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成建 作品数:10 被引量:30 H指数:4 供职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骨痛膜对兔膝骨性关炎病理形态学与氨基己糖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骨痛膜对日本大耳白兔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病理形态学与氨基己糖含量的作用与影响.
方法:将30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正常组、造模组、治疗组(骨痛膜组)、对照组(通络祛痛膏组)、基质膏组,除正常组(只切开皮肤... 孙成良 白书臣 何成建 张方建 曹逸 吴飞关键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病理形态学 氨基己糖 文献传递 CT模拟两种穿刺入路行经皮骶椎成形术相关参数分析 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 CT模拟外侧入路及椎弓根间入路行经皮骶椎成形术,测量和分析主要相关参数。方法 随机选取200例患者行骨盆多层螺旋CT 扫描, ① 后处理工作站上模拟外侧入路经皮骶椎成形术,共600 节椎体,测量项目为S1 ~ S3骶椎左右进针距离、两侧旁开中心距离、椎弓根左右径、椎体高度等数据;② 后处理工作站上模拟椎弓根间入路经皮骶椎成形术,测量项目为穿刺点至骶椎S1上缘延长线与后背皮肤正中线焦点距离、进针深度及角度,并用SPSS19.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① S1 ~ S3骶椎左右进针距离(114.14 ± 14.26)mm、两侧旁开中心距离(102.92 ± 13.28)mm、椎弓根左右径(14.48 ± 1.79)mm、椎体高度(25.38 ± 2.37)mm;② 穿刺点至骶椎S1上缘延长线与后背皮肤正中线焦点距离(116.25 ± 13.98)mm、进针深度(106.86 ± 15.32)mm、进针角度(44.38 ± 5.90)°。结论 CT 模拟外侧入路及椎弓根间入路行经皮骶椎成形术相关测量参数为经皮骶椎成形术中穿刺针的选择及穿刺路径的规划提供基础影像解剖学数据。 何成建 吴春根 顾一峰 田庆华 李明华 程永德关键词:外侧入路 经皮骨水泥成形术联合介入内固定术治疗即将发生病理性骨折的股骨上段骨肿瘤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经皮骨水泥成形术联合介入内固定术治疗即将发生病理性骨折的股骨上段骨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5月至2014年2月Mirels评分≥8分的43例即将发生病理性骨折的股骨上段骨肿瘤患者,根据治疗... 田庆华 何成建 顾一峰 王涛 吴春根 程英升 程永德 李明华关键词:骨肿瘤 兔颈总动脉侧壁型动脉瘤模型制作的改进 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对兔颈总动脉侧壁型动脉瘤模型进行改进,以评价建模的成功率及支架植入后颈总动脉的通畅率。方法取新西兰大白兔20只,饲养1周后行左侧颈内动脉结扎。1个月后行颈部3.0 T MRA检查评价颈动脉与椎动脉的变化情况。采用间断式外翻缝合法吻合静脉囊与颈总动脉,建立侧壁型动脉瘤。在植入覆膜支架前、术后即刻、3个月、6个月行血管造影。结果 20只实验兔均顺利行左侧颈内动脉结扎。MRI示结扎前右颈总动脉中段平均直径为(2.35±0.08)mm,结扎后1个月右颈总动脉中段平均直径为(2.89±0.22)mm,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MRA示17只兔右颈总动脉明显增粗,而双侧椎动脉略增粗;3只兔颈总动脉增粗不明显,而双侧椎动脉明显增粗。建立兔颈总动脉囊状动脉瘤模型17只,术后均健康成活。DSA示覆膜支架植入前所有动脉瘤及右颈总动脉通畅,4个动脉瘤腔内有少量血栓形成,但无自发性完全闭塞。Willis或镁合金覆膜支架植入术后即刻造影示动脉瘤闭塞,右颈内动脉通畅。术后3个月DSA示16只兔右颈内动脉通畅,1只闭塞。术后6个月DSA示16只兔右颈内动脉通畅。动脉瘤模型的成功率为100%(17/17),覆膜支架植入后右颈总动脉的通畅率为94.1%(16/17)。结论兔颈总动脉侧壁型动脉瘤模型制作的改进提高了动脉瘤模型的成功率及覆膜支架植入后右颈总动脉的通畅率。 刘世超 闫现政 王武 何成建 李永东关键词:脑动脉瘤 颈总动脉 跌打七厘片联合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减轻急性软组织损伤性疼痛100例临床观察 急性软组织损伤是骨科常见病症之一,临床以局部疼痛为主要表现。中医认为,急性软组织损伤是由于癖血内阻,经脉不通,血行不畅,不通则痛所致。研究以2009年5月至2010年5月200例急性软组织损伤局部疼痛患者为例,通过随机对... 何成建 吕姗珊 谯志文 唐桂英 陈晓雪 周年华 陈成 杨超关键词:急性软组织损伤 药物治疗 文献传递 经皮椎间融合成形术治疗节段性脊柱恶性溶骨塌陷一例 被引量:3 2014年 临床资料
