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侯光宇

作品数:10 被引量:88H指数:5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口腔医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三叉神经
  • 3篇三叉神经痛
  • 3篇射频
  • 3篇射频温控热凝...
  • 3篇神经痛
  • 3篇热凝
  • 3篇热凝术
  • 3篇经痛
  • 2篇颌面
  • 2篇颌面外科
  • 2篇外科
  • 2篇下颌
  • 2篇口腔
  • 2篇口腔颌
  • 2篇口腔颌面
  • 2篇口腔颌面外科
  • 1篇第三磨牙
  • 1篇医师
  • 1篇医师规范化培...
  • 1篇医师培训

机构

  • 8篇同济大学附属...
  • 2篇同济大学
  • 1篇上海生物材料...

作者

  • 10篇侯光宇
  • 7篇廖建兴
  • 4篇张雪明
  • 4篇康非吾
  • 3篇冯殿恩
  • 3篇潘可风
  • 2篇王佐林
  • 1篇叶丽娟
  • 1篇裴庆国
  • 1篇王开
  • 1篇阙林
  • 1篇陈德敏
  • 1篇秦汇斌
  • 1篇徐秀慧
  • 1篇常红琴
  • 1篇郭斐
  • 1篇卢海波

传媒

  • 7篇口腔颌面外科...
  • 1篇口腔材料器械...
  • 1篇同济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6
  • 1篇2004
  • 1篇2002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经三维CT定位的周围支射频温控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被引量:7
2008年
目的:探讨三维CT重建定位下经周围支射频温控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将16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80例.分别在三维CT重建及非重建条件下.经三叉神经周围支及半月节行射频热凝治疗,统计分析其术后即刻疗效及复发率。结果:术后即刻疗效比较,重建引导组有效率93.75%,非重建引导组有效率92.50%,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1~4.5年的随访,重建引导组总复发率31.25%,非重建引导组复发率47.50%,重建引导组复发率显著低于非重建引导组(P<0.05):涉及三叉神经第一支射频治疗22例.复发3例。结论:三维CT重建定位指导下,经三叉神经周围支行射频温控热凝术操作方便、安全、适应证广,止痛效果确切,远期疗效优于直接穿刺射频。
常红琴廖建兴侯光宇冯殿恩
关键词:射频温控热凝术三维CT三叉神经痛眶下孔颏孔
新型聚乳酸材料复合bFGF修复兔下颌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目的:通过对新型聚乳酸材料,聚乳酸-聚乙二醇(PLA-PEG)共聚物,及其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复合后,修复兔下颌骨缺损的效果的比较研究,观察新型聚乳酸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和降解性,及复合后对骨缺损修复效果,以...
侯光宇潘可风
文献传递
腭部恶性周围神经鞘膜瘤1例报告
2011年
腭部恶性周围神经鞘膜瘤(palatal malignant peripheral nerve sheath tumor,MPNST)是一种少见的具有神经分化潜能的恶性肿瘤,其发生大多与神经干及神经纤维瘤有关,由于形态学瘤谱范围广、免疫表型异质性大,发病率较低,是软组织肿瘤中最难诊断的恶性肿瘤之一。我科2010—09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
王开侯光宇
关键词:恶性周围神经鞘膜瘤免疫组织化学
案例驱动,多线结合,综合评价——口腔颌面外科学卓越课程建设经验分享被引量:5
2013年
口腔颌面外科学是口腔医学专业课程中较为重要的课程,以往以单纯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不能适应现代医学模式对医学生素质的要求。作者初步总结了该教学团队在口腔颌面外科学卓越课程建设过程中的几点经验,以案例式教学法为切入点,采用多线结合的教学方法,并且改革单一的考核方式,力求提高本课程的教学效果。
张雪明王佐林廖建兴康非吾侯光宇
关键词:案例式教学教学改革口腔颌面外科学
生物活性陶瓷材料的表面活性及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被引量:1
2002年
表面活性是生物活性陶瓷材料的基本特征之一 ,它在材料的骨结合能力和加速骨组织生长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生物活性陶瓷材料植入体内后 ,在材料与周围组织的接触面上会发生一系列的反应 ,这些反应改变了材料的表面特征和周围组织环境。这些反应是材料表面活性发挥的关键。
侯光宇潘可风陈德敏
关键词:影响因素表面活性骨整合
锥形束CT中下颌第三磨牙与下颌管的关系及其与阻生类型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3
2013年
