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红
- 作品数:33 被引量:180H指数:9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2010年全国9家肿瘤专科医院抗肿瘤药应用剂量分析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了解我国肿瘤专科医院抗肿瘤药临床应用剂量,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根据全国9家肿瘤专科医院提供的2010年抗肿瘤药应用数据,统计抗肿瘤药单次应用剂量,并根据说明书用量进行对比,探讨其合理性。结果:全国9家肿瘤专科医院处方医嘱单次用药剂量中有40种药物超出说明书单次用药剂量,在以上40种药物中,单种药物超剂量使用频率最多,涉及到5家医院;单药超剂量使用频率超过3家医院的药物有15种,占37.5%。结论:部分药物超说明书剂量使用具有一定合理性,药品说明书应给予及时补充、修订和完善。临床医师在用药时需更加谨慎,应正确、合理选择药物剂量,并做好用药监测,以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
- 刘红焦园园张艳华
- 关键词:抗肿瘤药用药剂量
- 非小细胞肺癌的药物治疗进展被引量:9
- 2005年
- 目的介绍非小细胞肺癌的药物治疗研究进展,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以国内外发表的论文为材料,对紫彬醇、异长春花碱、吉西他滨、多西他赛、伊立替康和吉非他尼的单药及联合用药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对于有良好预后因素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联合顺铂与健泽、紫杉醇、异长春花碱化疗是合理可行的方法;对于没有良好预后因素或老年患者,采用异长春花碱、健泽或紫杉醇单药治疗更为合适。
- 刘红张艳华
-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联合用药有效率中位生存期
- 北京某行政区恶性肿瘤化疗现况及质量研究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调研北京市H区部分二级以上医院恶性肿瘤化学药物治疗质量,探讨各级医院在肿瘤化学药物治疗方面的规范化程度及存在的问题,为肿瘤的规范化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现场督导的形式,抽取H区11家医院共计110份首次肿瘤化疗的出院病历。结果调研发现的突出问题:肿瘤分期不全、未分期或分期错误;肿瘤化疗疗效评价不够全面;肿瘤化疗药物剂量的确定缺乏依据。结论通过设置肿瘤化疗技术准入机制,推广肿瘤治疗指南、肿瘤治疗临床路径,建立多部门联合管理模式,构建肿瘤化疗安全与质量管理体系。
- 王丹莫陶欣李想张艳华宁华刘颖刘红薛冬
- 关键词:恶性肿瘤化学治疗
- 我院281例抗肿瘤药致不良反应报告分析被引量:22
- 2011年
- 目的:了解我院抗肿瘤药致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一般规律。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2011年4月上报的涉及抗肿瘤药的281例ADR报告进行收集、汇总、分析。结果:281例ADR共涉及抗肿瘤药52种,涉及最多的给药途径为静脉滴注,有260例(占82.02%);其中40岁以上中老年患者较多,有248例(占88.26%);ADR累及器官或系统最多的为心脑血管系统,有172例(占25.04%);ADR报告排名前13位药物的发生频次占总数的64.35%,其中奥沙利铂的ADR发生率居首位。结论:我院作为肿瘤专科医院更应加强抗肿瘤药致ADR的监测工作,规范抗肿瘤药过敏的常规预处理。
- 刘红张艳华
- 关键词:抗肿瘤药药品不良反应安全用药
- 北京肿瘤医院2003年护肝类药物应用频度分析被引量:7
- 2005年
- 目的:了解我院2003年护肝类药物的应 用情况及合理用药水平。方法:对我院2003年护肝 类药物的用药频度、用药金额及其排序等统计数据 进行分析。结果:谷胱甘肽注射剂的用药频度和销 售金额均为首位,国产药品的用药频度和销售金额 的百分比分别为87.53%和70.60%。结论:谷胱 甘肽注射剂为我院护肝类药物之首选,国产药品的 应用占主导地位。多数药物的金额/用药频度序号 比的比值接近1.0,我院该类药物的费用基本合理。
- 张艳华宁华刘红
- 关键词:谷胱甘肽药物疗法药物利用评审
- 面向医护专业人员的药物咨询与管理
- 目的:就我院药师面对医护专业人员开展的药物咨询工作与管理模式进行总结,以期提高药物咨询工作的可操作性和水平。方法:介绍对医护人员开展药物咨询的路径、方法及案例分析,总结对药物咨询资料的管理和措施,并分析其意义。结果:面对...
