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经皮给药
  • 3篇给药
  • 3篇鬼臼
  • 3篇鬼臼毒素
  • 2篇药制剂
  • 2篇液相色谱
  • 2篇液相色谱法
  • 2篇脂质纳米粒
  • 2篇制剂
  • 2篇色谱
  • 2篇色谱法
  • 2篇相色谱
  • 2篇利多卡因
  • 2篇纳米粒
  • 2篇经皮给药制剂
  • 2篇高效液相
  • 2篇高效液相色谱
  • 2篇高效液相色谱...
  • 2篇固体脂质纳米...
  • 1篇氮酮

机构

  • 10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10篇刘婵
  • 4篇陈志良
  • 4篇李国锋
  • 3篇侯连兵
  • 3篇朱晓亮
  • 2篇黄亮
  • 2篇黄嗣航
  • 2篇周霞
  • 1篇雷娅辉
  • 1篇邓瑛瑛
  • 1篇曾抗
  • 1篇冷芬
  • 1篇郭丹
  • 1篇赵洁
  • 1篇何薇
  • 1篇吕微
  • 1篇邓艳莉
  • 1篇王辰
  • 1篇张鹏

传媒

  • 2篇中药材
  • 2篇中国药业
  • 1篇医药导报
  • 1篇中国医院药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第二届中药现...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6
  • 1篇2008
  • 1篇2007
  • 6篇2006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HPLC-ELSD法测定黄芪注射液中黄芪甲苷的含量被引量:20
2006年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法测定黄芪甲苷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蒸发光散射检测器(ELSD),以黄芪甲苷为对照品,对自制的黄芪注射液中黄芪甲苷的含量进行测定,色谱柱:MerckODSC18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乙腈水(33∶67),流速:1.0ml/min,ELSD参数:漂移管温度为95℃,氮气气压为3.5kPa。结果:在选定的色谱条件下,当黄芪甲苷的进样量在0.396~3.168μg范围内时与峰面积积分值线性关系良好(r=0.9998,n=8),平均回收率为98.09%,RSD为2.52%。结论:HPLCELSD法具有准确、简便、灵敏度高、无干扰而且重现性好的优点,适合用于黄芪注射液中黄芪甲苷含量的测定。
王辰侯连兵刘婵
关键词:黄芪甲苷黄芪注射液
鬼臼毒素固体脂质纳米粒制备工艺学的研究
目的: 鬼臼毒素(Podophyllotoxin)是从西藏鬼臼等植物中提取的一种具有特效的细胞毒性物质,鬼臼毒素酊剂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治疗尖锐湿疣的一线外用药物。以鬼臼毒素为主药的复方搽剂在临床应用已久,其治疗作用已得到...
李国锋侯连兵刘婵
关键词:鬼臼毒素固体脂质纳米粒尖锐湿疣经皮给药制剂
利多卡因酊剂和微乳制剂体外经皮渗透实验研究被引量:15
2007年
目的比较经皮给药制剂的利多卡因微乳制剂与酊剂的皮肤渗透能力。方法采用改良的Franz扩散池,建立了利多卡因制剂的体外经皮渗透试验方法。结果利多卡因微乳单位面积累积透皮量高于利多卡因乳膏和酊剂单位面积累积透皮量。结论利多卡因微乳的体外透皮性优于利多卡因酊剂,且在一定范围内与含药量呈线形依赖关系。
黄亮陈志良李国锋朱晓亮刘婵
关键词:利多卡因微乳酊剂经皮给药制剂
氮酮对鬼臼毒素固体脂质纳米粒透皮性的影响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考察氮酮对鬼臼毒素固体脂质纳米粒透皮性的影响。方法以大鼠腹部皮肤为屏障,考察氮酮浓度(体积比)对鬼臼毒素固体脂质纳米粒表观透皮系数的影响。结果当氮酮浓度分别为0,1%,2%,3%,4%,5%,6%时,鬼臼毒素脂质纳米粒的表观透皮系数(×105)分别为24.82,53.05,55.14,43.92,20.57,25.86,23.30。结论在有效浓度范围内,氮酮可增加鬼臼毒素固体脂质纳米粒的透皮吸收,含不同浓度氮酮的鬼臼毒素固体脂质纳米粒的透皮能力有差异。
刘婵陈志良朱晓亮黄亮
关键词:鬼臼毒素氮酮固体脂质纳米粒透皮吸收经皮给药系统
针剂砂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针剂砂轮,包括圆环状的砂轮本体以及放大镜本体,所述放大镜本体直接或者间接嵌在砂轮本体的内环上后将砂轮本体的内环填充满,所述砂轮本体的外环布置有用于将针剂瓶隔开的砂轮刃。通过在放大镜本体直接或者间接嵌在砂轮...
