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任柏林

作品数:10 被引量:55H指数:3
供职机构:河南省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肿瘤
  • 4篇麻醉
  • 4篇老年
  • 3篇手术
  • 3篇老年患者
  • 3篇靶控
  • 3篇靶控输注
  • 2篇血液
  • 2篇血液稀释
  • 2篇术前
  • 2篇全身麻醉
  • 2篇肝肿瘤
  • 1篇地佐辛
  • 1篇心病
  • 1篇心脏
  • 1篇心脏病
  • 1篇心脏病患者
  • 1篇心脏手术
  • 1篇盐酸
  • 1篇盐酸戊乙奎醚

机构

  • 10篇河南省肿瘤医...
  • 1篇郑州大学第二...

作者

  • 10篇任柏林
  • 5篇冯艳平
  • 4篇卢锡华
  • 3篇杨清存
  • 3篇王根生
  • 2篇章云飞
  • 1篇董铁立
  • 1篇李廷坤
  • 1篇杨青存
  • 1篇徐刚
  • 1篇刘晓飞

传媒

  • 1篇中华麻醉学杂...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临床麻醉学杂...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医药论坛杂志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中国医药
  • 1篇中国实用医刊
  • 1篇中华实用诊断...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6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硬膜外麻醉复合全麻下术前高容量血液稀释对肝癌切除术患者失血耐受性的影响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探讨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下,6%羟乙基淀粉液(130/0.4,万汶)术前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对肝癌切除术患者失血耐受性的影响。方法ASAⅠ或Ⅱ级肝癌患者3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V组)和对照组(C组),在硬膜外麻醉后,V组麻醉诱导前快速输注万汶15 ml·kg-1,C组输注乳酸钠林格液,方法同V组。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中心静脉压(CVP),并记录术中输血量、输液量及出血量;分别于稀释前、稀释后即刻、术毕和术后1 d测定红细胞压积(Hct)和血红蛋白(Hb)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出血量和输液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V组输血量及输血率明显低于C组(P<0.05);V组MAP与HR维持较C组平稳;两组CVP在稀释后均明显升高,V组Hct和Hb在术毕和术后1 d明显低于基础值及C组,但均在正常范围。结论肝癌切除术患者在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下,术前采用万汶15 ml·kg-1行AHH,通过有效地维持血液动力学稳定,提高了患者对术中失血的耐受性。
冯艳平卢锡华章云飞王根生任柏林李廷坤
关键词:羟乙基淀粉肝肿瘤血液稀释
依托咪酯靶控输注对老年肿瘤患者肾上腺皮质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8
2010年
目的探讨靶控输注(TCI)依托咪酯对老年肿瘤患者围手术期肾上腺皮质功能的影响。方法全麻下年龄65~75岁老年择期手术患者60例(食管癌患者23例,肺癌12例,肝癌10例,宫颈癌8例,甲状腺癌7例),男39例,女21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依托咪酯组(E组)和丙泊酚组(P组)。术中麻醉维持E组TCI依托咪酯1μg/ml;P组TCI丙泊酚2~4μg/ml。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检测诱导前(T1)、麻醉诱导后30min(T2)、2h(T3)、24h(T4)、48h(T5)患者血清中的皮质醇(Cor)、醛固酮、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浓度。结果与T1时比较,T2~T4时E组Cor浓度、T3时醛固酮浓度明显降低、而T3时ACTH浓度明显升高(P<0.05);T2、T3时P组Cor、醛固酮浓度升高,T4时患者血清中的Cor、醛固酮、ACTH浓度基本恢复到T1时水平,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T4时E组Cor浓度较P组明显降低(P<0.05);T2、T3时E组点醛固酮浓度较P组降低、ACTH浓度较P组升高(P<0.05)。结论依托咪酯TCI对老年患者围手术期肾上腺皮质的抑制作用超过24h,但Cor已经恢复到诱导前水平的70%以上,48h基本恢复到原有水平。
刘晓飞徐刚任柏林
关键词:依托咪酯靶控输注老年皮质醇肾上腺皮质功能
盐酸戊乙奎醚用于心脏病患者非心脏开胸手术前麻醉给药
2008年
