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卒中
  • 4篇脑卒中
  • 4篇康复
  • 2篇电针
  • 2篇针刺
  • 2篇吞咽
  • 2篇吞咽障碍
  • 2篇痉挛
  • 2篇康复治疗
  • 2篇滑轨
  • 2篇脊髓
  • 2篇脊髓损伤
  • 2篇关节
  • 1篇底板
  • 1篇电针刺
  • 1篇电针刺激
  • 1篇多模式
  • 1篇血清
  • 1篇血清BDNF
  • 1篇血小板

机构

  • 10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广西壮族自治...

作者

  • 10篇黄荷
  • 7篇李翔
  • 5篇赵春艳
  • 5篇邓雪奇
  • 5篇钟格兰
  • 4篇佟剑平
  • 2篇陈文震
  • 2篇梁敬红
  • 2篇廖寒
  • 2篇谢友
  • 1篇甘愿
  • 1篇石展英
  • 1篇赖军华
  • 1篇徐家敏
  • 1篇王碧清
  • 1篇肖琴
  • 1篇王利洪
  • 1篇黄露

传媒

  • 4篇按摩与康复医...
  • 1篇辽宁中医杂志
  • 1篇实用心脑肺血...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0
  • 3篇2019
  • 3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重复经颅磁刺激结合呼吸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3
2019年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rTMS)结合呼吸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均予常规吞咽康复、吞咽电刺激、多感官功能刺激治疗,观察组则配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和呼吸功能训练,治疗4周后采用标准吞咽功能评定(SSA)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后,观察组SSA评分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重复经颅磁刺激结合呼吸功能训练对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和呼吸功能有积极作用。
黄荷
关键词:脑卒中吞咽障碍重复经颅磁刺激呼吸功能训练
脑卒中偏瘫运动疗法规范化的研究
佟剑平李翔肖琴王碧清竹中杏奈梁敬红钟格兰黄荷邓雪奇甘愿徐家敏覃雄宇
课题来源:本课题是柳州市科学局柳科综字[2006]第15号文下达的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合同编号:2009011101。课题背景:脑血管病已成为当今危害人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我国每年患病人数为500万~600万,其中7...
关键词: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运动疗法
头电针联合镜像视觉反馈疗法对脑卒中运动性失语患者语言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头电针联合镜像视觉反馈疗法对脑卒中运动性失语患者语言功能的影响。方法开展前瞻性研究,纳入2018年1月—2020年1月于该院收治的94例脑卒中运动性失语患者为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7例,其中对照组行常规言语康复训练+镜像视觉反馈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头电针。分析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记录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及语言功能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1.49%(43/4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60%(36/4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半身不遂、语言蹇涩不利、口舌歪斜、双目斜偏、共济失调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上述症状积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上述症状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听理解、复述、谈话、出声读、阅读、书写、计算等语言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上述各项语言功能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上述各项语言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比于镜像视觉反馈疗法,应用头电针联合镜像视觉反馈疗法可提高脑卒中运动性失语患者临床疗效,改善临床症状,加快语言功能恢复。
陈崔李翔黄荷黄露韦梦缘
关键词:头电针脑卒中运动性失语语言功能
一种上肢康复运动训练器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上肢康复运动训练器,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包括底座,其包括底板和滑轨,所述底板其呈长形并水平设置,所述滑轨装设在所述底板的上端面并沿底板长度方向设置;滑座,其下部设置有滑槽,滑槽与所述滑轨相匹配;旋转盘,...
李翔陈文震谢友黄荷石展英赖军华赵春艳钟格兰邓雪奇廖寒
文献传递
电针刺激联合局部振动治疗对脊髓损伤并发下肢痉挛患者康复效果及血清BDNF、PDGF的影响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SCI)并发下肢痉挛患者经电针刺激联合局部振动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于2018年1月到2019年6月期间收治的SCI并发下肢痉挛患者90例,根据乱数表法将上述患者分为对照组(n=45)和研究组(n=45),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系统疗法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电针刺激联合局部振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相关量表评分、内收肌角、直腿抬高角以及血清BDNF、PDGF水平。结果:研究组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1.11%(41/45),高于对照组的64.44%(29/45)(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改良Barthel指数、血清BDNF、PDGF水平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改良Ashworth量表、临床痉挛指数评分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内收肌角、直腿抬高角均扩大,且研究组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刺激联合局部振动治疗SCI并发下肢痉挛患者,可有效促进患者康复,改善下肢痉挛,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同时还可有效改善血清BDNF、PDGF水平。
黄荷李翔韦朝阳赵春艳钟格兰江杨洋韦梦媛
关键词:电针脊髓损伤下肢痉挛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
早期康复治疗对脊髓损伤后痉挛性神经源性膀胱功能的影响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脊髓损伤后痉挛性神经源性膀胱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外伤性脊髓损伤患者按康复介入开始时间分为早期康复组(术后1个月内)和对照组(术后3个月)各30例,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进行膀胱容量、残余尿量、尿路感染发生率进行测定,比较两组数据.结果:早期康复组患者膀胱容量增加、残余尿量减少、尿路感染发生率降低,且均优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治疗能有效改善脊髓损伤后痉挛性神经源性膀胱的排尿功能.
黄荷佟剑平李翔
关键词:早期康复脊髓损伤痉挛神经源性膀胱
针刺结合高压氧治疗对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针刺结合高压氧治疗对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8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结合高压氧治疗,2组均治疗6疗程。治疗前后采用才藤氏吞咽障碍分级法对吞咽障碍恢复情况进行评价,6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5%,对照组为70.0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才藤氏吞咽障碍疗效评价结果较治疗前提高(P〈0.01),并且治疗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刺结合高压氧治疗可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吞咽障碍,且明显优于单纯针刺疗法。
黄荷
关键词:脑卒中吞咽障碍针灸疗法针刺高压氧
手指被动活动器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手指被动活动器,包括主动力组件和n个手指连接组件,每一个手指连接组件包括指板、手指连接件、滑块和与指板相平行设置的滑轨,所述滑轨的两端分别通过立杆安装在指板的上方,滑块可滑动安装在滑轨上,手指连接件安...
李翔陈文震谢友钟格兰黄荷陈崔邓雪奇赵春艳廖寒江杨洋
文献传递
持续植物状态多模式促醒的临床研究
2012年
持续性植物状态的促醒治疗是一个医学难题.本文就近年持续植物状态的促醒治疗作一综述.
佟剑平赵春艳李翔黄荷邓雪奇钟格兰
关键词:持续性植物状态促醒
牵引技术在外伤性膝关节僵硬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2010年
目的研究牵引技术在外伤性膝关节僵硬康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2例经3个月以上综合康复治疗后ROM〈30°膝关节僵硬患者行小腿皮牵引治疗术,每月拍X线片测量关节间隙、ROM。前瞻性对比关节间隙、ROM的变化。结果 32例膝关节僵硬患者中27例ROM〉90°,5例ROM增加15°-30°,平均关节间隙增加2.3mm,患肢疼痛、肿胀明显减轻,治疗总有效率94.5%。结论牵引技术为关节僵硬的治疗提供了新的康复思路,该方法无创伤、安全有效。
佟剑平赵春艳邓雪奇梁敬红黄荷王利洪
关键词:关节僵硬关节活动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