患者男,52岁。胸背部酸痛,并逐渐加重4个月余.2012年3月时只能“含胸驼背”状缓慢行走,胸背部疼痛,视觉疼痛评分(VAS)8分。胸椎MRI检查提示T7~T9椎体破坏,前缘见异常软组织影。PET—CT检查示T7~T9椎体破坏伴周围软组织肿胀,另见双侧锁骨上、纵隔及右肺门多个肿大淋巴结。1个月后胸椎增强CT示T7~T9椎体破坏伴周同软组织影,增强后见不均匀强化(图1)。 何成建 吴春根 王涛 田庆华 肖全平 李明华 程永德关键词:脊椎转移瘤 溶骨性 可降解镁合金覆膜支架治疗兔颈总动脉侧壁型动脉瘤的可行性 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探讨采用可降解镁合金覆膜支架治疗兔颈总动脉侧壁型动脉瘤的可行性。方法20只普通级新西兰大白兔,结扎左侧颈总动脉,1个月后行颈部MRA检查。挑选双侧椎动脉不增粗或略增粗,而右颈总动脉增粗的兔制作右侧颈总动脉动脉瘤模型。采用间断式外翻缝合法将兔静脉囊与颈总动脉吻合,建立右侧颈总动脉侧壁型动脉瘤模型。动脉瘤模型制作成功后2周行可降解镁合金覆膜支架或Willis覆膜支架植入术。支架植入后3、6和12个月行血管造影检查,评价支架植入后动脉瘤的情况及载瘤侧颈总动脉通畅情。支架植入后2周及1、2、4、6、9、12个月行钼靶检查,评价镁合金支架的可降解情况。结果20只实验兔左侧颈总动脉均顺利被结扎。结扎1个月后MRA检查示17只兔颈总动脉增粗,而双侧椎动脉增粗不明显或无增粗,右侧颈总动脉动脉瘤模型均建模成功。9个动脉瘤成功植入镁合金覆膜支架,8个动脉瘤成功植入Willis覆膜支架。支架植入后即刻造影示所有动脉瘤腔闭塞,右颈总动脉通畅。术后3个月复查血管造影,9个植入镁合金覆膜支架的动脉瘤腔完全闭塞,且右颈总动脉通畅;8个植入Willis覆膜支架的动脉瘤腔完全闭塞,其中7只兔右颈总动脉通畅,1只兔右颈总动脉闭塞。术后6、12个月复查,16只兔侧壁动脉瘤消失,右颈总动脉通畅。钼靶显示镁合金支架植入后随时间的延长而逐步降解,而Willis支架仍保持原有的结构和形状。结论可降解镁合金覆膜支架治疗兔颈总动脉侧壁型动脉瘤具有可行性。 闫现政 韩东明 杨瑞民 王武 何成建 张健 袁广银关键词:颅内动脉瘤 颈总动脉 经皮椎体成形术联合介入肿瘤摘除术治疗有神经压迫症状的恶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评价经皮椎体成形术(PVP)联合介入肿瘤摘除术(ITR)治疗有神经压迫症状的恶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 24例有神经压迫症状的恶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患者采用PVP联合ITR治疗。局麻下,14 G穿刺针及导管穿入椎体,经椎弓根送入工作套管并连续扩张穿刺通道,直到最后一个工作套管进入椎弓根近端。接着经工作套管送入骨髓核钳行椎体肿瘤摘除。最后经工作套管向椎体内注入骨水泥。分别在术后1、3、6个月及每年跟踪并收集数据。结果 24例中23例患者成功施行了PVP和ITR术,技术成功率为95.8%(95%CI:87%,105%)。最终随访临床评估显示,20例患者疼痛得到缓解(疼痛完全消失13例,疼痛减轻7例),疼痛缓解率87%(95%CI:72%,102%)。19例神经压迫症状好转,其中完全康复9例,好转10例,神经压迫症状好转率为83%(95%CI:66%,99%)。结论 PVP联合ITR是介入治疗有神经压迫症状的恶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有效方法。 何成建 李永东 顾一峰 吴春根 李明华 宋红梅关键词:椎体压缩性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恶性 神经压迫 经皮内固定联合骨成形术——钢筋混凝土技术治疗六例股骨近端转移瘤 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经皮内固定联合骨成形术,即钢筋混凝土技术,治疗可能发生病理性骨折的股骨近端转移瘤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6例无法耐受外科开放手术且即将发生病理性骨折的股骨近端转移瘤患者,应用经皮内固定联合骨成形术治疗。结果 6例手术全部成功,术中及术后无患者出现死亡及肺栓塞,随访手术区域未发生骨折。结论经皮内固定联合骨成形术是治疗可能发生病理性骨折的股骨近端转移瘤的安全有效方法。 何成建 吴春根 王涛 田庆华 李明华 程永德关键词:经皮内固定术 股骨近端 病理性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成骨性脊柱转移癌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探讨DSA引导下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成骨性脊柱转移癌的可行性及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1月—2011年12月对23例(34个病灶)成骨性脊柱转移癌实施PVP术,其中合并成骨性病理性骨折12例。通过WHO标准、视觉模拟评分(VAS)、体力状况评分(Karnofsky-KPS)的变化情况来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手术成功,技术成功率100%。术后随访至少3个月。资料完整的20例患者中6例完全缓解(CR),10例部分缓解(PR),3例轻微缓解(MR),1例无效(NR),总有效率(CR+PR)达80.0%。术后24 h VAS评分由术前7.0±1.6分降至2.2±1.9分,术后1、3个月分别降至(2.4±2.1)分、(2.5±2.1)分。术后24 h、1个月、3个月KPS评分由术前(76.5±10.4)分分别升至(86.5±11.8)分、(88.0±12.0)分和(89.0±10.8)分。4例发生少量骨水泥渗漏,但无明显临床症状(17.4%)。结论 DSA引导下对成骨性脊柱转移癌患者行PVP术是可行、有效的,能有效缓解疼痛、稳定脊柱,改善其生活质量,并能降低截瘫发生率。 田庆华 吴春根 顾一峰 王涛 何煜 宋红梅 易飞 何成建 肖全平 程永德关键词:经皮椎体成形术 脊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