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宁宁
- 作品数:44 被引量:77H指数:4
- 供职机构:齐齐哈尔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更多>>
- 新课标下高中历史情境式教学的几点思考被引量:18
- 2013年
- 高中历史情境式教学是指新课标下根据情境教学理论、历史学科的特点和高中生的认知规律,教师积极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生动具体的场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而广泛使用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之一。它包括创设物具情境、角色情境、现场情境、问题情境、影视情境等多种方式。该教学模式的实施,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了保证情境式教学的顺利开展,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做到目的明确、方法得当、资料齐全、主题突出、加强引导。只有这样,才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实现新课标下历史教学的目的。
- 于耀洲于宁宁
-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高中历史
- 试析亚历山大二世时期俄国出售阿拉斯加的原因
- 2020年
- 自17世纪末,俄国开始了对北美大陆的探索。1799年俄美公司的建立标志着俄国在北美大陆的扩张进入了全新时期,然而,由于俄美公司经营不善、阿拉斯加远离俄国本土难以防御、俄美共同反英的需求及俄美两国战略转变等因素,俄国于1867年将阿拉斯加低价出售给了美国。此事对俄美两国乃至远东地区的国际格局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只有将出售阿拉斯加置于俄国在经历克里米亚战争洗礼之后采取的韬光养晦的外交战略中思考,才能深刻认识到它的意义。
- 于宁宁
- 关键词:亚历山大二世
- 浅论日本文化的特点
- 2006年
- 日本的发展有着独特的经历,其文化有诸多特点,主要体现在拿来主义、武士精神、文化的输出。
- 于宁宁
- 关键词:拿来主义文化输出
- 世界近现代史课程双语教学探析
- 2013年
- 双语教学是当前高校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文章分析了世界近现代史课程具备开展双语教学的可行性,同并提出双语教学具有增强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理解能力、拓宽了学生的专业视野等效果。
- 于宁宁于耀洲
- 关键词:世界近现代史双语教学教学改革
- 近代德国统一后俄德关系恶化原因分析
- 2011年
- 近代德国统一后,俄德关系逐渐恶化,传统的俄德王朝联盟让位于俾斯麦现实主义外交。本文试图从大陆联盟体系的实质、俄德战略差异、俄国对德国统一影响认识的滞后等方面,分析俄德关系由亲善到恶化的原因。
- 于宁宁于耀洲赵晓波
- 论近代俄国外交决策机制的演变与特点
- 2018年
- 近代俄国外交决策机制的构建始于彼得一世,经尼古拉一世和亚历山大二世的调整,直到帝国终结未有重大变化,其运行是由以沙皇为中心的外交决策体系完成。受制于集权体制,近代俄国外交决策机制富有典型的沙皇个人色彩,秘密外交盛行,外交决策中意识形态因素和"外国帮"的作用显著。
- 于宁宁崔健伟常乐
- 关键词:外交
- 中俄能源贸易合作现状、存在问题与发展对策研究被引量:4
- 2017年
-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能源进口国,俄罗斯是全球最重要的能源出口国,双方经济结构和贸易品种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十分适宜开展能源贸易合作。在阐述中俄能源贸易现状的基础上,研究了两国能源贸易面临的现实难题,最后提出了发展中俄能源贸易的对策建议。
- 于宁宁
- 关键词:能源安全
- 亚历山大二世时期俄罗斯帝国东西方兼顾外交战略的特点
- 2023年
- 亚历山大二世时期,由于在西方世界征服的失败,俄罗斯帝国开始调整外交战略,调转方向向东方进军,外交战略上表现出明显的东西方兼顾的特征。这种东西方兼顾的特征在外交形态上表现为均势外交与优势外交并举,俄罗斯帝国努力在西方推进均势外交以恢复和维持大国地位,在东方则推行优势外交获取更多利益以弥补在西方的损失。这种双重外交形态并举的现状,成了亚历山大二世时期俄罗斯帝国韬光养晦的主要外交内容。
- 于宁宁
- 关键词:外交战略东西方均势外交
- 试析亚历山大二世执政初期俄法关系的变化
- 2021年
- 亚历山大二世执政初期,在新外交思维和各种因素影响下,俄国一改对法敌视的态度,俄法合作成为外交政策的主要内容。俄法两国虽没有签订正式的结盟条约,但在巴尔干问题上展现出了明确的合作姿态。然而,涉及俄国根本利益的问题,俄国始终无法得到法国的支持。最终,在意大利和波兰问题的冲击下,俄法合作终结。
- 于宁宁
- 关键词:亚历山大二世
- 齐齐哈尔市近代战争遗址的文化保护与思考
- 2014年
- 齐齐哈尔市疆域内近代战争遗址主要包括以不畏强暴、勇于反抗帝国主义入侵为代表的江桥抗战遗址及其所属文物,为缅怀革命先烈、弘扬爱国主义而建造的西满烈士陵园,记录帝国主义暴行的建筑物与遗址如"516"化学毒气部队遗址等。这些战争遗址,由于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不断遭到破坏。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各级政府应从提高民众文化遗产保护观念、加大文化遗产保护投入力度、理顺文化遗产保护体制、繁荣文化遗产保护理论等方面入手,对文化遗产实行有效地保护与管理。
- 于耀洲于宁宁
- 关键词: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