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丁文娟

作品数:10 被引量:81H指数:5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武汉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湖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脱垂
  • 5篇子宫
  • 5篇疗效
  • 3篇盆腔
  • 2篇韧带
  • 2篇盆底
  • 2篇盆腔器官
  • 2篇盆腔器官脱垂
  • 2篇器官
  • 2篇器官脱垂
  • 2篇细胞
  • 2篇纤维细胞
  • 2篇疗效评价
  • 2篇疾病
  • 2篇META分析
  • 2篇产后
  • 2篇成纤维细胞
  • 1篇代谢
  • 1篇代谢疾病
  • 1篇修补术

机构

  • 10篇武汉大学

作者

  • 10篇洪莉
  • 10篇丁文娟
  • 9篇洪莎莎
  • 8篇吴德斌
  • 7篇闵洁
  • 5篇方桂
  • 3篇胡敏
  • 2篇孙青
  • 2篇张小红
  • 2篇吴文英
  • 2篇朱雪娇
  • 2篇李秉枢
  • 2篇胡鸣
  • 2篇赵杨
  • 2篇杨青
  • 2篇张晓红
  • 2篇刘春旺
  • 1篇程艳香

传媒

  • 4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中华妇产科杂...
  • 1篇数理医药学杂...
  • 1篇实用妇产科杂...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中华全科医师...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年份

