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会议论文
  • 4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内镜
  • 4篇视神经
  • 3篇视神经减压
  • 3篇视神经减压术
  • 2篇造瘘
  • 2篇整复
  • 2篇植入
  • 2篇嵌顿
  • 2篇外伤
  • 2篇无光感
  • 2篇内窥镜
  • 2篇眶壁
  • 2篇眶壁骨折
  • 2篇窥镜
  • 2篇泪管
  • 2篇泪囊鼻腔
  • 2篇泪囊炎
  • 2篇骨折
  • 2篇光感
  • 2篇爆裂性眶壁骨...

机构

  • 10篇温州医学院附...
  • 2篇衢州市人民医...
  • 1篇温州医学院附...
  • 1篇郑州市第二人...

作者

  • 10篇吴文灿
  • 10篇余波
  • 9篇陈犇
  • 9篇涂云海
  • 5篇王勤美
  • 5篇瞿佳
  • 2篇蓝淑琴
  • 2篇姜方正
  • 2篇陈若芙
  • 1篇黄玲
  • 1篇杨运俊
  • 1篇王明玲
  • 1篇施节亮
  • 1篇林元为
  • 1篇荆文涛
  • 1篇曹璟
  • 1篇李晓勇
  • 1篇卞杨

传媒

  • 2篇中华眼视光学...
  • 2篇第四届全球华...
  • 2篇首届中华医学...
  • 1篇中国内镜杂志
  • 1篇中华耳鼻咽喉...