- 刘红宁华张艳华
- 关键词:药物咨询医护人员药师管理
- 我院儿童肿瘤患者用药回顾性监测分析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了解我院儿童肿瘤患者用药情况及其合理性,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通过检索我院2007年~2009年16岁以下儿童肿瘤患者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就其应用抗肿瘤及辅助用药品种、用药剂量、用药途径、配制方法等内容对比相应说明书,讨论其用药合理性,并推敲说明书的严谨性,从而对儿童用药安全性进行评估。结果在83例患者的227份病历住院医嘱中,共有59份病历存在用药问题:其中涉及超量使用的药物有16种,占18.2%;给药途径不当的药物有10种,占11.4%;另有2种药物为违反说明书禁忌用药。结论我院肿瘤患儿用药存在一定不合理现象,为此,临床药师应与医师共同努力,促进合理用药。
- 刘红张关敏刘颖张艳华
- 关键词:安全性肿瘤合理用药
- 小花草玉梅的三萜皂苷成分鉴定及抗肿瘤活性研究被引量:6
- 2022年
- 目的研究银莲花属植物小花草玉梅Anemone rivularis var.flore-minore的三萜皂苷类化合物及其抗肿瘤活性。方法对该植物根茎的70%乙醇提取物正丁醇萃取部位进行分离,采用正相硅胶柱色谱、反相ODS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以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手段分离纯化三萜皂苷类化合物;根据波谱(核磁共振谱、质谱)数据及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MTT法检测化合物对5种人源肿瘤细胞(HL-60细胞、A549细胞、HepG2细胞、HeLa细胞和U87MG细胞)的增殖抑制活性;通过流式细胞术Annexin V-FITC/PI双染试验,评估化合物7对U87MG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结果共分离得到16个三萜皂苷类化合物,分别为3β-O-β-D-吡喃木糖-(1→2)-α-L-吡喃阿拉伯糖-齐墩果酸-28-O-α-L-吡喃鼠李糖-(1→4)-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酯苷(1)、3β-O-α-L-吡喃阿拉伯糖-齐墩果酸-28-O-β-D-吡喃葡萄糖酯苷(2)、saponin B(3)、齐墩果酸-3β-O-β-D-吡喃葡萄糖-(1→2)-α-L-吡喃阿拉伯糖苷(4)、HN-saponin F(5)、clematoside S(6)、prosapogenin CP4(7)、cussonside B(8)、白头翁皂苷C(9)、clemastanoside D(10)、3β-O-β-D-吡喃葡萄糖-(1→2)-α-L-吡喃阿拉伯糖-常春藤皂苷元-28-O-β-D-吡喃葡萄糖酯苷(11)、刺五加皂苷C3(12)、刺五加皂苷A1(13)、huzhangoside D(14)、刺楸皂苷B(15)和hederacolchisideE(16)。化合物3、4、6~9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活性,并以化合物7的活性最强;化合物7能诱导U87MG细胞凋亡从而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并呈一定时间依赖趋势。结论分离所得的16个化合物均为齐墩果烷型三萜皂苷,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苷元C-3位连糖基且C-28位为游离羧基的皂苷抗肿瘤活性较强。
- 王啸洋吴君皇甫龙韬刘红李雪梅汤海峰张艳华
- 关键词:三萜皂苷抗肿瘤活性
- 2009-2015年北京市奥沙利铂致严重不良反应报告分析被引量:8
- 2016年
- 目的分析北京地区近2009~2015年间奥沙利铂致严重不良反应报告,探讨奥沙利铂致严重不良反应的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09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北京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收集的奥沙利铂致严重不良反应报告按人群、不良反应情况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统计时间内,共收到41份奥沙利铂严重ADR报告,占报告总数的9.36%,其中1例可能无关。分析的40例严重报告中,男性14例,女性26例,平均年龄(56.21±12.85)岁。发生于化疗第1周期用药1例,非第1周期用药14例,余25例不详。临床表现以全身症状表现为多见。ADR发生时间在用药后0.5 min^59 d。不良反应结果为2例死亡,1例导致后遗症,9例病程延长,余28例对原患疾病影响不明显。结论建议在使用该药时,加强中、老年人用药监测。多疗程用药者再次应用中更应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在治疗过程中,可通过应用抗组胺药物、糖皮质激素及延长奥沙利铂滴注时间等措施来确保患者的再次用药,根据患者的不良反应具体情况给予减量或停药,以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 刘红周应群张艳华
- 关键词:奥沙利铂
- 抗肿瘤药的肝肾毒性及其防治被引量:7
- 2010年
- 化学药物治疗即化疗是恶性肿瘤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近年来,随着医学、药学和相关学科的发展,抗肿瘤药正从传统的细胞毒性药物,向新型的靶向药物发展。但是在恶性肿瘤化疗过程中,抗肿瘤药的毒性作用仍是限制其应用的主要因素。
- 张关敏刘红张艳华
- 关键词:抗肿瘤药肝肾毒性化学药物治疗细胞毒性药物恶性肿瘤化疗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