  • 3篇2014
  • 4篇2013
  • 3篇2012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人子宫旁韧带成纤维细胞原代培养的初步研究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初步探索和建立人子宫旁韧带成纤维细胞原代培养的方法,为盆腔器官脱垂的基础研究提供成熟的体外人盆底成纤维细胞系。方法:临床搜集因盆腔器官脱垂(POP)或非POP的良性妇科疾病而行子宫切除患者的子宫旁韧带(包括主韧带和骶韧带),组织剪碎后采用改良的Ⅰ型胶原酶和胰蛋白酶消化法进行原代培养,待细胞长至贴满培养瓶底面80%以上时,消化传代,对所培养的成纤维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及免疫荧光鉴定其来源。结果:原代培养第3-4天开始,可见有单个成纤维细胞迁出、生长,7-10d时可见少部分细胞逐渐贴壁形成较小的成纤维细胞团,第25天左右多个细胞团生长中心爬出的成纤维细胞互相连接聚集成片,铺满培养瓶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进行细胞鉴定,细胞波形蛋白表达阳性,角蛋白表达阴性,证实其为成纤维细胞。结论:本研究确立了体外人子宫旁韧带成纤维细胞原代培养,为后续研究POP发病机制提供成熟的体外宫旁韧带成纤维细胞。
丁文娟洪莎莎闵洁方桂张小红胡鸣杨青赵杨洪莉
关键词:成纤维细胞原代培养
盆底功能障碍疾病患者耻骨宫颈筋膜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1的表达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探讨盆腔器官脱垂(POP)患者耻骨宫颈筋膜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1(GPx1)的表达。方法:选取2010年10月至2011年6月盆底器官脱垂患者30例,其中POPⅡ级10例,POPⅢ级10例,POPⅣ级10例,并选取同期1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耻骨宫颈筋膜中GPx1的表达情况。结果:GPx1在POP患者耻骨宫颈筋膜中的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其表达与POP-Q分期呈负相关(r=-0.660,P<0.05)。结论:POP的发展与组织中GPx1的含量有相关性。
孙青洪莉吴德斌胡敏朱雪娇吴文英洪莎莎丁文娟
关键词:盆腔脏器脱垂
索利那新治疗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疗效的影响因素
2014年
目的:探讨索利那新对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OAB)治疗成功的预测指标。方法:收集从2011年1月-2012年12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妇Ⅱ科门诊治疗的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80例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给予5mg索利那新,每日一次,持续12周治疗,并于开始治疗后第1,4,12周随访,根据排尿日记、尿急严重程度(USS)评分、尿动力学检查等结果评估疗效以及药物副作用情况。结果:所有80例患者都完成了这项研究,其中44例治疗有效,总有效率55%。经过12周的治疗以后,所有患者的USS评分、白天尿频次数、夜尿次数、排尿量和膀胱容量都有所改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USS评分、高最大尿流率(Qmax)和低残余尿量(PVR)都是抗毒蕈碱类药物治疗有效的预测指标。结论:高USS评分、高Qmax和低PVR患者索利那新治疗效果较好,提示USS评分、Qmax、PVR可以为索利那新治疗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提供指导。
方桂洪莉吴德斌丁文娟洪莎莎闵洁胡鸣杨青赵杨
关键词:膀胱过度活动症
盆底神经肌肉刺激治疗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评价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探讨盆底神经肌肉刺激治疗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及临床意义。方法:将60例产后42天有压力性尿失禁的产妇随机分为治疗组(n=30例)和对照组(n=30例),对照组进行Kegel运动,治疗组进行盆底神经肌肉刺激治疗,疗程均为2月,疗程结束后评价两者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有效率比较P<0.05。结论:盆底神经肌肉刺激治疗对产后压力性压力性尿失禁具有明显疗效,且具有操作简便,无副作用等优点,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刘春旺陈林香洪莉吴德斌丁文娟洪莎莎张晓红闵洁方桂
关键词:尿失禁疗效
反向添加疗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的Meta分析被引量:20
2013年
目的:探讨反向添加疗法对比单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在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EMT)中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1999~2012年Cochrane Database,Medline,Embase,CNKI和万方数据库。纳入GnRH-a联合反向添加疗法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运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8个RCT(292例)纳入评价。治疗结束时反向添加治疗组腰椎骨密度下降明显减少(WMD=-0.05,95%CI-0.06~-0.04,P<0.01),随访第24个月反向添加治疗组腰椎骨密度变化值仍明显减少(WMD=-0.03,95%CI-0.05~-0.01,P=0.008),但在股骨颈骨密度变化值中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0.01,95%CI-0.02~0.01,P=0.28)。在Kupperman index评分量表中,反向添加组评分值也小于单用Gn-RH-a组(WMD=-5.13,95%CI-5.77~-4.48,P<0.01),而在改善EMT痛经、性交痛症状上与单用GnRH-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0.82,95%CI-3.28~1.64,P=0.51;WMD=0.01,95%CI-0.56~0.58,P=0.97)。结论:治疗EMT时,反向添加治疗在不影响GnRH-a缓解痛经和性交痛疗效的同时,也能减轻GnRH-a药物致腰椎骨质的丢失和围绝经期症状的不良反应。
吴德斌洪莉洪莎莎丁文娟闵洁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META分析
盆底神经肌肉刺激治疗对产后盆底康复的疗效评价被引量:28
2013年
