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庆 作品数:31 被引量:181 H指数:8 供职机构: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三亚市院地科技合作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电子电信 更多>>
血脂康胶囊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合并高脂血症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探讨血脂康胶囊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LVH)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5月我院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LVH合并高脂血症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钙拮抗剂(CCB)和(或)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常规抗高血压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抗高血压治疗的基础上加血脂康胶囊口服0.6 g,2次/d,连服1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血压、血脂(TG、TC、HDL-C、LDL-C)指标、左室重量指数(LVMI)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2个月后,观察组和对照组血压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治疗后LVMI、TG、TC和LDL-C均明显降低,HDL-C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仅LVMI在治疗后降低,而TG、TC、LDL-C和HDL-C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LVMI值为(120.38±15.53)g/m2,低于对照组的(132.32±14.85)g/m2(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血脂康胶囊能有效降低血脂水平,逆转心肌肥厚,改善患者预后。 郭柏华 明光福 张昭 刘志为 刘庆 唐云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 高脂血症 左室重构 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中保留左结肠动脉效果及安全性观察 被引量:8 2019年 目的:观察腔镜下直肠癌前切除术中保留左结肠动脉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确诊的直肠癌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保留左结肠动脉组和不保留左结肠动脉组各60例。两组均于腔镜下完成直肠癌前切除术,常规完成淋巴清扫、肿瘤切除以及结肠直肠吻合操作,一组保留左结肠动脉,另一组不保留左结肠动脉。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肠系膜下动脉根部淋巴结清扫数目、回肠末端造瘘或横结肠造口情况及术后吻合口漏发生情况。结果:全部病例均手术操作顺利,无直肠及其系膜破损,无髂血管、输尿管等邻近器官损伤。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术后吻合口漏、结肠造口率、术中清扫淋巴结数量以及淋巴结转移数量均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术后24 h盆腔引流量差异不显著(P>0.05),术后2天两组患者盆腔渗出明显减少,均在手术后第5天拔出引流管。结论:在腔镜下直肠癌前切除术中保留左结肠动脉可避免过多游离结肠,保障结肠吻合口近端血运,降低吻合口张力及吻合口漏发生率,减少预防性结肠造口或回肠末造瘘。 王春喜 赵允杉 王连臣 李建美 张艳君 刘庆 王庆玉 刘自为关键词:直肠癌 腹腔镜手术 吻合口漏 经皮电针灸治疗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合并肠梗阻1例 被引量:3 2018年 1.病例介绍患者女,63岁,体重指数26.67kg/m2,因主诉“体检发现胃壁增厚2d”门诊拟“胃窦隆起性病变伴溃疡形成:恶性问质瘤?”收入院(图1A)。于2016年7月31日在浙江省宁波市鄞州人民医院行腹腔镜下远端胃大部切除术+毕Ⅱ式(残胃空肠改良Roux—en—Y吻合术)+D:淋巴清除(术后病理确诊为Ⅲ期胃腺癌)。术后胃管引流量每天在100mL以上,最多达900mL。术后第5天出现排气、排便(带微量黏液)。 胡茂飞 张波 符才波 高新春 刘庆 刘庆 杨洁 杨洁关键词:胃大部切除术 胃瘫 肠梗阻 腹腔镜下激光根治性切除直肠癌的初步探讨(附9例报告) 2019年 目的探讨在腹腔镜下利用接触性激光根治性切除直肠癌的手术方法。方法 2017年2月至2018年3月,直肠癌患者9例,采用腹腔镜辅助下接触性激光直肠癌根治术治疗,激光功率10 W。术后6~19个月随访,记录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盆腔引流量、肠功能恢复时间,观察治疗疗效。结果 9例患者手术顺利,手术时间80~150 min,平均(108.9±24.3) min;术中出血10~30 ml,平均(20±6.1) ml;术后2~4d排气,平均排气时间(3.11±0.8) d;手术清扫淋巴结数13~50枚,平均(24.2±14.9)枚。