目的:研究在曲面断层片上表现为下颌管与下颌第三磨牙影像重叠的患者,其二者在锥形束CT(CBCT)上的位置关系,为临床风险评估提供参考。方法:研究184颗(146例患者)在曲面断层片上表现为与下颌神经管有影像重叠的下颌第三磨牙,在CBCT上其牙根与下颌神经管的位置关系。分析两者之间位置关系与阻生类型、性别、曲面断层片上下颌神经管骨白线是否可见的相关性。测量下颌第三磨牙与下颌神经管接触的患者其接触的长度及宽度,分析接触长度、宽度与牙根和下颌神经管相对位置的相关性。结果:CBCT图像上下颌第三磨牙与下颌神经管之间是否接触,与其在颌骨内的深度相关,低位阻生接触可能大(P=0.002),与性别相关,女性多(P=0.020);当曲面断层片中下颌神经管骨白线不可见时,接触可能大(P=0.001)。当下颌神经管与牙根舌侧接触时,接触的长度、宽度可能较大。结论:CBCT与曲面断层片相比能更好地体现下颌阻生第三磨牙与下颌神经管的关系,提供更准确的术前风险评估。
郭斐叶丽娟康非吾徐秀慧廖建兴侯光宇张雪明
关键词:锥形束CT曲面断层片下颌阻生第三磨牙下颌神经管
PBL结合SP教学模式在口腔颌面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被引量:29
2014年
目的:探讨PBL结合SP教学模式在口腔颌面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及其可行性。方法:我科室于2011年开始采用PBL结合SP教学模式对45名住院医师进行规范化培训,在教学过程中,充分结合两种教学方法的优点,并根据口腔颌面外科的特点进行重新编排,将PBL及SP教学模式分别应用于门诊及病房的规范化培训中,培养和锻炼住院医生的临床操作能力及诊断水平。结果:95%的住院医师在培训结束后都能熟练进行口腔颌面外科的基本操作,并对典型的常见疾病能够做出正确的诊断。结论:PBL结合SP教学模式在口腔颌面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切实可行,收到了良好的培训效果。
侯光宇康非吾张雪明廖建兴王佐林
关键词:住院医师培训口腔颌面外科
米诺环素对急性智齿冠周炎治疗效果的观察被引量:27
2012年
目的 :观察米诺环素(派丽奥)软膏治疗智齿冠周炎的效果。方法 :选取急性智齿冠周炎83例,随机分为实验组(n=39)和对照组(n=44)。实验组经3%过氧化氢液和生理盐水交替冲洗冠周后,将派丽奥软膏注入智齿冠周盲袋内;对照组经冠周冲洗后,将2%碘甘油置入盲袋内并口服抗生素(头孢拉定0.25 g/次,4次/d,连续服用3 d)。3 d后复诊评价疗效。结果 :实验组的痊愈率(56.42%)和总有效率(89.74%)均较对照组(29.55%,70.45%)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痊愈率:χ2=6.12,P<0.05;治愈率:χ2=4.72,P<0.05)。两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派丽奥软膏是一种高效安全、操作简单的治疗智齿冠周炎的局部缓释药物。
卢海波廖建兴康非吾侯光宇张雪明阙林
关键词:急性智齿冠周炎派丽奥疗效
经末梢支射频温控热凝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116例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探讨经三叉神经末梢支射频温控热凝术治疗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对116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经眶上孔、眶下孔、颏孔等处的三叉神经末梢支行射频热凝治疗,统计其疗效及复发率。结果:首次术后疗效优良率为83.6%。好转和无效的患者再次手术后,出院时疗效优良率97.4%。其中的63例患者经2月到1年半的随访,复发率为25.4%。结论:经三叉神经末梢支行射频温控热凝术操作方便、安全、适应证广,止痛效果确切。
裴庆国廖建兴侯光宇冯殿恩潘可风
关键词:射频温控热凝术三叉神经痛眶下孔颏孔
经周围支射频温控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第一支痛的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经周围支射频温控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第一支痛的疗效。方法将63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第一支痛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第1组(20例患者)应用经三叉神经节射频温控热凝术,第2组(30例患者)应用经眶上孔射频温控热凝术,第3组(13例患者)应用眶上神经撕脱术,然后应用2χ检验评价其即刻疼痛缓解率、并发症及复发率。结果第1组、第2组及第3组的即刻疼痛缓解率为95%、93%及92%,3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948>0.05)。第1组、第2组及第3组的3年疼痛复发率各为25%、27%及61%,5年疼痛复发率各为35%、40%及69%。结论经眶上孔射频温控热凝术是一种治疗三叉神经第一支痛的有效方法。
秦汇斌廖建兴侯光宇冯殿恩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射频温控热凝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