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彩文
- 作品数:54 被引量:200H指数:9
- 供职机构:云南民族大学云南省民族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重点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历史地理政治法律更多>>
- 民间信仰与社会变迁——以双江县一个布朗族村寨的祭竜仪式为例被引量:11
- 2009年
- 竜神是布朗族的村寨保护神,竜神崇拜和祭竜仪式是布朗族社会中十分重要的一种民间信仰,影响着布朗族群众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和伦理道德,蕴涵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它一方面满足了布朗族群众祈求平安幸福的美好愿望和心理诉求,另一方面也起到了维护村寨的道德秩序、凝聚民族向心力以及保护生态环境的积极作用。在现代化进程中,曾经被视为"封建迷信"而遭到批判和禁止的布朗族祭竜仪式在经过短暂的断裂之后迅速复兴,并逐步参与到国家的活动中,充分展示了民间信仰面对社会变迁和国家力量所表现出来的极强的适应性。这种传统的复兴与再造实质上是国家权力、民间精英以及民众生活动力等多种因素互动的结果。
- 黄彩文
- 关键词:布朗族祭祀仪式社会变迁
- 布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实践与思考——以“布朗族弹唱”为例被引量:9
- 2013年
- 布朗族是云南省的特有民族、跨境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之一,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为我国乃至世界民族文化多样性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布朗族弹唱"是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布朗族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民族文化的表现形式,在重大节庆或仪式活动中以独唱、对唱、合唱等形式进行演唱,具有鲜明的地方特点和民族特色,蕴含着深厚的布朗族文化底蕴。近年来,随着布朗族群众生产生活方式的变迁及其价值观念的变化,"布朗族弹唱"的保护传承面临着许多严峻的挑战。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人口较少民族布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显得尤为迫切而重要。
- 黄彩文子志月
-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 地方博物馆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价值及实践路径研究
- 2023年
-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大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党的十九大更是将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作为重要组成部分写人报告中。在新时代,博物馆参与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
- 黄彩文刘晨旭
-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博物馆
- 从村寨祭祀仪式到民族法定节日:云南耿马佤族青苗节的变迁与重构被引量:8
- 2015年
- 节日是一个民族生活方式的集中体现及其传统文化的生动展示。云南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的"青苗节"原本是四排山等地佤族群众世代沿袭的村寨传统祭祀活动,经佤族精英和地方政府等多重力量的努力,使其最终成为耿马佤族的法定节日,并导致青苗节在仪式场域、祭祀内容和社会功能等方面发生了流变。这既是佤族民众文化自觉意识增强的体现,也是地方政府分配文化象征资源、平衡民族利益和民族关系的一种有效策略与手段。在从村寨祭祀仪式到民族法定节日的过程中,作为民族文化资本的青苗节始终处于一种动态的文化再生产过程,从而蕴含着不同行为体的利益诉求及其文化表达。
- 黄彩文
- 关键词:法定节日文化再生产佤族
- 地方博物馆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价值及实践路径研究——以云南边屯文化博物馆为例被引量:7
- 2023年
- 博物馆不仅是承载地方历史、涵养民族文化、存储交往记忆的共有精神家园,更是展示多元文化与文明的窗口。地方博物馆不仅具有收藏、教育、科研等重要价值,也具有显著的动员叙事及共同体意识建构效能。位于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的云南边屯文化博物馆是地方与国家相互呼应、小社会与大历史互为参照、汉族与各少数民族守望相助、具有强烈情感共鸣的记忆之场。在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的时代背景下,云南边屯文化博物馆这类历史主题鲜明、文化特色突出、“三交”内涵显著的多民族共享活态符号,也可以充分调用为鲜活的叙事资源。地方博物馆需要找准定位,通过内容提炼、效度提升、活力培育三个方面,探索其独特的服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路径。
- 黄彩文刘晨旭
- 关键词:共同体意识博物馆
- 危险、洁净与秩序:云南孟连拉祜族的“送玛”仪式及其文化逻辑被引量:4
- 2019年
- 献祭仪式是普遍存在于我国民间社会中的一种文化事项,其最终指向是人们为了祈求超自然神灵的庇护,以此来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在孟连拉祜族的观念中,"玛"被视为一种"不好的东西",会给个人、家庭和村寨带来厄运、疾病或潜在威胁,因此,拉祜族会频繁举行"送玛"仪式进行化解。作为一种禳灾祈福的献祭仪式,"波库"或"咪库"利用祭物,将"玛"连同"厄卜菩"丢入流水中,象征着将日常生活中的不洁之物送走。作为一种禳解灾难、祈求庇护的祭祀活动,孟连拉祜族的"送玛"仪式有其自身的文化逻辑:首先,"玛"在拉祜族社会中意味着危险;其次,"送玛"仪式体现了拉祜族的洁净诉求;再次,"送玛"蕴含着孟连拉祜族的疾病观;最后,"送玛"仪式强化了村落秩序及社区成员的认同感。
- 黄彩文张继梅
- 关键词:社会秩序文化逻辑
- “玛格乐”节的现代变迁与克木人的主体性诉求被引量:1
- 2015年
- 作为克木人欢庆丰收、祭祀祖先的一个传统节日,"玛格乐"节在克木人社会中一直发挥着寄托美好愿景、整合人际关系及治理乡村社会的功能。在现代化进程中,随着与周边民族和地区的交流与互动的加剧,人口数量较少的克木人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强大的外来文化挤压,其内部发生了巨大的文化变迁。在这样的境遇之下,为强化族群主体意识,这个以欢庆丰收为主题的节日在功能上发生了转化,成为克木人凝聚群体、确认自我的重要手段。通过对"玛格乐"节的分析,可以管窥克木人在现代社会中的生存境遇与行动策略,反思现代化进程中少数民族主体性的表达形式。
- 吴晓琳黄彩文
- 关键词:克木人主体性
- 积极引导边疆少数民族宗教信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若干思考被引量:1
- 2008年
- 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现阶段我国处理宗教问题的一项基本政策。运用宗教社会学原理,以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宗教信仰为例,选择信仰基督教的傈僳族和普遍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的布朗族进行实证分析,探讨在新的形势下边疆少数民族宗教信仰如何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 黄彩文李杰
- 关键词:边疆少数民族宗教信仰社会主义社会
- 永胜他留人源流与文化初探
- 永胜他留人是彝族的一个支系,作为一个长期处于汉、纳西、傈傈、普米等民族的强大包转圈中的弱势群体,能够延续数百年的传承和发展,并保留了独特的家庭婚姻和丧葬习俗、历史悠久的他留古城堡遗址和气势宏伟、蔚然壮观的他留坟林等许多优...
- 黄彩文
- 关键词:彝族族源民族文化
- 双江县邦协布朗族的民间信仰研究
- 民间信仰是一种古老而又复杂的文化现象,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和深厚的社会基础。国内学术界对民间信仰的研究可追溯到20世纪初期,1980年代以来,民间信仰问题引起了民族学/人类学、民俗学等学科领域的广泛重视,学者们对当下普遍存...
- 黄彩文
- 关键词:布朗族民间信仰文化精英社会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