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学升 作品数:21 被引量:151 H指数:7 供职机构: 辽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农业科学 更多>>
3种实验室检测方法在疟疾诊断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20 2015年 目的探讨3种实验室检测方法在疟疾诊断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分别采用传统镜检法、Opti MAL法及巢式PCR法,对辽宁省2011-2013年的102份疟疾疑似病例血样进行检测。结果镜检法、Opti MAL法和PCR法阳性率分别为54.90%、63.73%和70.59%,三者两两比较,只有镜检法和PCR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18,P=0.030)。3种方法中,PCR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最好。结论镜检法结合Opti MAL法和PCR法会提高疟疾病例的诊断水平。 雷露 刘学升 毛玲玲 王博 滕聪 姚文清关键词:疟疾 OPTI 巢式聚合酶链反应 镜检法 辽宁省2014—2018年登革热流行特征分析 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分析辽宁省近年来登革热疫情特点及流行规律,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2014-2018年登革热基本信息,个案流行病学调查资料,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登革热的流行特征和流行因素。结果 2014-2018年辽宁省共报告登革热输入病例38例,无死亡;各月均有病例报告,主要集中在沈阳(占52.63%),男女比例为1.38∶1,以20~<50岁的青壮年(占84.21%)为主,职业多为家务及待业、工人;输入来源主要是东南亚、南亚(25例,占65.79%),其次是非洲(7例,占18.42%);发病到诊断时间中位数7 d。结论辽宁省登革热均为输入性病例,加强重点人群健康宣教,提高早期诊断和报告能力,尽快采取控制措施是防制登革热的关键。 张洁 刘学升 王子江 孙英伟 孙思浓 刘芸 姚文清关键词:登革热 流行病学 输入性 2001~2011年辽宁省鼠疫宿主动物监测情况分析 2014年 目的:通过对辽宁省鼠疫宿主动物监测情况的分析,进一步掌握辽宁省鼠疫宿主动物种群、数量、生态学分布规律,为监测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整理辽宁省鼠疫宿主动物监测数据,对宿主动物种群结构、数量、生态学等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辽宁省主要宿主动物达乌尔黄鼠平均密度为0.17只/公顷(P>0.05),黄鼠密度差异无显著性。黄鼠生态学调查共观察黄鼠16280只,其中雌性鼠9364只,雄性鼠6907只,雌雄数比为1.36:1(P<0.05),雌雄比差异具显著性。共观察雌鼠9364只,其中妊娠雌鼠为6337只,妊娠率为67.67%(P<0.05),雌鼠妊娠率差异具显著性。鼠龄观察,呈塔形分布,以2龄鼠最多,未见超过5龄鼠。野外夜行鼠监测共布夹111738夹次,捕获鼠1983只,其中以黑线仓鼠为优势鼠种,共1302只,占65.66%,其次为黑线姬鼠530只,占26.73%。家鼠监测共布夹27052夹,捕获鼠980只,捕获率为3.62%,以褐家鼠为优势鼠种共531只,占54.18%,其次小家鼠323只,占32.96%。结论鼠疫宿主动物监测结果显示,目前辽宁省鼠间鼠疫呈静息期,但仍须按照《全国鼠疫监测工作实施方案》开展监测工作,以及时发现动物间疫情,防止人间疫情的发生。 崔建秋 孙英伟 王子江 刘学升 姚文清关键词:鼠疫监测 宿主动物 种群结构 生态学 1981—2016年辽宁省肾综合征出血热特征分析 被引量:16 2019年 目的探索辽宁省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发病规律及流行趋势,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收集1981—2016年辽宁省HFRS疫情数据和人口资料,分析HFRS时间、地区、人群发病的变化情况。结果 1981—2016年,辽宁省HFRS发病率波动在0.86/10万~13.04/10万之间,年平均发病率为4.16/10万,年平均死亡率为0.06/10万,平均病死率为1.52%。36年间出现了3个明显的发病周期(1981—1990年,1991—2009年,2010—2016年),第3个发病周期发病率波动较小,在1.67/10万~3.00/10万之间。HFRS秋冬峰(10-12月)和春夏峰(3-6月)发病例数的比值在1981—1998年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最高比值达14,1999—2016年秋冬峰与春夏峰发病例数的比值小于1。80年代初,疫区主要分布在辽宁省东部和中部,之后逐渐向西部和南部扩散。进入21世纪后,疫区扩大至全省2/3以上的县区,现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的葫芦岛、锦州以及东部地区的铁岭、抚顺地区。在人群分布上男性多于女性,以农民为主,15-64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结论 1981-2016年,辽宁省HFRS发病率经过2个较大发病周期后,逐渐降低至3/10万,流行季节性在90年代后期发生转变,秋冬峰与春夏峰发病人数比例发生逆转,疫区逐渐扩大,推断疫区类型由姬鼠型混合疫区向家鼠型混合疫区演变。 张洁 王子江 刘学升 李鑫 刘芸 孙思浓 孙英伟 姚文清关键词:肾综合征出血热 辽宁省1株犬种布鲁氏菌分离株的分子生物学鉴定 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对2010年辽宁省分离的1株疑似犬种布鲁氏菌进行生物型及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采用布鲁氏菌常规鉴定分型方法,结合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和多位点可变数量串联重复序列分析(MLVA)方法。