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小群
- 作品数:29 被引量:303H指数:11
-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理学交通运输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多品种货物配装的优化方法被引量:38
- 2003年
- 针对货车装载率低下的现状 ,提出利用相关优化技术 ,制定配装计划以充分利用车辆的载重能力及其容积 .在建立货物配装的数学模型之后 ,根据货物运输的特点并结合组合理论设计了算法 .该算法同时考虑货车的体积和载重量 ,能有效地收敛于满意解 。
- 徐天亮刘小群
- 关键词:货物配装多品种
- 基于标杆的多车多品种货物装载优化算法被引量:8
- 2007年
- 根据货物与货车体积质量比差异情况,结合组合理论,设计基于不同标杆的优化算法,充分利用车辆的载质量与容积,以提高装载效率。对于轻质货物,以货车的载质量为标杆,在充分利用货车容积的同时,尽可能地提高货车的载质量利用率;对于重质货物,以货车的容积为标杆;匀质货物的体积和质量相对货车都比较均衡,以货车的体积质量比为标杆,对货车的容积和载质量利用率同时优化。数值仿真结果表明标杆算法的效率普遍优于其他算法,标杆算法下体积利用率曲线和载质量利用率曲线及其趋势线比较平稳,算法的稳定性强,适合大规模多车多品种货物的装载。
- 刘小群马士华
- 关键词:物流工程货物装载优化算法多品种
- 供应链管理下物流外包的协作机制及其实现被引量:12
- 2005年
- 对供应链管理下的物流外包双方间的协作进行了研究。借鉴界面管理的相关理论,将物流外包中的相互关系看作是一种界面。在对物流外包中的各种界面进行具体分析之后,阐述了界面之间的相互联系,并根据各自的特点给出了相应的管理方法和具体措施。根据物流外包的协作机制,构建了基于多代理技术的物流外包信息支持系统。用基于消息/对话的形式实现物流外包各参与方间的信息通讯,并分析和阐述了代理间的协调规则和各代理相互激活的流程。
- 刘小群马士华
- 关键词:供应链物流外包多代理技术
- 基于作业的物流外包成本的测度研究被引量:4
- 2005年
- 现行的财务会计制度和会计核算方法在核算原则、方法和手段上都难以满足物流外包成本核算的需要,因而不能正确地对物流外包业务的成本进行度量。由于物流外包业务具有可分解性并且细分的物流作业可独立进行成本计算,因此可以用作业成本法对物流外包业务进行成本度量。遵循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对基于作业的客户物流服务成本的测度步骤进行了阐述。案例的计算结果表明:作业成本法根据单位产品对各资源占用程度的不同来对资源上发生的费用进行分配,使得到的产品成本信息更为准确。
- 刘小群赖益凝
- 关键词:物流外包作业成本法会计核算方法
- 零散货物装载的一种快速算法被引量:2
- 2005年
- 研究了零散货物的装载问题。根据待装货物体积、重量与货车容积、载重的相对关系,将货物分为两类。对于不同货物类型的单车装载问题,优先考虑其主要约束目标,而对其他目标则适时调整。对于货物足够多的多车装载问题,关键是按照货物的类型确定不同的装车顺序。对于货车足够多的多车装载问题,则利用上次循环得到的解,对下一次的装车次序进行调整,使解不断趋于优化。
- 马士华刘小群
- 关键词:装载启发式算法
- 物流外包的动因、风险及其管理被引量:32
- 2004年
- 本文从物流外包的概念出发 ,分析了在分工整合模式下企业进行物流外包的动因 ,从四个方面指出实施物流外包可能存在的风险 。
- 刘小群
- 关键词:物流外包动因
- 我国国有企业经营者年薪制的改进模式研究被引量:2
- 2004年
- 从国有企业经营者的界定出发,对当前我国国有企业在实施经营者年薪制时比较流行的几种具体模式进行了比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进后的经营者年薪模式。最后,对当前国有企业在实施年薪制时应注意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 骆正清刘小群
- 关键词:国有企业经营者年薪制
- 物流外包中的“委托-代理”关系及其风险研究被引量:4
- 2004年
- 本文以"委托—代理"理论为基础,分析了物流外包双方间的相互关系,外包过程中的悖逆选择和败德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外包风险,并从信息披露、价格补偿和全面监控等角度对物流外包中的风险规避进行了总结。
- 刘小群马士华
- 关键词:委托-代理关系物流外包企业管理道德风险供应链管理
- 工程项目集成管理及其软件系统被引量:16
- 2004年
- 工程项目的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这就决定了对工程项目的管理应采用集成化的方法,即以网络型组织结构和集成化管理软件系统为基础,对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实现集成化管理。
- 李蔚刘小群
- 关键词:工程项目信息系统信息平台
- 供应链物流能力:流通量和响应时间测算模型被引量:22
- 2006年
- 对供应链整体物流过程中的能力表现进行了建模、量化与测度.针对大部分的物流能力多以“数量”和“时间”为基础这一事实,将供应链网络视作完整的物品流通平衡网络,对供应链的最大流量、整体流通量和响应时间三个指标进行了分析和推导,确定了指标测度的量化公式.通过对公式的分析,从节点的流通能力和处理时间、节点之间路线上物品的流量、节点之间路线的长度、路线上物品移动的速度和路线上花费的时间等五个方面,对提高供应链流通和时间响应能力进行了简要分析.
- 刘小群马士华
- 关键词:物流能力供应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