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清爽
- 作品数:6 被引量:13H指数:2
-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 先天性蛋白C缺乏致新生儿暴发性紫癜—附2例报道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报道2例蛋白C缺乏致新生儿暴发性紫癜的病例,并通过文献回顾提高临床上对此类疾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蛋白C缺乏致新生儿暴发性紫癜为主要表现的患儿的发病、诊断及治疗过程,并进行文献检索,总结该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治要点。结果新生儿蛋白C缺乏十分罕见,以全身、尤其是下肢活动部位、多处大面积紫癜为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可发现蛋白C活性减少或缺失,伴或不伴蛋白S减少,D-二聚体升高。明确诊断主要依靠蛋白C检测及PROC基因检测,治疗需要长期反复输注新鲜冰冻血浆、肝素及华法林抗凝、蛋白C浓缩物替代、以及肝移植治疗。结论蛋白C缺乏致新生儿暴发性紫癜较为罕见,国内罕见报道,临床诊断较为困难,预后较差,目前国内尚无统一治疗方案。
- 崔梦莺刘清爽陶亮桥吴双霜王佚刘伟
- 关键词:新生儿暴发性紫癜肝移植
- 新生儿阑尾炎致病菌药敏及抗菌治疗分析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分析新生儿阑尾炎病原学构成、耐药性变化,为抗菌药物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采集我院近5年11例新生儿阑尾炎腹腔脓液行细菌培养及药敏分析,分析致病菌构成、药敏结果,随访治疗疗效。结果:11例标本分离出细菌12株,革兰阴性菌10株(83.33%),肺炎克雷伯菌6株(50%),产β-内酰胺酶菌6株(50%)。主要致病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率>75%。根据药敏结果制定抗感染方案,1例出现残余感染,治疗有效率为90.91%。结论:新生儿阑尾炎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主,对常见的广谱青霉素及头孢菌素耐药性高。细菌学检查对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耐药菌株形成起到重要作用。
- 曹建侯金平何昀刘清爽郭振华刘伟
- 关键词:阑尾炎新生儿细菌培养药敏实验抗生素选择
- 肺炎链球菌表面蛋白C对人嗜中性粒细胞释放CXCL8的影响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原核表达肺炎链球菌表面蛋白C(Pneumococcal surface protein C,PspC),并分析该蛋白对人嗜中性粒细胞释放CXCL8的影响。方法将重组质粒pET-32a(+)/PspC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中,经IPTG诱导表达TRx-His-PspC融合蛋白并纯化;通过肠激酶切掉融合蛋白的TRx-His部分,获得PspC蛋白,免疫小鼠,获得抗PspC抗体。分离人外周血嗜中性粒细胞,经MTT法检测PspC蛋白对嗜中性粒细胞增殖活力的影响;QRT-PCR检测PspC蛋白及抗PspC抗体对人嗜中性粒细胞释放CXCL8的影响。结果表达的TRx-His-PspC融合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为80 000,目的蛋白约占菌体总蛋白的21%,可与His Tag McAb特异性结合。获得的PspC蛋白相对分子量约为60 000,免疫小鼠获得了高滴度的抗PspC中和抗体(1∶12 000)。分离的人外周血嗜中性粒细胞纯度>98%,活细胞比例大于96%,经不同浓度的PspC蛋白刺激人嗜中性粒细胞,不会引起宿主细胞的细胞毒作用;不同浓度的PspC蛋白刺激人嗜中性粒细胞8 h后,CXCL8基因mRNA转录水平显著上调(P<0.01),且呈剂量依赖性;CXCL8的释放均呈剂量依赖性增强(P<0.01),且24 h高于12 h;抗PspC抗体可显著抑制PspC蛋白刺激人嗜中性粒细胞释放CXCL8。结论 PspC蛋白可上调人嗜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CXCL8的合成和释放,揭示了嗜中性粒细胞和肺炎链球菌致病因素之间的关系,为控制肺炎链球菌侵入性疾病奠定了基础。
- 刘清爽甘萍曹炬徐蕾
- 关键词:肺炎链球菌表面蛋白嗜中性粒细胞白细胞介素-8
- CBL和情景模拟教学在儿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4
- 2022年
- 目的探讨CBL和情景模拟教学模式在儿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1年3月该院儿外科第2年住培医师共95名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配为对照组(31人),采用传统教学法;CBL组(32人),采用案例进行教学;情景模拟组(32人),采用情景模拟教学方法。教学结束后采用理论考试和临床技能操作对3组住培医师的理论知识掌握和临床技能进行考核,并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结果CBL组和情景模拟组理论成绩和临床技能操作成绩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BL组和情景模拟组教学效果评价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情景模拟组在学习兴趣提高和自信心评价方面均优于CBL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BL和情景模拟教学均能提高住培医师理论成绩和技能操作能力,情景模拟教学更有利于住培医师学习兴趣提高和自信心的培养。
- 刘清爽王佚郭振华何莹刘鹏鹏
- 关键词:CBL教学情景模拟
-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致结肠穿孔手术方式探讨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通过对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致结肠坏死穿孔的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最佳手术方式。方法选取2018年5月1日至2020年5月1日该院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致结肠坏死穿孔的患儿47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坏死结肠切除组(对照组,n=21)及坏死结肠修补组(观察组,n=26),利用SPSS20.0统计软件对疗效及临床转归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急诊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而在炎症恢复时间及关瘘手术持续时间方面均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4、0.04、<0.01);两组患儿在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进食时间、术后肠外营养支持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等临床转归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种手术方式均可作为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致结肠坏死穿孔的处理方式,而最佳手术方式的选择取决于新生儿手术时的状态。在新生儿基础条件差、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等情况下可选择结肠修补术,而在患儿生命体征稳定情况下可选择结肠坏死切除术。
- 张馨尹曹建刘清爽刘伟
- 关键词: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结肠穿孔手术方式临床转归
- 儿童全结肠无神经节细胞症的临床分析
- 2020年
- 目的探讨儿童全结肠无神经节细胞症(total colonic aganglionosis, TCA)的临床特点及诊治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10年1月至2018年6月确诊的41例全结肠无神经节细胞症患儿的病例资料。结果 (1)本组病例共41例,其中男性31例,女性10例。(2)临床表现以腹胀(90.2%)、胎便排出延迟(82.9%)、呕吐(65.9%)及便秘(63.4%)为主,与其他类型肠无神经节细胞症临床表现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3)本组33例患儿术前行了钡剂灌肠造影检查,其中仅7例(21.2%)提示TCA,但32例可见钡剂排空延迟及小肠明显扩张。术前行肛管直肠测压,阳性率71.4%;行直肠黏膜活检,阳性率100%。(4)本组38例接受手术,其中25例行巨结肠根治术治愈,21例治愈患儿获得随访。术中见肠管形态改变情况:7例(18.4%)仅末端回肠痉挛;5例(13.2%)仅全段结肠痉挛;24例(63.2%)全段结肠及末端回肠均痉挛;2例(5.3%)全段结肠及末端回肠外观无异常。术后病理结果均证实为TCA。根治术后主要并发症为小肠结肠炎(47.6%);治愈病例中14例参与生活质量评分,其中生活质量为优的有10人(71.4%),为良的有4人(28.6%)。结论全结肠无神经节细胞症临床诊断较为困难,钡剂灌肠在一定程度上可提示该病,结合手术探查及病理检查可确诊该病,通过手术及术后规范化治疗,远期预后良好。
- 章镇宇孙静侯金平刘清爽刘伟李晓庆王佚
- 关键词:全结肠无神经节细胞症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