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麻醉处理的关键在于术中维持血流动力学平衡,增加氧供与减少氧耗,维持机体的氧供需平衡,从而达到安全度过酮术期的目的。目前常规使用术前药品如阿托品,东茛菪碱等具有抗分泌作用的药物有增快心率,增加氧耗从而加重心脏负担,不利于手术的进行。盐酸戊乙奎醚(商品名:长托宁)是一类新型选择性抗胆碱药,对中枢和外周均有较强的抗胆碱作用,而对心肌M2受体无明显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长托宁作为麻醉前用药对冠心病患者非心脏开胸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卢锡华王根生任柏林
关键词:盐酸戊乙奎醚心脏病患者麻醉给药冠心病患者氧供需平衡非心脏手术
老年患者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啶对丙泊酚靶控效应的影响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使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啶对丙泊酚靶控效应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全麻患者60例,随机分为4组(n=15),生理盐水对照组(C组),右美托咪啶0.2μg/kg组(D1组)、0.4μg/kg组(D2组)、0.6μg/kg组(D3组)。于麻醉诱导前10 min静脉泵注,以2.0μg/ml初始血浆靶控浓度开始丙泊酚诱导,待效应室浓度稳定后每隔0.5 min增加0.2μg/ml,记录脑电双频指数(BIS)值降至45时的丙泊酚用量和所需时间,记录入室用药前,泵注右美托咪啶后即麻醉诱导前(T1)、麻醉诱导后5 min(T2)、10 min(T3)、15 min(T4)、20 min(T5)时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值。结果在HR、MAP变化方面,在T1~T5各时间点,D1、D2组与C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3组均较C组低(P<0.05)。在BIS降至45时丙泊酚效应室浓度、BIS降至45时所需时间、丙泊酚使用量方面,D1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2、D3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患者麻醉诱导前单次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啶的适宜剂量是0.4μg/kg。
任柏林杨清存冯艳平
关键词:右美托咪啶丙泊酚麻醉诱导靶控输注
一种麻醉术中专用雾化装置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麻醉术中专用雾化装置,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包括腔体;雾化机构,设置于腔体的底部;螺旋管体,其一端与腔体连通,另一端与三通阀体的第一端口连通,三通阀体第二端口与腔体之间通过第一管体连通;螺旋管体置于水浴加...
李佳任柏林
氟比洛芬酯自控镇痛对食管癌患者免疫功能和应激的影响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复合芬太尼术后静脉自控镇痛对患者免疫功能和应激的影响。方法择期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3组(n=20):F1组(术前氟比洛芬酯)、F2组(术后氟比洛芬酯)和C组(对照组)。分别在术后1、24、48h行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前30min、术后1、2d采集患者静脉血栓测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OS)、CD3^+、CD4^+、CD8^+和CD4^+/CD8^+。结果(1)3组术后48h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NE:本后1d,F1组低于C组、F2组。ACTH:术后1d,F1组、F2组均低于C组;术后2d,F1组低于C组。COS:与术前相比均有明显增高。(3)CD3^+T细胞:术后1d,F1组、F2组高于C组。CD4^+T细胞:C组、R组在术后1d均有明显降低。CD4^+/CD8^+值:F1组在术后1d明显高于C组、F2组。结论氟比洛芬酯复合芬太尼用于术后镇痛,可降低患者术后应激水平、改善患者机体细胞免疫功能。
卢锡华任柏林杨青存
关键词:食管肿瘤
不同剂量地佐辛对老年患者气管插管时应激反应的影响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地佐辛对老年患者气管插管时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将60例择期老年手术患者按双盲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地佐辛1组和地佐辛2组,各20例。患者均采用全凭静脉麻醉诱导,地佐辛1组和地佐辛2组于麻醉诱导前15min给予地佐辛0.1、0.2mg/kg静脉注射,对照组静脉内注射芬太尼3μg/kg,3组患者诱导均采用丙泊酚靶控输注,血浆靶控浓度为3.5μg/kg,待患者意识消失时静脉注射顺式阿曲库铵0.2mg/kg。监测患者入室用药前(T0)、全身麻醉诱导后插管前即刻(T1)、插管后即刻(T2)及气管插管后1(T3)、3(T4)、5min(T,)时的HR、平均动脉压(MAP)和血浆中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和血糖变化情况。