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卫祖
- 作品数:13 被引量:25H指数:3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抗痨治疗中加用凯西莱片预防肝损伤
- 1998年
- 本文观察99例肺结核患者,各例均顿服INH0.3/日,RFP0.45/日、PZA1.5/日,分两组观察其肝功能的影响,一组36例为治疗组,加用凯西莱片,一日三次,一次0.2,连服30—144天,平均87天,另一组为对照组,计63例,加服肝太乐片,一日三次,一次0.2,连服32—137天,平均83.5天,两组病例的年龄、性别、病情具有可比性,两组病例治疗前肝功能均正常,用药期间每半个月抽血检查ALT及SBIL,ALT>40u/L或伴有SBIL>1.0mg/dl为有损害。
- 武灵蚊黄卫祖吴晨曦
- 关键词:预防措施肝损伤肝功能
- 应急指挥系统在SARS定点医院中的实践被引量:9
- 2003年
- 当SARS袭击北京之际,北京市卫生局即将北京胸科医院定为收治SARS病人定点医院,成立了由卫生局直接领导的北京胸科医院应急指挥系统,加强了组织领导,从8所医院临时抽调医务人员1 800余人加强胸科医院,并成立了救治专家组、隔离防护专家组、护理专家组、中医药治疗协作组。共收治SARS及其疑似者453人,至6月24日,转院22人,排除SARS诊断20人,死亡26人,其余全部痊愈出院。病死率为5.79%。实践证明:成立应急指挥系统对抗击SARS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今后国家应建立和完善突发事件应急公共卫生系统,并建议三级以上的医院设置感染科或单独病区。
- 伍冀湘吕鹏黄卫祖
- 关键词:应急指挥系统SARS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 国产氧氟沙星治疗肠道感染被引量:3
- 1993年
- 前瞻性随机对照治疗肠道感染病人46例,其研究结果显示氟嗪酸与氟哌酸疗效和细菌阴转率均相似。
- 黄卫祖
- 关键词:氟嗪酸氟哌酸肠道感染
- 朝阳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总结被引量:1
- 1995年
- 朝阳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总结黄卫祖,白玉良,胡翔鸪,王惠吉,杨鉴英笔者自1993年4月至12月以北京朝阳丹肝病研究所研制的朝阳丸治疗211例慢性乙型肝炎,并与乙肝益气解郁冲剂治疗的119例作对照观察。现总结如下。临床资料按病毒性肝炎会议制定的诊断标...
- 黄卫祖白玉良胡翔鸪王惠吉杨鉴英
- 关键词:朝阳丸乙型肝炎中医药疗法
- “茵陈代茶”对急性黄疸型肝炎退黄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 1996年
- “茵陈代茶”对急性黄疸型肝炎退黄的疗效观察黄卫祖对1994年12月~1995年2月我院治愈的急性黄疸型肝炎139例进行退黄疗效总结,发现"茵陈代茶"退黄疗效显著,可缩短该病的治愈病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39例均为住院患者。按1990年上海肝病会议...
- 黄卫祖
- 关键词:肝炎急性黄疸型中医药疗法退黄
- 非典系列方配合西医治疗SARS的临床研究
- 黄卫祖刘德泉付万发陈少君张力吴玉芙
- 非典系列方配合西医治疗SARS的临床研究,是北京市中医管理局编号为京中科SARS-09号的课题,并被列为全国防治非典指挥部科技攻关组的科技攻关项目。适用于医药卫生领域。 我们针对基本病因病机和病情演变规律,使辨证施治和...
- 关键词:
- 关键词:SARS西医治疗
- 氧氟沙星随机对照治疗细菌性感染的临床评价被引量:3
- 1994年
- 用国产氧氟沙星与头孢拉定、诺氟沙星进行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氧氟沙星与头孢拉定对照治疗呼吸道及其它感染各44例,有效率分别为91%和80%,细菌消除率分别88%和82%。氧氟沙星与诺氟沙星治疗泌尿系及肠道感染各57例,有效率分别为95%和84%,细菌消除率分别为96%和87%。两组试验结果统计学处理均无显著性差异。
- 李家泰王广厚黄卫祖徐道振杜继昭候杰
- 关键词:氧氟沙星诺氟沙星头孢拉定
- 试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中医病名病机与处方用药被引量:7
- 2003年
- 刘德泉黄卫祖
- 关键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名病机中医处方用药
- 肝醒灵颗粒治疗慢性肝病临床观察
- 1993年
- 本文使用肝醒灵颗粒对109例慢活肝和94例肝硬化治疗观察,随机分为口服肝醒灵治疗组、静脉六合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前后观察肝昏迷变化,测血BCAA/AAA、血氨、血BCAA/AAA比值动力学观察。结果前两组肝昏迷清醒率均为100%,而对照组为42.9%,x^2、p<0.01,前两组血氨全部降至正常,与对照组相比p<0.01,BCAA/AAA动力学口服组接近静脉组的高峰值,而且下降缓慢。
- 刘作恩曹武奎刘宏元袁桂玉李丽芬石景煜黄卫祖张淑修杨洪山史恩普彭泽波李卓男钟维列
- 关键词:肝疾病
- SARS病人血清抗体检测对临床诊断的价值
- 2003年
- 目的:通过239例临床诊断SARS病人血清抗体的检测,动态观察出院前后的SARS病人抗体变化规律和对临床诊断的价值.……
- 孙桂芝黄卫祖吴茵张进平康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