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鲮鱼
  • 1篇胆碱
  • 1篇性状
  • 1篇性状分析
  • 1篇遗传性状
  • 1篇乙酰
  • 1篇乙酰胆碱
  • 1篇乙酰胆碱酯酶
  • 1篇鱼类
  • 1篇鱼种
  • 1篇育种
  • 1篇杂交
  • 1篇杂交育种
  • 1篇乳酸脱氢酶
  • 1篇神经系
  • 1篇神经系统
  • 1篇生化
  • 1篇生化因素
  • 1篇适应性
  • 1篇土法

机构

  • 3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广西水产研究...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作者

  • 4篇冯祖强
  • 3篇王祖熊
  • 1篇刘肖芳
  • 1篇朱蓝菲
  • 1篇靳光琴
  • 1篇张锦霞
  • 1篇赵明蓟
  • 1篇黄文郁

传媒

  • 2篇水生生物学集...
  • 1篇淡水渔业
  • 1篇水产学报

年份

  • 3篇1984
  • 1篇1977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鲮鱼冷休克及其死亡的某些生化因素被引量:15
1984年
采用分光光度法和淀粉凝胶电泳法初步研究了鲮鱼冷休克前后脑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力和三种酶的同工酶类的动态变化。并根据鲮鱼在冷休克期间(7—6℃)脑AchE活力显著降低和肝脏组织乳酸脱氢酶(LDH)同工酶活性明显升高以及苹果酸脱氢酶(MDH)、酯酶(EST)同工酶类出现酶活性变化的情况,讨论了导致鲮鱼耐寒能力差的某些生化因素。同时提出脑AchE可以作为评定鲮鱼冷休克期间中枢神经系统受害程度的一种生化指标。
冯祖强王祖熊
关键词:鲮鱼冷休克生化因素乙酰胆碱酯酶乳酸脱氢酶中枢神经系统
注射土法免疫组织浆防治草鱼鱼种出血病被引量:3
1977年
近几年来,草鱼鱼种培育阶段因出血病流行死亡严重,迄今尚缺有效的防治方法。
刘栭冯祖强
关键词:草鱼鱼种出血病土法注射免疫组织
鲮鱼遗传改良的研究 Ⅰ.杂交育种和遗传性状分析被引量:10
1984年
本文介绍用杂交选育方法改良鲮鱼(Cirrhinus molitorella)耐低温能力的试验经过和已取得的进展。同时,分析讨论了杂交后代(一代和二代)性状遗传的某些结果。对鱼类低温适应和抗冻、抗寒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了介绍和讨论,并认为只有把鱼类耐低温性状遗传的分子机理彻底阐明,人们才有可能直接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定向地改良像鲮鱼等不耐寒物种的抗寒性能。此外,我们也对如何改进鱼类杂交选育的技术措施提出一些意见。
王祖熊张锦霞黄文郁赵明蓟刘肖芳朱蓝菲冯祖强靳光琴
关键词:鲮鱼杂交育种遗传性状耐低温能力
鱼类对环境温度适应问题被引量:29
1984年
本文从鱼脑乙酰胆碱酯酶系统、抗冻蛋白基因调控系统、同工酶开关合成系统以及代谢系统等四个方面综述了近年来鱼类对环境温度适应的研究概况,并分析讨论这些研究结果,同时提出遗传改良某些亚热带鱼类优良品种抗寒能力差的可能性。
冯祖强王祖熊
关键词:鱼类环境温度适应性抗寒能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