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静
- 作品数:5 被引量:11H指数:3
-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大肠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Survivin和P53测定被引量:3
- 2006年
- 目的:探讨大肠癌组织中Survivin和P53基因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1例大肠癌(直肠癌22例,结肠癌29例;Dukes分期:A期13例,B期14例,C期15例,D期9例;高分化16例,中分化25例,低分化10例)组织中Survivin、P53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结果:Survivin、P53的表达与大肠癌的部位无关(P>0.05),而与组织分化程度、Dukes分期相关(P<0.05)。Survivin、P53阳性的大肠癌组织MVD(36.56±7.81,35.44±10.42)明显高于阴性者(19.81±9.27,22.17±9.54)(P<0.05)。Survivin、P53均为阳性时MVD值最高(39.78±7.88),高于其他各组(P<0.05)。Survivin与P53的表达呈正相关(r=0.957,P<0.05),MVD与Survivin、P53同时阳性表达呈正相关(r=0.787,P<0.05)。结论:Survivin和P53在大肠癌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并与肿瘤血管生成有关。
- 郭长青刘文静刘国永
- 关键词:SURVIVINP53大肠肿瘤肿瘤血管生成
- 大肠癌c-met、p53的表达与血管生成的关系被引量:5
- 2004年
- 目的 探讨c met、p5 3在大肠癌中表达以及与微血管密度 (MVD)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 5 1例大肠癌、16例腺瘤、16例正常组织中c met、p5 3、MVD的表达。结果 大肠癌中c met、p5 3、MVD的阳性表达与癌组织的分期、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有关 (P <0 .0 5 )。c met( +)和p5 3 ( +)的组织中MVD值 ( 3 2 .98± 10 .0 7,3 5 .44± 10 .42 )显著高于c met( -)和p5 3 ( -)者( 17.2 9± 8.65 ,2 2 .17± 9.5 4) (P <0 .0 5 )。c met、p5 3的表达与MVD计数均显著相关 (P <0 .0 5 )。结论 c met、p5 3均参与调控大肠癌的微血管生成。
- 刘国永刘文静郭长青
- 关键词:大肠癌C-METP53肿瘤血管生成
- 大肠癌中c-met的表达和血管生成及其相互关系被引量:3
- 2004年
- 目的 :探讨c met表达与肿瘤血管生成对判断大肠癌的预后价值及c met与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方法 :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 5 1例大肠癌组织、16例腺瘤组织和 16例大肠正常组织c met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结果 :大肠癌中c met、微血管密度的表达远高于腺瘤和正常组织 (P <0 .0 5 )。大肠癌中c met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与肿瘤部位、组织学分级无关 ,而与Dukes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密切相关 (P <0 .0 5 ) .c met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显著相关(P <0 .0 1)。结论 :联合检测c
- 刘文静刘国永郭长青
- 关键词:大肠癌肿瘤血管生成
- 外周切割球囊和高压球囊治疗移植物内瘘近静脉吻合口狭窄的临床比较
- 2024年
- 目的比较外周切割球囊(peripheral cutting balloon,PCB)和高压球囊(high-pressure balloon,HPB)治疗移植物内瘘近静脉吻合口狭窄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净化中心2017年3月至2022年3月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移植物内瘘近静脉吻合口狭窄的63例患者(184例次)临床资料,并根据应用球囊类型分为PCB组(84例次)和HPB组(100例次),比较两组的手术成功率、即刻管腔获得及通畅情况。结果PCB组干预后靶病变的中位一期通畅时间显著优于HPB组[212(117,353)d比178(113,292)d,P=0.016],手术即刻管腔获得也显著高于HPB组[(2.72±0.84)mm比(2.28±0.77)mm,P<0.001]。PCB组术后半年和1年的一期通畅率分别为60.6%和23.2%,均优于HPB组的49.9%和11.6%,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CB的靶病变标化干预率为1.59次/患者年,低于HPB组的2.10次/患者年,下降32.1%。结论相比于HPB,PCB可延长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近静脉吻合口狭窄的干预后靶病变一期通畅时间,降低靶病变的干预频率。
- 刘文静陈凯王宇飞张倍豪王欣芳陆晓青梁献慧王沛
- 关键词: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 移植物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流行病学特征、干预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
- 2024年
- 目的探究移植物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graft,AVG)血栓形成的流行病学特征、干预效果及影响因素,为优化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方案提供参考。方法该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净化中心建立AVG的患者,收集其临床资料及通路随访资料。根据患者随访期间AVG是否形成血栓分为血栓组和非血栓组,分析AVG血栓形成的流行病学情况、影响因素及干预后通畅率。AVG随访至2023年6月30日或患者死亡或失访或AVG废弃。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AVG通畅率并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比较组间通畅率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AVG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结果该研究纳入464例患者的475个AVG,年龄(55.50±11.85)岁,男性193例(40.6%),糖尿病185例(38.9%),透析龄24(1,68)个月。随访时间为602(380,920)d,154个(32.4%)AVG共发生307例次AVG血栓事件,标化发生率为0.34次/患者年,其中60例次(19.5%,60/307)为频繁血栓事件。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血栓组(84.0%比92.5%,P=0.017;66.5%比85.7%,P<0.001)及频繁血栓亚组(78.9%比92.5%,P=0.030;54.6%比85.7%,P<0.001)AVG 2年和3年二期通畅率均显著低于无血栓组。269例次AVG血栓事件的治疗被纳入干预效果分析,215例次(79.9%)采用腔内介入手术干预,54例次(20.1%)采用杂交手术(腔内介入+外科手术)干预,技术成功率为98.9%(266/269),临床成功率为98.1%(264/269)。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腔内介入组和杂交手术组90 d、365 d干预后一期通畅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180 d干预后一期通畅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5.1%比26.5%,Z=2.563,P=0.01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移植物类型(以Intering组为参照,Propaten组OR=1.953,95%CI 1.139~3.350,P=0.015;Acuseal组OR=2.628,95%CI 1.438~4.800,P=0.002)、体重指数<18.5 kg/m^(2)(以18.5~24.0 kg/m^(2)组为参照,OR=0.291,95%CI 0.090~0.943,P=0.040)、血清�
- 刘文静王宇飞张倍豪王欣芳王瑞敏薛小玲梁献慧王沛
- 关键词:动静脉瘘血栓形成肾透析通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