年份

  • 1篇2013
  • 6篇2012
  • 3篇2011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内镜下经鼻视神经减压术对外伤性视神经病变无光感患者视功能修复的影响
吴文灿余波涂云海陈犇王勤美瞿佳
内窥镜技术赋予爆裂性眶壁骨折整复的新理念
吴文灿余波涂云海陈犇王勤美瞿佳
内窥镜微创技术赋予爆裂性眶壁骨折整复的新理念
吴文灿余波涂云海陈犇王勤美瞿佳
内镜下经鼻泪囊鼻腔造瘘术联合新型泪囊造瘘口扩张支架植入术重建鼻泪管支架嵌顿患者泪液引流
目的 研究内镜下经鼻径路泪囊鼻腔造瘘术(EE-DCR)联合新型泪囊造瘘口扩张支架(LOES)植入术治疗鼻泪管支架(NDS)嵌顿的慢性泪囊炎患者的可行性.方法:前瞻性、非随机对照、临床病例研究.2009.10--2011....
吴文灿涂云海陈犇余波陈若芙蓝淑琴
关键词:慢性泪囊炎
内镜下经鼻泪囊鼻腔造瘘联合泪囊造瘘口扩张支架植入治疗鼻泪管支架嵌顿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内镜下经鼻径路泪囊鼻腔造瘘术(EE—DCR)联合新型泪囊造瘘口扩张支架(LOES)植入术治疗鼻泪管支架(NDS)嵌顿的慢性泪囊炎患者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2009年10月至2011年12月期间对并发NDS嵌顿的慢性泪囊炎患者65例施行EE—DCR取出支架,同时植入自主研发的新型LOES以扩张泪囊造瘘口。LOES留置3~6个月后取出,继续随访观察6个月后评价泪液引流重建成功率。结果祛除随访资料不完整者10例,LOES过早脱落者4例,最终51例(51眼)纳入研究。术后LOES平均留置(4.1±0.5)个月,拔管后平均随访(9.7±3.2)个月。按照NDS头端形状分类,术中共取出菱形(21例)、倒钩形(12例)、倒三角形伞形(10例)、喇叭151状(4例)、梭形(2例)与球囊状(2例)等6种形状的NDS。术中发现所有患者在植入的NDS头端与泪囊内壁之间、以及NDS管腔内均存大量瘢痕增生及肉芽组织形成,泪囊容积显著缩小。所有患者LOES拔除后泪囊造瘘口均开放,拔除后6个月复查.泪囊造瘘1:3开放率达94%(48/51),3例瘢痕闭锁。未见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EE—DCR联合新型LOES植人为一种重建NDS嵌顿的慢性泪囊炎患者泪液引流的有效方法,具有NDS取出便利、一期泪液引流重建成功率高、微创、无颜面部皮肤瘢痕、并发症少、安全可靠等优点。
姜方正陈若芙蓝淑琴荆文涛董建刚余波吴文灿
关键词:泪囊炎
螺旋CT仿真内镜技术在内镜下经鼻视神经减压术中的应用
2012年
目的评价螺旋CT仿真内镜技术在内镜下经鼻视神经减压术中视神经管定位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收集2009年10月至2011年3月在温州医学院附属眼视光医院行内镜下经鼻视神经减压术的患者45例,男38例,女7例,平均年龄(32.8±15.1)岁。所有患者术前行螺旋CT扫描并通过CT仿真内镜技术重建蝶窦或筛窦外侧壁及定位视神经管,并与术中实际结果进行对比。结果除4例视神经管粉碎性骨折患者外.其他患者经CT仿真内镜均能很好显示蝶窦或筛窦外侧壁以及定位视神经管,并与术中结果基本一致。CT仿真内镜显示具有定位意义的蝶窦内骨嵴8例(19.51%),视神经一颈内动脉隐窝患者35例(85.37%),与术中结果一致。结论螺旋CT仿真内镜能立体的、直观的显示蝶窦或筛窦外侧壁以及视神经管定位,可以为术者提供立体、直观的影像学资料。
涂云海曹璟杨运俊林元为陈犇余波吴文灿
关键词:内镜视神经减压
非泪道切开的泪小管炎治疗新方法
涂云海陈犇余波吴文灿
内镜下经筛径路眶内侧壁减压联合脂肪减压术治疗Graves眼病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探讨内镜下经筛径路眶内侧壁减压术联合内镜下经筛径路眶肌锥内脂肪减压术治疗Graves眼病(Graves’ophthalmopathy,GO)的可行性,并分析其疗效。方法对2006年10月至2011年5月因并发眶尖拥挤视神经病变而接受眶减压手术的29例GO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术前确诊为非组织活动期,均因视力下降、视野缺损或色觉障碍,同时合并眼球突出而接受内镜下经筛径路眶内侧壁减压术联合肌锥内眶脂肪减压术,术后定期随访。根据术后9个月视力、色觉改善程度,以及眼球突出度矫正度、复视等并发症判断疗效。结果共收集资料齐全的GO患者29例(45眼)。术后9个月,44眼(97.8%)视力明显改善,视力从术前(元±s,下同)的-0.65±0.30提高至-0.24±0.22,视力平均提高达0.55±0.17,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012,P〈0.001);29眼术前色觉障碍者,23眼(79.3%)术后明显改善;术后双眼眼球对称度达100%,手术前后比较,平均眼球突出矫正度达(7.07±1.59)mm(4~11mm)。术后所有病例双眼眼球突出度相差〈2mm,除1例术后复视加重外,术后无一例新发复视、视力下降、眶内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内镜下经筛径路眶内侧壁减压术联合肌锥内眶脂肪减压术在实现眶尖部减压的同时可以达到有效矫正眼球突出度的效果,且具有微创,无颜面部瘢痕,术后复视、眼球移位等发生率极低的优点,该术式是治疗GO并发眶尖拥挤视神经病变患者的安全有效的手段之一。
吴文灿余波王明玲黄玲涂云海陈犇瞿佳王勤美
关键词:GRAVES眼病脂肪切除术视神经疾病
内镜下经鼻视神经减压术对视神经外伤后无光感眼视功能恢复的影响
吴文灿余波涂云海陈犇王勤美瞿佳
内镜下经筛肌锥内脂肪减压矫治Graves眼病性突眼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研究一种矫正以脂肪增生为主的Graves眼病(GO)性过度眼球突出的新方法。方法对以脂肪增生为主的GO患者采取内镜下经筛径路眶肌锥内脂肪减压术(ETIFD)治疗。所有GO患者均确诊为处于非炎症活动期的以脂肪增生为主型GO。术后6个月分析眼球突出矫正度以及并发症等,以评价疗效。结果共收集资料齐全者24例44眼。术前眼球突出度(19.98±1.80)mm(17~23)mm,术后6个月眼球突出度为(12.93±0.76)mm(12~14)mm,平均眼球突出矫正度达(7.05±1.40)mm(4~10)mm(P<0.001)。所有患者双眼眼球突出度差值均小于2mm。10例患者术后出现水平复视,其中8例术后1个月内完全消失,2例术后6个月仍存在予以三棱镜矫正。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 ETIFD为矫治以脂肪增生为主型GO突眼的一种较理想方法。
姜方正余波卞杨李晓勇涂云海陈犇施节亮吴文灿
关键词:GRAVES眼病内镜技术眼球突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