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修海林

作品数:70 被引量:301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音乐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5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4篇艺术
  • 5篇文化科学
  • 3篇历史地理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33篇音乐
  • 10篇中国音乐
  • 10篇文化
  • 10篇国音
  • 9篇音乐史
  • 9篇乐史
  • 6篇艺术
  • 6篇音乐学
  • 6篇教育
  • 6篇乐学
  • 5篇音乐教育
  • 5篇中国音乐史
  • 5篇乐教
  • 5篇表演
  • 4篇学科
  • 4篇演奏
  • 4篇哲学
  • 3篇学术
  • 3篇演奏家
  • 3篇音乐美学

机构

  • 39篇中国音乐学院
  • 12篇中央音乐学院
  • 5篇绍兴文理学院
  • 3篇河南大学

作者

  • 58篇修海林
  • 2篇秦润明
  • 1篇胡潇

传媒

  • 12篇中国音乐
  • 10篇人民音乐
  • 6篇中国音乐学
  • 4篇乐府新声(沈...
  • 4篇星海音乐学院...
  • 3篇音乐艺术(上...
  • 3篇音乐探索
  • 3篇中央音乐学院...
  • 2篇高校理论战线
  • 2篇黄钟(武汉音...
  • 1篇交响(西安音...
  • 1篇云南艺术学院...
  • 1篇文艺研究
  • 1篇南京艺术学院...
  • 1篇粤海风
  • 1篇广播歌选
  • 1篇当代音乐
  • 1篇国际儒学(中...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4篇2013
  • 4篇2012
  • 4篇2011
  • 6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7
  • 1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 4篇2002
  • 2篇2001
7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音乐存在方式的美学研究被引量:4
1999年
音乐美学研究经过十几年在认识论旋涡中的各种讨论后,最终回到关于音乐存在方式的本体论研究中来,不是偶然,而是一种必然。什么是音乐?这个问题回答不了;音乐美的本质等问题,同样也回答不了。在音乐美学的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不是纯思辨的问题,而是与人类音乐实践...
修海林
关键词:音乐存在方式中国音乐美学本体论美学理论
传统与现代的契合创作与表演的统合--“张维良笛艺四十年音乐会”苏、沪、杭、京四地巡演随笔被引量:4
2012年
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张维良笛艺四十年音乐会”相继在苏、沪、杭、京四地举行。此后,中国音乐学院还举办了“张维良笛艺四十年座谈会”。当我与李西安、赵塔里木、张鸿懿、李岩、余峰等先生在苏州太湖边聚集,进入张维良南方巡演的第一站时,就有一种明确的意识——这已经不是一次普通的演出,对于我所认知的“张维良”这一个“文化符号”而言,不仅是一个关心当代笛乐乃至民族器乐的发展值得长期关注的对象,同时,经过40年的历练,他已经成为一种象征,成为一个典型案例,成为新生代笛乐代表人物中的佼佼者。
修海林
关键词:音乐会巡演表演契合
对王光祈出国留学原因的再认识
2010年
将王光祈出国留学的原因视为是对恋爱与婚姻难题的"两全之策"或"回避方式"是值得怀疑的,作为新文化人物的王光祈,其出国留学的原因应视为对理想的追求。
修海林
关键词:王光祈
欧洲音乐史上的人道主义问题被引量:2
1981年
人道主义在西方作为一种社会思潮,是在中世纪末期的文艺复兴时期,由新兴资产阶级在开展对封建制度及其精神支柱基督教神学的斗争中提出来的。但就其广义而言,作为人类认识自己的一种意识形态,它在古代希腊,罗马时期便已显示其思想萌芽。以后。
修海林
关键词:音乐史基督教神学文艺复兴时期社会思潮思想萌芽
以专业建设为抓手 促进竹笛表演艺术的发展——中国竹笛音乐节侧记被引量:2
2013年
