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喜山
- 作品数:15 被引量:142H指数:6
- 供职机构:长春科技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 辽宁阜新地区晚太古宙花岗质岩石在中地壳糜棱岩化过程中的体积亏损和成分变异被引量:5
- 1999年
- 对辽西阜新地区晚太古宙韧性剪切变形变质岩石岩石学,常量、微量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和矿物学的研究表明,在中地壳环境下的韧性剪切变形变质进程中,岩石中的元素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异,主要表现为随变形强度的增加SiO2,Na2O,Zr等组分规律性减少,而Al2O3,CaO,FeO,MgO等常量元素、稀土元素以及Ba,Cr,Sr,Ni,Rb等微量元素规律性增加,本文认为剪切变形变质岩石的成分变异不仅仅是流体作用的结果,而且与剪切变形变质过程中的体积亏损相关。
- 刘建忠张福勤刘喜山刘喜山
- 关键词:花岗质岩石糜棱岩晚太古宙体积亏损
- 内蒙古乌拉山地区变质过程的流体演化
- 徐学纯刘喜山金巍
- 关键词:变质相变质地质学地球化学环境地球化学演化液包体
- 辽宁阜新两类变质地区的构造关系被引量:4
- 2000年
- 根据太古宙地壳在后寒武纪被改造的特点,可以将研究区──阜新地区划分为西部稳定区和东部线性杂岩带。而西部稳定区又可依据变质作用强度进一步划分为西部麻粒岩相区和东部用闪岩相区。本文通过西部麻粒岩相区和东部角闪岩相区岩石组合特征、变质作用演化的动力学以及发育于其中的韧性剪切带运动学、动力学和地球物理学特征的对比研究,确定麻粒岩相区为历闪岩相区的根部带,后期构造运动的右行拉伸作用,使上部的角闪岩相区与下部的麻粒岩相区发生分离,而后一起抬升剥蚀,从而处于平行位置。
- 刘建忠刘喜山李树勋刘俊来欧阳自远
- 关键词:变质岩角闪岩麻粒岩
- 辽宁阜新—锦州地区花岗杂岩特征及成因被引量:11
- 2000年
- 通过详细的区域地质研究 ,将阜新地区划分为两个大的构造岩浆带和两个稳定构造区 ,并依据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和年代学资料 ,把发育于不同构造单元中的花岗杂岩区分为新太古代TTG杂岩、印支期二长花岗质杂岩和燕山期花岗杂岩 ,同时还讨论了不同时代花岗杂岩的成因。
- 刘建忠刘喜山张福勤李树勋李桂林欧阳自远
- 关键词:花岗杂岩岩石成因
- 麻粒岩相区地质研究现状及评述被引量:1
- 1990年
- 构成世界各大陆基底的前寒武纪高级变质区或称麻粒岩相区,是下部地壳的代表。它的研究不仅具有实际意义(赋存有大量矿产),而且具有极大的理论价值。因而对这一课题的研究已成为各国地质界的热门。当前,对这一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①前寒武纪麻粒岩相区以及下部地壳的性质及其组成;②麻粒岩相的形成条件和机制,温压条件测定方法的选择;③麻粒岩相区变质流体的性质及其作用;④下部地壳的地球化学研究;⑤麻粒岩相区地质学和岩石学研究及它们的动力学模拟(P-T-t轨迹)。
- 李树勋徐学纯金巍刘喜山
- 关键词:麻粒岩地质
- 内蒙大青山早前寒武纪变质岩和早期陆壳的演化被引量:19
- 1992年
- 将大青山地区早前寒武纪变质岩石分成三个岩性构造组合.即(1)麻粒岩—紫苏花岗岩组合;(2)角闪片麻岩—英云闪长岩组合;(3)富铝片麻岩—钾质花岗岩组合.其中,组合(1)是区内最古老的物质组成,其形成时代至少应在晚太古代以前(>2800Ma).组合(2)是具花岗—绿岩带特征的晚太古代中、低级变质岩系.组合(3)是经早元古造山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组合.根据重新排定的地质事件顺序,对本区早期地壳演化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 金巍李树勋刘喜山
- 关键词:变质岩陆壳早前寒武纪
- 内蒙古中部韧性剪切变形-变质作用的PTt轨迹和意义
- 刘喜山徐学纯金巍
- 关键词:变质作用构造地质学剪切带变质地质学PTT轨迹
- 太古宙石榴石辉石麻粒岩变质动力学研究─—以辽宁阜新地区为例被引量:3
- 1994年
- 辽宁阜新地区早前寒武纪变质杂岩主要由一套花岗质片麻岩夹上壳岩包体组成。通过对本区麻位岩岩相学、矿物学的详细研究,确定了指示变质作用不同阶段的三个变质反应的存在,并且它们与推测的矿物相转化关系相吻合。结合地质温压的限定,得出本区大古代晚期变质热事件的反时针P-T-t演化轨迹,其与高温剪切作用及大量岩浆的侵入密切相关。
- 刘建忠刘喜山李树勋
- 关键词:P-T-T轨迹石榴石辉石麻粒岩
- 内蒙古中部太古代麻粒岩递增变质成因被引量:15
- 1996年
- 由早元古代造山运动早期自北西向南东推覆作用引起并使之得以保存的太古代变质作用强度逆转的剖面出露在内蒙古中部的固阳-武川地区。变质镁铁质岩石中矿物组合的变化在低级区为阳起石+绿帘石+绿泥石→普通角闪石+钠长石→普通角闪石+斜长石→石榴石(或透辉石)+普通角闪石+斜长石→无色角闪岩+钠长石;在高级区为普通角闪石+斜长石→紫苏辉石+透辉石+斜长石→石榴石+透辉石(2)+石英。这些变化已被用来恢复太古代时期从低绿片岩相到麻粒岩相的递增变质序列及尔后经历的近等压冷却的退变质作用过程。高级区变质表壳岩与低级区绿岩带的岩石组合、岩石化学、岩石地球化学和变质作用演化序列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两者属于太古代同一火山-沉积单位。其变质程度的不同起因于在经受区域性递增变质作用时。
- 刘喜山
- 关键词:麻粒岩变质成因太古代
- 辽西板内碰撞带中变质作用双重性被引量:8
- 1996年
- 辽西医巫闾山—关山地区,印支期板内碰撞过程相伴随的变形变质作用使太古代结晶基底发生绿片岩相退变质作用,与此同时,也使中元古沉积盖层岩石发生绿片岩相进变质作用。前者形成糜棱岩系组合,后者形成云母片岩—大理岩组合。控制这种变质作用双重性的直接原因是原岩的性质。对这种变质作用双重性的识别及其产物的研究不仅为变质作用期次的划分提供了一种新思路,而且为确定板内碰撞带地壳物质组成与结构提供了极为重要的证据,尤其对确定缺乏高压变质岩组合的碰撞带更为重要。
- 刘喜山刘建忠刘祥
- 关键词:碰撞带变质作用双重性变质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