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红敏
- 作品数:53 被引量:56H指数:4
- 供职机构:河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河南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教育部规划基金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 北方草原文化及西域商业文化对元杂剧创作的影响被引量:4
- 2016年
- 元代是一个文化多元、各种信仰兼收并容、政府制度开明、思想言论相对自由的时代。北方草原游牧文明与西域商业文化对元杂剧的审美、行腔、曲调、歌舞、语言、风格等产生了很大影响,蒙元统治者对戏曲歌舞的爱好和关注为元杂剧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元代的社会文化环境促进了元杂剧的繁荣兴盛。
- 任红敏
- 关键词:草原文明西域文明元杂剧
- 忽必烈藩府文人与元代宗教政策及其对文学的影响
- 2016年
- 忽必烈幕府文人的多种信仰并存以及通过各种形式对忽必烈等蒙古贵族产生了影响。忽必烈对各种宗教采取保护和利用的态度,决定了元代宗教政策的宽容和含弘性,除蒙古族原有的萨满教之外,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摩尼教、袄教等,均被兼收并蓄,得以在中国流行。元代文学与宗教的关系既密切,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释道文人化,元代文人对宗教观念的接受和认同,均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从而影响了他们的文学创作与文学理论。
- 任红敏
- 关键词:宗教政策宗教情怀文学创作
- 元代宗教与元代文坛格局被引量:1
- 2016年
- 宗教是元代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的构成要素,元代对各种宗教的保护和利用的态度,以及通过宗教对各种文化的接受,决定了元代宗教政策的宽容和含弘性。元代的宗教特征决定了元代的文坛格局,元代文人对宗教观念的接受和认同,三教合一,释道文人化,各种宗教并行等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进而影响了元代文学创作,诸如元代文学精神的避世与内敛,全真教和佛教禅宗对杂剧创作的影响,全真教对散曲的影响,禅学。
- 任红敏
- 关键词:三教融合文学发展
- 元代文学的宏观研究与深度挖掘——读余来明《元代科举与文学》被引量:1
- 2014年
- 几年之前读傅璇琮先生的《唐代科举与文学》和祝尚书先生的《宋代科举与文学》,便期待着有一天能读到《元代科举与文学》。因为在中国历史上,读书仕进、博取功名已经在历代文人心目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他们只有通过科举考试才能显身扬名、荣耀门闾,才能施展自己的才华和抱负。对于科举时代的知识分子来说,科举在决定他们生活道路的同时,也深刻地影响着他们的思想和感情,在很大程度上塑造着他们的思想和心态。自隋唐始,科举取士已经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部分,经由隋唐的发展,两宋王朝的繁兴,“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便成为文人肆力博取功名的信条,不管是为兼济天下,还是为中饱私囊,读书人都在努力着,功名到手,即可释褐从政。元代科举长期废而不行,自金宋亡后至仁宗延佑二年(1315),迟迟未能恢复科举,导致了科举制度文化的断裂,士子失去传统的上进之路,正如萧启庆所说:“元代用人取才最重世家,即当时所谓‘根脚’。此一‘根脚’取才制,与唐宋以来中原取士以科举为主要管道可说是南辕北辙,大不相同,元朝中期以前,一直未恢复科举制度,汉族士人遂丧失此一主要的入仕管道。”元代科举考试时断时续,举棋不定。和其他朝代相比,元代科举与文学之间的关系又是特殊的。元代科举的这种特殊性,对元代士人生存方式、士人心态等影响更为深远。不过,从科举制度入手探讨元代科举与文学的关系,进而从更广阔的背景上来认识元代文学这样一个值得发掘的领域却一直未能引起学者相当程度的重视。
- 任红敏
- 关键词:元代文学科举制度文学演进
- 忽必烈幕府用人导向与元代作家队伍的雅俗分流
- 忽必烈幕府文人虽人数众多、民族与地域来源广泛,大多为旧金士大夫和山东、山西、陕西、河北等地的名士,代表了由金入元(蒙)文士的精英,但单纯以文学之士身份入侍藩府的很少。从忽必烈藩府的用人导向来看,是以经济和义理之士为主。一...
- 任红敏
- 关键词:忽必烈科举考试
- 文献传递
- 唐代选官制度及社会风尚对唐判创作的影响被引量:1
- 2008年
- 在唐代,由于书判是朝廷科举铨选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判文的创作颇受朝廷、士人的重视,朝野文士皆习判词。加之唐代士人对判文写作能力重视的社会风尚,促成了唐判的空前繁荣。可以说,唐代所特有的注重判词写作的选官制度以及社会风尚直接促成了判文本身的成熟和兴盛。
- 任红敏
- 关键词:选官制度社会风尚
- 素质教育目标与儒学丰富内涵的借鉴
- 2011年
- 素质教育这种全新的教育模式,对人才的培养模式和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的素质教育立足于人的个性发展和创新精神,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造就知识、能力、素质的高度和谐与完美统一的接班人和建设者。从立足于人的个性发展的素质教育目标出发,以新的角度来审视儒家学说,从理论、方法和实践三个方面得到启迪、借鉴和营养,有待于我们重新认识与开掘。
- 任红敏
- 关键词:素质教育传统儒学
- 金莲川藩府文人群体之文学研究
- 蒙古时期,蒙哥汗即位,忽必烈以太弟之尊,开府金莲川,思“大有为于天下”,广延藩府旧臣与四方文学之士,形成了一个有着相同的政治目标和生活环境的,特殊的文人群体,即所谓忽必烈金莲川藩府文人群体。他们活跃于当时的政治舞台和北方...
- 任红敏
- 关键词:古代文学多元文化背景文化价值
- 元代科举对元代文坛格局的影响
- 2016年
- 元代统治者用人注重根脚,导致了科举制度文化的断裂,广大士子失去了传统的读书以求功名的上进之路,正如萧启庆所说:'元代用人取才最重世家,即当时所谓’根脚’。此一’根脚’取才制,与唐宋以来中原取士以科举为主要管道可说是南辕北辙,大不相同,元朝中期以前,一直未恢复科举制度,汉族士人遂丧失此一主要的入仕管道。'~①虽然忽必烈多次下诏定制开科取士,但终其一朝,并未能实施科举考试。元代科举至仁宗时才恢复,仁宗朝科举,所推行的科举政策,'举人宜以德行为首,试艺则以经术为先。
- 任红敏
- 关键词:科举考试色目人
- 内容的推进与视角的创新——评《金词风貌研究》
- 2018年
- 于东新教授的《金词风貌研究》在研究内容和研究角度上都有新的变化和重要的突破,其中有四点创新值得注意:一是用新视角来审视旧问题,该书系统阐述了金词是金代多民族碰撞、融合的产物,这是一个富有创见和新意的视角。二是全面客观地揭示了金词独立的艺术面貌和词史价值,针对词在金代的实际创作情况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类、归纳、综合。三是认为全面深入研究金词,对中华词史多元一体历史格局的形成贡献重大。四是揭橥了北曲之兴与金词人曲创作的关系,并以"五更转"为个案,考察了金代词人对元曲文学产生、定型的贡献和意义。
- 任红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