从Ulva及其表面的Epi获取碳源;而上野蜾蠃蜚的食性内、外湖差异较大:内湖从石莼表面的Epi获取碳源,约20%是来自POM的贡献,而外湖则主要以Ulva及其表面的Epi为食。分析显示,筼筜湖内、外湖端足类δ^(15)N的空间差异并不是端足类的营养级发生了变化,而是由于端足类食源δ^(15)N的空间差异引起的,而不同端足类食性的内、外湖差异则可能与环境中饵料的丰度和生物量密切相关。
郑新庆王倩黄凌风王建佳林荣澄黄丁勇孙晓红
关键词:稳定同位素端足类食性
一种红树植物的水上栽培方法
一种红树植物的水上栽培方法,涉及一种水上栽培方法。提供一种主要应用于热带或亚热带沿岸咸水或半咸水泻湖,旨在美化湖区的水面景观,净化和稳定湖区水质的红树植物水上栽培装置和栽培方法。装置设有浮筏,浮筏四周设有浮体,浮筏底部设...
黄凌风陈清秀谢天宏林玉美郑新庆张志英
文献传递
对虾养殖池塘浮游植物的生态特征
浮游植物是虾池生态系的主要成份之一,一个适宜和稳定的浮游植物群落对维持虾池的正常生产有重要意义.深入研究虾池浮游植物的生态特征,不仅对阐明虾池人工生态系的结构、功能有重要理论意义,而且对维持和控制适宜的浮游植物种群和数量...
郭丰林均民黄凌风周时强沈国英
关键词:浮游植物生态特征对虾养殖
文献传递
石莼(Ulva lactuca L.)对牟氏角毛藻(Chaetoceros muelleri Lemm.)种群生长的影响
近年来赤潮频频爆发,对水产养殖和水域生态影响严重,利用大型水生植物防治赤潮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方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添加不同 N、 P 营养盐浓度的人工海水培养基(Harrison PJ,1980)...
郭丰王倩李娟黄凌风
关键词:石莼牟氏角毛藻营养盐赤潮
文献传递
基于羟基自由基高级氧化快速杀灭海洋有害生物的新技术及应用
白敏冬张芝涛黄凌风白敏菂田一平张均东
该项成果属于海洋污染及其防治技术。海洋外来生物入侵性传播已成为本世纪全球海洋生态环境面临的四大威胁之一,船舶压载水的给排过程是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国际海事组织已立法执行《压载水管理与控制公约》。常规的环境治理技术如生物、物...
关键词:
同安湾潘涂对虾养殖垦区不同形态磷的含量与动态被引量:6
2001年
1996年5至1997年2月对厦门市同安湾潘涂垦区两口虾池及进水渠道不同形态磷的含量与动态进行了 调查。结果显示,虾池的颗粒磷(PP)含量明显高于邻近内湾,可溶性有机磷(DOP)含量略高于内湾,可溶性无 机磷酸盐(DIP)含量则明显比邻近内湾的低。虾池中的磷主要以PP形态存在(78.25%),DOP、DIP含 量较少(l.82%和6.93%);垦区内湾则是以PP和DIP为主(44.49%和46,39%),DOP所占比例最小 (9.12%)。虾池与垦区内湾不同形态磷的季节变化也存在一定差异。
郭丰聂鑫周时强黄凌风苏永全沈国英
关键词:磷含量对虾养殖
厦门筼筜湖修复植物海马齿根际细菌和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初步研究
目前对污染环境中植物修复技术的研究已经成为生态修复的热点之一.以海马齿(Sesuvium portulacastrum)为主的植物修复技术在厦门市筼筜湖已初步展开.为研究海马齿根系对湖水中细菌丰度和碱性磷酸酶活性(APA...
李凯朱小明黄凌风
关键词:植物修复海马齿碱性磷酸酶活性
东海、黄海浮游植物生物量的粒级结构及时空分布被引量:52
2006年
黄邦钦刘媛陈纪新王大志洪华生吕瑞华黄凌风林以安魏皓
关键词:浮游植物生物量粒级结构叶绿素A
厦门筼筜湖十年来大型海藻群落的变化
筼筜湖位于厦门岛西部,是我国东南沿海的一处典型高污染咸水潟湖.从2001-2011年,每年的冬、春两季都出现了大型海藻的藻华.其中,在2002-2004年,石莼(Ulva lactuca)出现暴发性增殖,每月石莼的打捞量...
郑新庆黄凌风
关键词:湖泊污染海藻群落结构生态修复
文献传递
厦门内湾沉积物中新沉积硅藻来源生物硅分离测定方法的初步研究被引量:7
2008年
生物硅是指生源无定形硅,它作为表层初级生产力及水体环境历史的良好指标,被广泛地应用于古海洋学过程和古气候历史的追溯研究.硅藻是生物硅的主要来源,分离测定沉积物中硅藻来源的生物硅,能更直接地将沉积物中生物硅含量与表层初级生产力联系起来.本研究通过不同种类和浓度的碱性提取液对硅藻、纯SiO2、硅藻土、海绵骨针进行Si的连续提取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建立了一套将沉积物中新沉积硅藻来源的生物硅从总生物硅中分离提取的方法:向经过预处理的15 mg沉积物样品中加入10 mL 0.5 mol/L Na2CO3溶液,振荡混匀后,放入90℃恒温水浴中提取1 h,提取的生物硅基本为沉积物中新沉积硅藻来源的生物硅,并对该方法的可行性和精确度进行了检验.应用该方法对厦门内湾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了测定和方法验证,并推算出该海域沉积物中新沉积硅藻来源生物硅的年溶出比例约为5.67%.
刘芳赵立波黄凌风郭丰
关键词:生物硅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