结果常规分型方法和MLVA方法鉴定该分离株为犬种布鲁氏菌。结论采用传统分型方法,同时结合MLVA方法对布鲁氏菌进行分型鉴定,可以增加鉴定工作的稳定性与正确性。但多重PCR结果也提示犬种布鲁氏菌与猪种布鲁氏菌的亲缘关系较近。 毛玲玲 姚文清 张旭 雷露 刘学升关键词:犬种布鲁氏菌 多重聚合酶链反应 2012-2015年辽宁省布鲁氏菌病疫情监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15 2017年 目的了解辽宁省2012-2015年布鲁氏菌病(布病)疫情动态,研究流行规律,寻找防制工作重点,为制定防制策略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2-2015年布病报告发病信息和监测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012-2015年辽宁省共报告布病病例9 247例,年发病率为3.37/10万~6.65/10万;非职业人群占12.46%;职业人群监测平均阳性率6.29%;病原学监测分离到136株布鲁氏菌,其中羊种Ⅰ型32株、羊种Ⅲ型103株、羊种变异型1株。结论辽宁省布病处于流行高峰,人间布病疫情由染疫的羊引起,且转为食源性等非传统传播途径的趋势增加,布病控制应加强多部门合作,采取综合性防制措施。 孙英伟 毛玲玲 孙广玖 刘学升 雷露 于维君 姚文清关键词:布鲁氏菌病 辽宁省炭疽芽胞杆菌MLVA分型研究 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了解辽宁地区炭疽芽胞杆菌的流行特征及菌型基因特征。方法通过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Multiple locus variable numbers of tandem repeats analysis,MLVA)分型实验,对2001—2011年辽宁省分离到的6株炭疽芽胞杆菌分离株DNA进行检测,DNA指纹图谱使用BioNumerics 4.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得出聚类分析结果。结果聚类分析发现,6株炭疽芽胞杆菌株可分为2个基因型。对于炭疽暴发而言,其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遗传标记具有高度相似性。结论炭疽芽胞杆菌基因组中的串联重复序列可作为炭疽芽胞杆菌基因分型的指标,在炭疽暴发事件中的病原体溯源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毛玲玲 田疆 雷露 刘学升 张巍 张眉眉 韩悦 姚文清关键词:炭疽芽胞杆菌 基因分型 广谱细菌性病原体监测方法建立 被引量:1 2013年 通过细菌的16S rRNA序列分析对细菌进行鉴定与分类是目前细菌鉴定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尤其适用于复杂疫情的快速筛查与检验[1]。但是,现有的16S rRNA扩增引物大多具有种属亲嗜性,在模板浓度较低时难以获得阳性扩增结果, 刘敏 赵卓 姚文清 孙海波 毛玲玲 雷露 刘学升关键词:监测方法 广谱 细菌鉴定 RRNA 快速筛查 辽宁省2012-2016年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10 2019年 目的了解辽宁省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监测点该病人间和鼠间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2-2016年辽宁省5个监测点HFRS疫情资料,并分别于春、秋两季开展宿主动物调查,采用夹夜法调查鼠密度,对鼠肺和鼠血膜标本进行汉坦病毒抗原和抗体检测。结果各监测点报告HFRS发病率在0.49/10万~16.85/10万之间;5年平均鼠密度居民区为4.03%,野外为4.09%;鼠种构成居民区以褐家鼠为优势鼠种(72.91%),野外以黑线姬鼠为优势鼠种(74.55%);鼠带病毒率为4.57%,鼠感染率为13.94%。结论褐家鼠和黑线姬鼠是辽宁省HFRS的主要宿主动物和传染源;各监测点鼠密度和鼠带病毒率差异较大,应结合不同监测点HFRS的发病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治对策和措施。 张洁 王子江 李鑫 刘学升 刘芸 孙英伟 姚文清关键词:肾综合征出血热 国家级监测点 宿主动物 中国10个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无形体检测实验室质量控制分析 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对10个省、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无形体及立克次体实验室检测质量控制进行评估。方法现场培训血清学及分子生物学标准化操作。其中血清学技术采用WHO立克次体协作中心推荐的标准方法——微量间接免疫荧光试验(mIFA),分子生物学技术使用2套巢式PCR分别扩增立克次体科(groEL基因)及无形体科(16S rRNA)大部分成员。标准化质控血清S1及S2、PCR模板P1、P2、P3、P4、P5及部分关键试剂,采用双盲法由中国CDC传染病预防控制所无形体室向参加单位发放,按统一实验操作程序,参加单位在各自本土化仪器、设备条件下进行操作。结果参加培训的10个省(市)CDC实验室,7个单位反馈血清学结果,S1及S2标准血清质控合格率均为71.4%(5/7)。反馈PCR结果的8个参加单位,其灵敏性存在较大差异,P2和P3模板合格率为62.5%(5/8),P4、P5、P6模板合格率为50%(4/8)。各单位血清学及PCR操作重复性评估均在允许误差范围内。结论参加单位均存在不同程度实验操作系统误差,应分析各自原因,加以改进并进一步优化条件,提高该类疾病诊断及鉴别诊断能力。强调室内质控日常化管理并定期参加外部质量控制活动。 张丽娟 汪鹏 姜霞 钱振宇 刘桂艳 雷露 刘学升 雷霞 南晓伟 吴建英 岳永杰 张铮 李文涓 邓红 夏依旦 禹惠兰 王誓闻关键词:无形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