结果地佐辛1组T2~T5时间点HR、MAP分别为(88±9)、(85±8)、(84±7)、(82±8)次/min和(112±8)、(111±9)、(108±9)、(106±10)mmHg(1mmHg:0.133kPa),均高于Tn[分别为(76±9)次/min和(97±10)mmHg]及对照组同时间点Htl、NAP[分别为(79±8)、(78±9)、(76±9)、(76±7)次/min和(103±9)、(102±8)、(100±10)、(99±9)mmHg],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地佐辛1组T3-T5时间点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和血糖分别为(1.48±0.20)、(1.42±0.21)、(1.32±0.22)mmol/L和(1.21±0.22)、(1.15±0.20)、(1.11±0.20)mmo]/L及(4.4±0.3)、(4.9±0.3)、(5.2±0.3)mmol/L,均明显高于T0[分别为(0.82±0.22)、(0.48±0.22)、(3.8±0.3)mmol/L]及对照组同时间点[分另0为(0.91±0.19)、(0.92±0.18)、(0.904-0.20)mmol/L和(0.584-0.20)、(0.61±0.19)、(0.60±0.21)mmo]/L及(4.0±0.4)、(4.2±0.3)、(4.2±0.4)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0.2mg/kg剂量�
杨清存任柏林冯艳平
关键词:地佐辛气管插管应激老年
术前急性超容血液稀释用于肝肿瘤手术患者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探讨术前以6%中分子羟乙基淀粉(130/0.4,万汶)行急性超容血液稀释(AHHD)在肝肿瘤手术患者中的安全性。方法30例ASAI-Ⅱ级的肝肿瘤患者,随机分为AHHD组(15例)和对照组(15例)。AHHD组全麻插管后在20—30min内输入万汶15ml/kg。对照组仅常规输入乳酸林格液[6—8ml/(kg·h)]。术中连续监测心率(HR)、平均气道压(MAP)、中心静脉压(CVP)、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术毕记录输液量、失血量和输血量。在AHHD前、AHHD后15min、手术结束时和术后第1天,各时点抽取动、静脉血液样本行血气分析、血常规和凝血功能检测。结果两组组间比较,输入异体血例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HHD组血液稀释后CVP显著高于血液稀释前(P〈0.01);AHHD组红细胞压积(Hct)在血液稀释后显著降低(P〈0.05)。结论肝肿瘤手术患者术前用万汶行AHHD是安全、有效的,能有效地减少手术期间异体输血的机会和数量。
章云飞冯艳平卢锡华王根生任柏林
关键词:血液稀释肝脏手术
靶控输注舒芬太尼或瑞芬太尼静脉麻醉用于上腹部手术效果比较被引量:23
2012年
目的比较靶控输注瑞芬太尼或舒芬太尼静脉麻醉对行上腹部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及术后苏醒的影响。方法择期行上腹部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S组)和瑞芬太尼组(R组)各20例,R组麻醉诱导时瑞芬太尼效应室浓度3ng/mL,麻醉维持时效应室浓度为2ng/mL;S组麻醉诱导时舒芬太尼效应室浓度为0.3ng/mL,麻醉维持时效应室浓度为0.2ng/mL;记录2组入室时(T0)、插管前即刻(T1)、插管后即刻(T2)、切皮1min(T3)及拔管后1min(T4)时心率、平均动脉压以及麻醉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并比较2组拔管后5min Riker镇静躁动评分。结果 T1~T3时间点,R组心率与平均动脉压低于S组(P<0.05);T4时间点R组心率、平均动脉压高于S组(P<0.05);R组应用血管活性药物例数多于S组(P<0.05),术后Riker SAS评分高于S组(P<0.05);2组麻醉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靶控输注用于上腹部手术麻醉诱导和维持效果优于瑞芬太尼。
杨清存任柏林冯艳平
关键词:全身麻醉靶控输注瑞芬太尼舒芬太尼上腹部手术
老年患者不同剂量新斯的明拮抗顺式阿曲库铵效应观察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中新斯的明拮抗顺式阿曲库铵(CIS)的适宜剂量。方法全麻下择期手术,ASA I~II级,年龄65~75岁患者45例,随机分为三个剂量组20μg/kg(N20)组,35μg/kg(N35)组,50μg/kg(N50)组,以T1恢复到25%时给予新斯的明拮抗,,每组15例。术毕当T1恢复至25%时,分别以20μg/kg、35μg/kg、50μg/kg剂量组拮抗,同时以新斯的明:阿托品=2∶1比例伍用阿托品,记录TOF比值恢复到70%、90%时间,记录拮抗前即刻,拮抗后1、3、5、7、10、15min时的平均动脉压、心率。结果肌松拮抗:N35组、N50组比N20组在TOF比值恢复到70%、90%时间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流动力学:N20组、N35组比N50组在给予新斯的明拮抗后1、3min时间MAP、HR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患者以35ug/kg新斯的明剂量并以2∶1伍用阿托品拮抗顺式阿曲库铵残余肌松作用是较理想剂量。关键词老年患者;顺式阿曲库铵;
任柏林董铁立
关键词:老年患者顺式阿曲库铵肌松拮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