术后恢复正常,无切口红肿等感染征象,术后3~5 d拔除引流管,7 d拆线,术后7~9 d出院,随访6~19个月无复发,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无异常。结论在腹腔镜辅助下,可利用接触性激光刀进行直肠癌根治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出血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新型微创手术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王春喜 曾晶 徐明月 雷永红 薛娜娜 刘庆 刘志为 疏丹 顾瑛 赵允杉关键词:激光 直肠癌 腹腔镜手术 SWV平均值及MGMT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预后的关系 2022年 本文探讨女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剪切波速度(SWV)平均值及O 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表达与患者预后的关系。选取9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作为观察组,90例乳腺良性病变患者作为对照组,通过彩色超声诊断仪检测两组患者的SWV值,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物组织中MGMT的表达,分析了SWV平均值、MGMT阳性表达与观察组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观察组SWV平均值、MGMT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SWV平均值与病灶直径、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观察组雌激素受体(ER)阴性患者的MGMT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ER阳性患者(P<0.05)。SWV平均值≥5.60 m/s组患者无进展生存时间明显短于SWV平均值<5.60 m/s组患者(P<0.05)。MGMT表达与患者无进展生存时间无明显关系(P>0.05)。女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SWV平均值和MGMT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有一定关系,其中SWV平均值与患者预后有关,而MGMT与预后无明显关系。 刘志为 刘庆 胡茂飞 闻巍关键词:乳腺浸润性导管癌 剪切波速度 预后 激光焊接修复下肢深静脉瓣膜关闭不全的新技术探讨 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 探讨下肢深静脉瓣膜关闭不全激光焊接修复的可行性,比较激光焊接修复和传统手术修复的优劣。方法 2014年10月至2017年10月,下肢深静脉瓣膜不全患者40例,均采用血管内激光光凝闭塞治疗。根据不同瓣膜修复方法随机分为两组,激光焊接组和传统对照组,每组患者20例。激光焊接组,采用股部3 cm微切口,暴露股浅静脉瓣环,利用波长1 470 nm激光折叠焊接瓣膜环,治疗功率6 W,缩窄管腔,进行瓣膜外修复。传统对照组,采用股部6 cm切口,显露并充分游离股浅静脉第一对瓣膜以上的深静脉,利用自体静脉片包裹瓣环,修复瓣膜。记录手术时间、切口大小、出血量、术后引流液量、下床活动时间、采用视觉模拟评分记录切口疼痛程度,观察切口肿胀和皮下瘀斑情况。手术后连续随访1~3年,比较两组患者治愈率。结果 20例激光焊接组患者手术顺利,手术时间和手术切口均明显小于传统对照组(P<0. 01);手术出血量、手术后引流液少于传统对照组(P<0. 01)。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激光焊接组无淋巴漏发生,传统对照组3例淋巴漏。术后疼痛较轻,主动下床活动时间较早(P<0. 05)。两组患者均达到临床治愈,随访1~3年均无复发病例,临床治愈率和随访结果无区别。结论 瓣膜外激光焊接纠正下肢深静脉瓣膜关闭不全,创伤小、恢复快,手术后反应轻,并发症少,明显优于传统外科手术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王春喜 徐明月 刘庆 疏丹 曾晶 顾瑛 杜毅关键词:激光焊接 微创手术 1470nm半导体激光治疗静脉曲张性疾病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15 2018年 目的探讨1 470 nm激光治疗大隐静脉曲张性疾病的的近期疗效。方法静脉曲张患者34例,采用波长1 470 nm激光行静脉腔内激光治疗,治疗功率6 W,曝光时间1 s,间隔时间1 s,工作时光纤行走速度0.5 cm/s。术中进行肉眼和组织病理学观察,术后6和12个月进行随访,记录临床疗效、瘀斑发生情况和患者疼痛分级。结果术后6和12个月随访,34例患者均未见复发和再通病例,均获得临床治愈。34例中4例发生瘀斑。根据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价,患者术后5 d后均无明显疼痛感觉。结论 1 470 nm半导体激光在输出功率6 W时安全有效地治疗静脉曲张性疾病,术后皮下瘀斑发生率、疼痛感觉小,是一种安全、有效、节能的微创治疗手段。 王春喜 曾晶 金桂云 刘庆 刘志为 顾瑛关键词:激光 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完全性直肠脱垂疗效观察 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观察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完全性直肠脱垂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临床确诊的Ⅱ度或Ⅲ度直肠脱垂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1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外科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术后疼痛程度评分、盆腔引流及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中操作顺利(观察组无中转开腹),无术中死亡或术后2周内死亡病例。