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娅
- 作品数:8 被引量:10H指数:3
- 供职机构:西华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珍稀动植物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重点科学建设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 四川兽类新纪录——秦岭鼢鼠线粒体Cytb基因的克隆及其比较研究
- 2009年
- 为揭示2003年在王朗采集的鼢鼠标本王03001号是否为秦岭鼢鼠四川兽类新纪录,以鼢鼠标本王0300号的肌肉组织为研究材料,运用PCR技术对其线粒体Cytb基因进行克隆和测序.结果表明该基因的长度为1140bp,编码380个氨基酸的蛋白质,所编码的蛋白质含有2个N-糖基化位点,1个蛋白激酶C磷酸化位点,4个酪蛋白激酶Ⅱ磷酸化位点,6个N-豆蔻化位点.再以已研究的鼢鼠6个种18个体Cytb基因序列及氨基酸序列为基础数据,把中华竹鼠(Rhizomys sinensis)作为外群,结合本研究的结果构建系统发育树,所得结果不支持王03001号标本为秦岭鼢鼠.
- 何娅周材权潘立
- 关键词:CYTB基因克隆
- 斯氏鼢鼠物种地位有效性的探讨
- 为了探讨斯氏鼢鼠的物种地位,本研究比较了斯氏鼢鼠、高原鼢鼠,秦岭鼢鼠的头骨部分形态学特征,斯氏鼢鼠仅门齿孔,第三上臼齿(M3)与高原鼢鼠对应的特征一致,而在鼻骨形状、顶嵴这两项特征上与秦岭鼢鼠有较多的共同点。不同的是,斯...
- 何娅周材权刘国库陈林张阳潘立
- 关键词:线粒体基因头骨形态
- 文献传递
- 斯氏鼢鼠物种地位有效性的探讨
- 了探讨斯氏鼢鼠的物种地位,本研究比较了斯氏鼢鼠、高原鼢鼠,秦岭鼢鼠的头骨部分形态学特征,斯氏鼢鼠仅门齿孔,第三上臼齿(M3)与高原鼢鼠对应的特征一致,而在鼻骨形状、顶嵴这两项特征上与秦岭鼢鼠有较多的共同点.
- 何娅周材权刘国库陈林张阳潘立
- 关键词:线粒体基因头骨形态
- 高原鼢鼠土丘空间分布研究被引量:3
- 2010年
- 采用2种聚集度测定指标对四川的若尔盖、甘肃的合作、夏河、临潭以及青海的西海5个草原点的高原鼢鼠土丘的空间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所有高原鼢鼠种群土丘空间分布格局呈典型聚集分布,其聚集程度与土丘平均密度的相关性不显著,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明年平均降水量、年平均气温和年日照时数对高原鼢鼠土丘聚集程度的影响均不显著.
- 陈林廖文波杨志松张阳何娅周材权
- 关键词:高原鼢鼠
- 斯氏鼢鼠物种地位有效性的探讨被引量:4
- 2012年
- 为了探讨斯氏鼢鼠的物种地位,分别测得了4个斯氏鼢鼠、3个高原鼢鼠、2个秦岭鼢鼠个体的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和12SrRNA基因的全序列,结合下载自Gen Bank中的鼢鼠序列,利用MEG A4.0,PH YLIP 3.57c软件包和Mrbayes 3.1.2软件以中华竹鼠做外群分别重建鼢鼠亚科的系统发育关系,并比较了采自3个地区的斯氏鼢鼠、高原鼢鼠和秦岭鼢鼠的头骨形态学特征。分子生物学研究结果支持斯氏鼢鼠的物种地位,且与秦岭鼢鼠和高原鼢鼠的亲缘关系较近。
- 何娅周材权刘国库陈林张阳潘立
- 关键词:CYTB基因RRNA基因
- 斯氏鼢鼠物种地位有效性的探讨
- 为了探讨斯氏鼢鼠的物种地位,本研究比较了斯氏鼢鼠、高原鼢鼠,秦岭鼢鼠的头骨部分形态学特征,斯氏鼢鼠仅门齿孔,第三上臼齿(M3)与高原鼢鼠对应的特征一致,而在鼻骨形状、顶嵴这两项特征上与秦岭鼢鼠有较多的共同点.不同的是,斯...
- 何娅周材权刘国库陈林张阳潘立
- 四川分布白腹鼠属动物臀部直针毛显微性状种间差异
- 2008年
- 目前应用毛皮学知识对小型兽类的分类研究较少.笔者应用光学显微镜对四川分布的安氏白腹鼠(N.andersoni)、川西白腹鼠(N.andersoni)、社鼠(N.confucianus)、针毛鼠(N.fulvescens)4种白腹鼠臀部针毛形态结构进行观察,发现这4种鼠针毛上分布有不同的鳞片类型.通过对这些鳞片类型的观察及数据测量比较,发现鳞片类型有种的特异性,可作为这4种白腹鼠分类的有效指标之一.
- 潘立周材权黄燕何娅毛军汪静
- 关键词:光学显微镜
- 基于线粒体Cyt b和核基因ZFY探讨羊族物种之间的系统发生关系被引量:3
- 2014年
- 为了阐明羊族物种之间的系统发生关系并解决岩羊属中矮岩羊物种的有效性问题,本文测定了来自金沙江河谷地区栖息于林线以上岩羊和林线以下矮岩羊共226份粪便DNA样品的线粒体Cyt b基因全序列(1 140 bp)和核基因ZFY部分序列(612 bp),结合从Gen Bank中检索到的羊族物种同源DNA序列进行比较,利用最大简约法和最大似然法构建分子系统发育树,根据获得的拓扑结构初步探讨它们的系统进化关系。结果表明,绵羊属的绵羊与山羊属、塔尔羊属、岩羊属各物种亲缘关系最远,喜马拉雅塔尔羊和岩羊属、山羊属的亲缘关系最近。在进化树的岩羊属这一分支中,金沙江河谷地带岩羊和矮岩羊与内蒙古、青海、四川其它地理种群的岩羊聚为一支,同时分布在这一区域的部分岩羊和矮岩羊在Cyt b基因和ZFY基因单倍型上存在共享现象。历史上的气候事件可能造成金沙江河谷地带岩羊和矮岩羊种群之间相互迁移,偏雄性扩散促进了各地理种群之间的基因交流。因此不支持矮岩羊为独立的物种,建议将金沙江河谷地带的岩羊和矮岩羊都划分到岩羊四川亚种(Pseudois nayaur szechuanensis)。由于它们的形态和生态上存在一定的分化,建议将林线以下矮岩羊作为一个独立的管理单元进行保护与管理。
- 朱睦楠周材权何娅黄燕路迪曾小华
- 关键词:CYTBZFY系统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