周霞邓瑛瑛冷芬邓艳莉刘婵雷娅辉
文献传递
关于增补李国锋教授为论文作者的请求
2006年
刘婵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鬼臼毒素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含量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建立鬼臼毒素固体脂质纳米粒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方法以ODS-C18(4.6mm×250mm,5μm)为分析柱,以甲醇-水-冰醋酸(59:41:0,6)为流动相,流速0.8mL·min^-1,检测波长为285nm,进样量20μL,柱温26℃。结果当鬼臼毒素浓度在1.6~80.0μg·mL^-1。范围内时,峰面积与浓度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n=5),高、重、低3个剂量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09%,99.88%,100.92%。日内和日间精密度RSD分别为0.39%,0.42%,3批鬼臼毒素固体脂质体中鬼臼毒素的含量分别为94.89%,94.76%,97.24%。结论该方法准确,简便,灵敏,重现性好,适合测定鬼臼毒素的含量。
刘婵陈志良李国锋郭丹黄嗣航
关键词:鬼臼毒素高效液相色谱法
利多卡因纳米乳的制备及质量控制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制备利多卡因纳米乳并建立其质量控制的方法。方法:伪三元相图法结合origin7.0软件分析确定制备5%利多卡因纳米乳的最佳Km值(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及各组分的比例;对利多卡因纳米乳的外观及稳定性进行考察;马尔文Zeta粒径分析仪测定利多卡因纳米乳粒径大小及分布范围;透射电镜观察利多卡因纳米乳的形态及体系类型;HPLC法对利多卡因纳米乳进行质量控制考察。结果:Km=3时利多卡因纳米乳形成区域的面积值最大,利多卡因纳米乳的平均粒径为36.4nm,其中98%的粒径范围介于17.1~57.5nm之间,2%介于77.9~261.3nm之间;其分布体系为大小不均的球形多分散体系;利多卡因进药量与色谱峰面积在10~200mg.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4),平均回收率为99.45%,RSD为1.08%。结论:伪三元相图法结合origin7.0软件分析并确定利多卡因纳米乳各组分比例的方法简便、准确;马尔文粒径测定结合透射电镜观察测定利多卡因纳米乳的粒径、分布、形态及体系类型的方法较为全面;利多卡因纳米乳样品的处理和HPLC测定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作为利多卡因纳米乳的质量控制考察。
朱晓亮陈志良李国锋曾抗刘婵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法利多卡因纳米乳
常通口服液治疗大鼠陈旧性肠粘连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研究常通口服液对陈旧性肠粘连模型大鼠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60只SD大鼠,雌雄各半,除正常对照组外,均手术制成肠粘连模型,各组于造模后第7天给药。连续给药21天后,观察粘连程度,同时测定血液中纤维蛋白原含量和全血粘度。结果:常通口液高、中、低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均能降低纤维蛋白原含量和全血粘度。结论:常通口服液能有效降低术后粘连级别,对术后陈旧性肠粘连有缓解及治疗作用。
赵洁侯连兵黄嗣航刘婵张鹏
关键词:常通口服液纤维蛋白全血粘度
一种医用标本收集柜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医用标本收集柜,包括两个柜体和连接件,两个柜体对称设置,连接件位于两个柜体之间,两个柜体相互贴合,两个柜体的贴合面上均设有固定槽与第一固定位,第一固定位收容于固定槽内,两个固定槽之间相互导通,连接件上设...
吕微周霞闵静娴何薇刘婵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