自今年5月中旬起,历时一个月包括5场音乐会、4个专题讲座和1场学术研讨会的中国竹笛音乐节在中国音乐学院拉开帷幕.一些来自全国各音乐、艺术院校的院系领导、专家、教师、学生以及来自日本、韩国、朝鲜的重量级笛子演奏家和学者聚会北京,参与了艺术节的各项活动.首次举办的中国竹笛音乐节作为中国音乐学院竹笛专业建设的展示平台,展示了这支学科团队通过30年中三代人的努力,在推动我国竹笛表演艺术发展的过程中,不仅积累丰厚,并且在教学和表演领域至今仍不断有新的探索和开拓、不断有新成果产生的成就.
修海林
关键词:中国竹笛表演艺术音乐节侧记笛子演奏家
实践·范式·形态:中国百年合唱的历史文化审视——田哓宝著《中国当代合唱艺术的多元化发展》述评被引量:6
2017年
田晓宝教授的《中国当代合唱艺术的多元化发展》一书,作为我国第一部在合唱指挥与美学研究方向博士学位论文基础上完成的、以史学美学为双视角作历史文化纵横观照的中国合唱学著作(1)于2013年由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此时距李叔同创作的近代第一首合唱曲《春游》,正好一百年。正如作者在该书“后记”中所说,
修海林
关键词:合唱艺术表演实践文化审视唱曲合唱作品合唱比赛
琴弦之外的记录--评《中国大提琴艺术发展史》被引量:2
2012年
对一位大提琴演奏家来说,出版自己的音响、记录自己的演奏,是一种再自然不过的职业诉求;而对于音乐史学家来说,选定一个研究对象,或通过史料的搜集、整理,或采访当事人,作口述史的记录,经伏案工作,完成课题的研究,也是一件顺理成章之事。然而,对于大提琴演奏家刘欣欣教授、刘学清研究员来说,要通过对几代中国大提琴家的采访,记录那些难有机会叙述、甚至“时存不久”的口述历史,再加上年复一年、不厌其烦地查找资料,寻觅搜讨,历时十年,最终完成一部52万字的《中国大提琴艺术发展史》,又谈何容易!这样一件工作,放到任何一位音乐学专业的研究者身上,恐怕也都是下决心难、要完成更难。
修海林
关键词:大提琴演奏家艺术发展史音乐学专业琴弦大提琴家口述历史
电视综艺节目的文化属性被引量:1
1998年
从某种意义上说,电视是最具大众文化品格的文化传播手段,所有的时空界限都可以被打破,所有的参与者都可以随心所欲地选择自己所要关注的对象,这似乎是一种人类历史上从未享有过的、最具普遍性的文化自由倾向。但是,与此同时,全世界可能十几亿人观看同一个报导、同一场球赛;全国数亿人观看同一台节目、同一部电影,而今天一个国家的少年儿童,也是在同一个电视文化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从个体来说,他们所接受的文化信息,可能要多于他们的父辈,但是从整体上看,就像在全国钢琴考级热中,成千上万钢琴儿童所练习的,就是那么几十首、甚至十几首相同的乐曲,这时的文化信息量,是大了,还是小了?今后的孩子的个性,将会是强的,还是弱的?相同的生活模式。
修海林
关键词:综艺节目电视文化文化品格主流文化文化意识形态
先秦道家音乐学术思想的主要特征——以《吕氏春秋》诸篇为例的分析被引量:10
2011年
本文认为,在中国音乐学术史研究领域,《吕氏春秋》是先秦及秦汉道家音乐学术思想研究的重点。在《吕氏春秋中》,先秦道家哲学思想与其音乐思想的联系,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重生"思想与音乐思想的联系;"太一"观念与"乐"之存在的联系;"周行""复归"观念与十二律相生、计算法则及"随月用律"实践的联系。《吕氏春秋》音乐诸篇的撰写及其观念,背后都有先秦道家思想作为支持。
修海林
关键词:先秦道家吕氏春秋重生太一复归
从姜白石自度曲看词乐创作中的“音”“韵”关系——兼及宋元“起调毕曲”理论的相关分析被引量:3
2010年
本文以姜白石词调歌曲17首的创作为例,同时结合宋元"起调毕曲"理论的相关分析并作为参照,探讨宋代词调音乐创作中"音""韵"关系的构成特点及度曲法则。文中指出,在姜白石17首词乐作品中,不仅起韵、尾韵、结韵的相对应之音,大多为主音(有三首属"宫调徵起"现象),并且句中韵出现的全部或主要对应于第五级、第六级、第三级、第二级的例子,值得重视,客观上与姜白石词乐创作思维中有意识把握的调式或旋律色彩构成有关。在其作品中,凡起韵、尾韵、结韵一般都记有延长音,其句中韵大多数也记有延长音。本文不是一般地讲"起调"为"起韵"之声,而是指出上、下阕中的"起韵"、"尾韵"、"结韵"和各种句中用韵,呈现有不同现象,并从不同角度反映姜白石如何有意识地在创作中把握"音""韵"关系,从而构成姜白石词乐创作的重要特点。
修海林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