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丽娟
- 作品数:8 被引量:39H指数:3
-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保护学院陕西省农业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陕西棉花黄萎病菌致病力分化及其营养亲和性被引量:3
- 2010年
- 为了揭示陕西棉花黄萎病菌遗传变异,对采自陕西关中棉区17个棉花黄萎病菌株以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保学院棉病实验室保存的T-9菌株、VD-8菌株、泾阳菌株和安阳菌株进行培养特性、致病力和营养亲和性测定。结果表明,21个供试菌株存在强、中、弱的致病力分化,其中强致病力类型11个,占52.38%;中等致病力类型6个,占28.57%;弱致病力类型4个,占19.05%。营养亲和性测定表明,21个菌株可划分为3个营养亲和群(Vegetative compatibility groups,VCGs),其中T-9菌株与VD-8菌株属于营养亲和群Ⅱ(VCG2),安阳菌株属于营养亲和群Ⅲ(VCG3),其余18个菌株属于营养亲和群Ⅰ(VCG1)。根据Nit突变体互补测定,供试菌株的营养亲和群与其致病力强弱具有一定相关性。在测试的陕西关中棉区17个棉花黄萎病菌株中,未发现落叶型菌株。
- 李卫侯丽娟刘燕霞毛岚杨家荣俞征
- 关键词:棉花黄萎病菌致病力分化营养亲和性落叶型
- 陕西省小麦禾谷镰刀菌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 为了明确陕西省小麦禾谷镰刀菌混合群(Fusarium graminearum species complex)的遗传多样性,利用4对EcoR Ⅰ和Mse Ⅰ引物对来自陕西省19个区县的162株小麦禾谷镰刀菌菌株进行了AF...
- 刘恒侯丽娟马红娜白耀博李强王保通
- 关键词:禾谷镰刀菌AFLP
- 棉花黄萎病菌毒素生物活性测定及其对棉苗生化代谢的影响
- 棉花黄萎病(Verticillium dahliae Kleb)是影响我国棉花生产的主要病害,自上世纪30年代传入我国后现已在我国广大棉区造成严重危害,并成为限制我国棉花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近年来,国内外关...
- 侯丽娟
- 关键词:棉花黄萎病菌毒素棉花生化代谢
- 文献传递
- 接种根瘤菌对豌豆/玉米体系生长状况的影响被引量:3
- 2010年
-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豌豆、玉米单作及豌豆/玉米体系中接种根瘤菌(不接种、接种XC3.1、接种ACCC16101)及施氮量(不施氮、施氮0.3 gN/kg土)对豌豆、玉米生长及其氮素营养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XC3.1显著提高了豌豆的有效根瘤数量和重量,单作平均分别提高79.5%和131.6%,间作平均分别提高174.1%和205.4%;XC3.1对复合体系中玉米及两种种植模式下豌豆氮素营养状况的改善作用优于ACCC16101;接种XC3.1对两种种植模式下豌豆的生长以及不施氮条件下复合体系中玉米的生长均具有促进作用,豌豆、玉米的生物量平均提高22.0%和123.1%;复合体系中豌豆的有效结瘤状况均优于相应的单作;接种与否,间作豌豆的生物量均小于相应供氮水平下的单作,平均降低13.7%;接种XC3.1不但强化了复合体系中玉米的竞争力,而且豌豆对玉米的竞争抵抗力也明显提高。
- 张虎天郭丽琢柴强何亚慧侯丽娟
- 关键词:接种根瘤菌豌豆玉米根瘤
- 棉花黄萎病菌液体培养特性及其毒素的生物测定被引量:1
- 2010年
- 对16株陕西来源的棉花黄萎病菌代表菌系液体培养性状的观察和测定结果表明,菌株培养液颜色、分生孢子浓度及蛋白含量等性状差异明显。菌株毒素生物活性的研究表明,毒素对抗、感病品种的毒害作用差异显著,毒素浓度与致萎强度呈正相关性,50μg/ml毒素浓度处理36 h是观察棉苗发病的最佳浓度、时间组合。菌株液体培养特性与毒素生物活性有一定关系,菌株培养滤液蛋白含量与其致萎强度具有相关性。
- 侯丽娟李卫刘燕霞杨家荣毛岚
- 关键词:棉花黄萎菌毒素生物测定
- 棉花黄萎病菌ISSR反应体系优化及其遗传多样性分析被引量:16
- 2010年
- 为给棉花黄萎病菌分子变异及遗传多样性研究提供可靠的检测方法,以棉花黄萎病菌基因组DNA为模板,采用正交优化方法对PCR体系中DNA聚合酶、引物、dNTPs、DNA模板、Mg2+及10×Buffer等重要参数进行6因素4水平优化,建立了棉花黄萎病菌ISSR-PCR优化反应体系,并从20条ISSR通用引物中筛选出多态性较好的10条引物。采用该优化反应体系和10条ISSR引物对采自陕西棉花主产区的21个棉花黄萎病菌菌株和3个参照菌株进行ISSR分析。结果显示,10条ISSR引物共扩增出87条谱带,条带分子量均在250~2 000 bp之间,平均每条引物扩增出8.7个条带,其中58条为多态性条带,占65.2%。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在相似系数0.59处,供试菌株分为2个遗传类型。表明棉花黄萎病菌菌株间的亲缘关系与地理来源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而与其病害症状类型无相关性。
- 刘燕霞侯丽娟李卫杨家荣肖蕊
- 关键词:棉花黄萎病菌ISSR正交试验
- 陕西省小麦禾谷镰刀菌的遗传多样性研究被引量:6
- 2010年
- 为了明确陕西省小麦禾谷镰刀菌混合群(Fusarium graminearum species complex)的遗传多样性,利用4对E coRⅠ和M seⅠ引物对来自陕西省19个区县的162株小麦禾谷镰刀菌菌株进行了AFLP扩增。结果表明,4对引物均能扩增出数量不等的多态性条带,最少的6条,最多的20条,大部分扩增片段在100~750bp之间。利用NTSYS-2.1软件聚类分析表明,不同地区禾谷镰刀菌可分为两大类群,即类群A和类群B。这两大类群的分化和地理来源有明确相关性,类群A主要分布在关中地区,类群B主要分布在陕南地区。初步判断可能与两个地区生态环境和小麦主栽品种差异有关。各类群内的菌系与地理位置间的关系较为复杂,一些菌系与地理来源存在明确关系,而个别菌系与地理来源间的关系尚不能完全明确。还需进一步研究以明确各菌株与地理来源之间的关系。
- 刘恒侯丽娟马红娜白耀博李强王保通
- 关键词:禾谷镰刀菌AFLP
- 棉花黄萎病菌毒素对棉花生化代谢的影响被引量:9
- 2010年
- 为明确棉花黄萎病菌毒素对棉花生化代谢的影响,采用棉花黄萎病菌毒素处理棉花黄萎病抗病和感病品种的棉苗后,测定棉株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和木质素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抗病品种陕7191对病菌毒素的抗性显著高于感病品种中棉19;接种毒素后2品种棉苗叶片SOD活性都降低,感病品种降幅高于抗病品种;感病品种POD活性升高较快,到达峰值后迅速下降,而抗病品种POD活性持续上升;2品种PAL活性变化趋势相似,接种后抗病品种活性始终高于感病品种;2品种MDA和木质素含量均增多,感病品种MDA含量的增幅和增量高于抗病品种。
- 侯丽娟李卫刘燕霞杨家荣
- 关键词:棉花黄萎病菌毒素抗病性鉴定生化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