目的:探讨产后盆底神经肌肉刺激治疗对产后早期盆底功能康复的疗效及临床意义。方法:将60例产后42d的产妇随机分为治疗组(n=30例)和对照组(n=30例),对照组进行单纯的Kegel运动,治疗组进行盆底神经肌肉刺激治疗,疗程均为2月,疗程结束后应用PHENIXJ压力探头检测阴道静息压、阴道收缩压及阴道收缩持续时间。结果:治疗组阴道静息压与阴道收缩压均高于对照组(P<0.05),阴道收缩持续时间亦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后盆底神经肌肉刺激治疗能显著提高盆底肌力,有效促进盆底肌肉功能的康复。
刘春旺陈林香洪莉吴德斌丁文娟洪莎莎张晓红闵洁方桂
应用辅助材料行修补术治疗阴道前壁脱垂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研究应用辅助材料行盆底修补术治疗阴道前壁脱垂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Ovid数据库1980年至2012年符合条件的英文随机对照试验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估,并对解剖学失效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周围脏器损伤及术后盆腔痛、泌尿系感染、材料暴露、材料侵蚀、新发生的尿失禁及新发生的性生活困难共10项行Meta分析。结果共检索到符合条件的20篇随机对照文献,纳入受试者共2313例,平均随访时间3~36个月。经Meta分析,应用辅助材料的修补术与不应用辅助材料的修补术治疗阴道前壁膨出相比,辅助材料组表现为更低的解剖学失效率、更长的手术时间、更多的术中出血量及更低的泌尿系感染发生率,效应量分别为(P〈0.01,RR=0.51,95%CI:0.41~0.64)、(P〈0.01,加权均数差=16.25,95%CI:8.07~24.43)、(P=0.01,加权均数差=35.00,95%CI:6.90~63.11)及(P=0.03,RR=0.51,95%CI:0.28—0.93);但两组在周围脏器损伤、术后疼痛、新发生的尿失禁及新发生的性生活困难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7、0.58、0.54及0.67,辅助材料暴露及突出的平均发生率分别为4.37%(27/618)及7.69%(24/312)。结论辅助材料在阴道前壁修补手术中的应用能改善术后复发率,但并发症的发生总体上与单纯修补术相比未见明显差异。
胡敏李秉枢程艳香吴德斌闵洁丁文娟洪莎莎洪莉
关键词:子宫脱垂META分析
机械力对子宫旁韧带成纤维细胞凋亡的作用被引量:4
2014年
【摘要】目的探讨机械力对子宫旁韧带成纤维细胞凋亡的作用,初步探索机械力在盆腔器官脱垂(POP)发生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因非POP的良性妇科疾病行子宫全切除术患者的子宫旁韧带(包含宫骶韧带、主韧带)10例,进行成纤维细胞的原代培养及鉴定。应用四点弯曲细胞力学加载系统对人子宫旁韧带成纤维细胞进行力学加载,加力大小为Oμ、1333μ、2666μ、5333μ(分别对应的培养板形变位移为0mm、1mm、2mm、4mm),加力时间设定为4h,以未加力(即Oμ)的细胞作为对照。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大小的机械力作用下细胞凋亡率的变化。结果在0μ、1333μ、2666μ、5333μ机械力作用下子宫旁韧带成纤维细胞总凋亡率分别为(7.4±1.5)%、(8.7±2.2)%、(19.4±3.4)%、(50.9±6.6)%,对细胞进行机械力的加载后凋亡率上升;其中,2666μ、5333μ大小的机械力加载后细胞凋亡率明显增高,分别与对照细胞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定范围内的机械力作用会对子宫旁韧带成纤维细胞造成损伤,促进细胞发生凋亡。
丁文娟洪莉吴德斌洪莎莎李秉枢郭雯君闵洁方桂张小红
关键词:应力成纤维细胞韧带盆腔器官脱垂
氧化应激与胶原代谢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13年
正常生理状态下,机体氧化/抗氧化处于动态平衡,当机体活性氧簇(ROS)产生过量时,可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引起疾病发生,如心血管、肝和肾疾病等;氧化应激(OS)主要通过转录因子NF-E2相关因子2(Nrf-2)通路、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信号通路、核因子-κB(NF-κB)途径、丝裂素原活化蛋白激酶(MARK)途径、ERKl/2与PI-3K途径和激活蛋白-1(AP-1)途径引起组织器官细胞外基质(ECM)成分如胶原蛋白及相关因子代谢异常表达,导致相关疾病的发生。目前尚无文献报道OS和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的关联性,本文作者就OS与胶原代谢疾病及其相关机制进行综述,为进一步研究OS与PFD的关系奠定基础。
丁文娟洪莉
关键词:氧化应激胶原代谢盆腔器官脱垂纤维化
不同模式的Prolift手术疗效及术后生活质量观察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观察不同模式的Prolift手术疗效及术后生活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至2010年6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收住的盆底脏器脱垂的患者134例。分为3种手术模式:A组Prolift+保留子宫,B组既往有全子宫切除术+Prolift,C组阴式子宫切除+Prolift。分别记录三组患者基本情况、术中术后情况,术后并发症,手术前和术后3、6、12个月盆腔器官脱垂定量(POP-Q)评分及盆底功能障碍影响问卷-短表20(PFIQ-20)进行评估。结果 (1)患者年龄、孕产史、体重及手术前POP-Q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C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较A、B两组患者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三组患者手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盆腔脏器脱垂的疗效比较,三组患者手术后6个月POP-Q评分复发率A组较C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A组复发率较B、C两组复发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意义(P>0.05)。(5)三组患者在手术前,术后3个月及术后6个月组间PFDI-20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PFDI-20评分比较,A组评分较B、C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三种不同模式的Prolift手术中,保留子宫的Prolift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复发率低,且远期生活质量及疗效总体评分高于其他手术模式。
孙青洪莉吴德斌吴文英胡敏朱雪娇洪莎莎丁文娟
关键词:脱垂子宫切除术生活质量PROLIFT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