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余迅

作品数:6 被引量:7H指数:2
供职机构: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文学
  • 1篇艺术

主题

  • 1篇电影
  • 1篇电影广告
  • 1篇学科
  • 1篇学科视野
  • 1篇学人
  • 1篇学人之诗
  • 1篇影评
  • 1篇中国民俗
  • 1篇中国民俗学
  • 1篇上海书店
  • 1篇诗词
  • 1篇书店
  • 1篇中日文学
  • 1篇中日文学交流
  • 1篇朱东润
  • 1篇文学
  • 1篇文学交流
  • 1篇鲁迅研究
  • 1篇民俗
  • 1篇民俗学

机构

  • 4篇华中师范大学

作者

  • 4篇余迅
  • 1篇李程

传媒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湖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现代文学...
  • 1篇上海鲁迅研究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老舍访日与20世纪60年代的中日文学交流
2020年
1965年3月至4月,老舍率领包括刘白羽、张光年、杜宣、茹志鹃在内的中国作家代表团访问了日本。老舍在日记中记录了大量的细节,但语言谨慎、情感节制,而其旧体诗的创作,则表达了对于日本友人的深切情谊。老舍努力向日本作家传递来自中国的善意,其在日本作家眼中的形象,经过历史的沉淀也变得日益清晰。当时的媒体访谈与作家对谈,反映出日本文化界对于中国文坛的关注,寄托了中方关于“亚洲文艺复兴”,以及构建亚非共同体的美好愿景。20世纪60年代中日作家的互访经验为两国的文学交流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为70年代中日邦交正常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余迅
关键词:老舍中日文学交流
跨学科视野下鲁迅研究的思考和展望——评李浩、丁佳园编著《鲁迅与电影》被引量:1
2020年
由李浩、丁佳园编著的《鲁迅与电影》(上海书店出版社2019年版)是近年跨学科视野下的"鲁迅资料汇编"的代表作之一。该书以《鲁迅日记》为主要线索,通过对照《申报》电影广告,整理了1927年9月—1936年10月鲁迅在上海时期所观看的电影,同时还收集了电影上映信息、剧照、影评等,较为全面地为读者和研究者展现了作家鲁迅的"观影片单"。
余迅
关键词:鲁迅研究上海书店电影广告《申报》影评跨学科视野
周作人与柳宗悦的民艺运动
2019年
一前言在近代中国,周作人作为首屈一指的"知日家"广为人知,其实他还是中国民俗学运动的创始人之一。曾有观点认为,周的民俗学研究,是在folklore(英国)、Volkskunde(德)的基础上,受到了来自柳田民俗学(日本)的深刻影响。
子安加余子余迅
关键词:中国民俗学民俗学研究创始人
存史与自传:朱东润旧体诗词论
2021年
璀璨如星的现代学者群体中,朱东润旧体诗词创作的数量并不算多,却蕴含了其深厚的学术素养、诚挚的家国情怀和自觉的传记意识。他的诗词文本,呈现出社会历史巨大变迁中的时代风貌和个体精神,在创作旨趣和艺术风貌等多个方面映照和承续着中国文学的伟大传统。“以诗存史”的精神旨趣并未因为新文学的兴起而衰落,朱东润的旧体诗词饱含家国情怀和时代精神。朱东润明确的自传意识也体现在他的旧体诗词创作中,近七十年的情感、心灵与思想在他的诗词文本中都留下了印记。从朱东润旧体诗创作的阶段特征和风格演进来看,早年的诗作清新质朴,亲近山水田园,有着意模拟陶渊明的倾向;中年以后,家国飘摇,感慨遂深,注重对于现实和自我的书写,从多个方面学习杜甫;因为对梅尧臣其人其诗的偏爱与研究,诗风多贴近“宛陵风貌”,呈现出清丽平淡、涵演深远的美学特征。朱东润旧体诗词创作的价值不仅在文学史层面可以作为“学人之诗”的典型个案,对于考察现代学术史和思想史而言,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
余迅李程
关键词:朱东润旧体诗词学人之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