观察组手术时间(86.61±13.51) min,显著短于对照组的(115.60±21.93) min (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61.77±22.01) ml,非常显著少于对照组的(176.10±54.21) ml (P<0.01);观察组手术切口长度(4.91±0.72) cm,非常显著短于对照组的(12.06±2.24) cm (P<0.01);观察组术后疼痛程度评分(4.11±1.23)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56±2.28)分(P<0.05);观察组术后24 h盆腔引流量(30.65±8.31) ml,非常显著少于对照组的(183.23±35.53) ml (P<0.01);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3.11±1.12)天,显著短于对照组的(4.89±2.31)天(P<0.05);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9.34±2.15)天,显著短于对照组的(13.89±3.03)天(P<0.05)。两组术后恢复均顺利,无吻合口出血、无感染、无肠瘘发生,切口愈合良好,患者进食正常;对照组出现轻度尿潴留2例,观察组无尿潴留发生。随访2~4年,平均2.8年,两组均无死亡及复发病例,患者排便规律,活动后或一般体力劳动时无直肠脱垂、无明显直肠下坠感,肛门功能正常、无失禁现象,无便秘或大便不成形现象,无肠梗阻等并发症发生,观察组7例和对照组8例顽固性便秘患者术后均得到显著改善。结论:采用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完全性直肠脱垂临床疗效较好。 王春喜 徐明月 赵允杉 王连臣 刘松平 张楠 王庆玉 刘庆 王宇关键词:直肠脱垂 腹腔镜 微创手术 激光微创治疗腹壁巨大脂肪瘤的探讨——附12例报告 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讨激光微创切除巨大腹壁脂肪瘤的新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8年8月,患腹壁巨大脂肪瘤患者12例的临床资料,脂肪瘤最长径(34. 4±2. 7) cm。均行基础加局部麻醉,在肿瘤表面相应的皮肤中部作1. 5 cm微切口,采用激光切开深筋膜和肿瘤包膜,激光波长980 nm,功率10~15W,利用激光切割去除绝大多数肿瘤组织后,再将残留的肿瘤外层组织及其被膜一同切除,皮内缝合后手术结束。结果 12例患者均获肿瘤完整切除,术后恢复顺利,术后3~5d拔出引流,术后7d拆除皮内缝合线。全部病例获得3个月至3年随访,无复发。结论利用激光微创切口切除腹壁巨大脂肪瘤,技术上可行、操作简便、创伤小、恢复快、形体美观,是一种较好的微创治疗方法。 刘庆 曾晶 王春喜 徐明月 李建美 刘志为 疏丹 顾瑛关键词:激光 微创 脂肪瘤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治疗胃癌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TNF-α与IL-1β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研究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对胃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白介素-1β(IL-1β)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5年7月本院收治的84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采取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手术前后TNF-α、IL-1β细胞因子水平,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淋巴结清扫数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但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首次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1天,观察组的TNF-α与IL-1β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切口感染、肺部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吻合口瘘、吻合口出血、术后胃瘫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治疗胃癌具有切口小、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恢复快、安全性高等优势,临床疗效良好,且能降低患者围术期血清TNF-α、IL-1β水平。 刘志为 李超 刘庆 胡茂飞 闻巍 韩炜关键词:腹腔镜胃癌根治术 胃癌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介素-1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