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艳梅
- 作品数:23 被引量:38H指数:3
- 供职机构: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更多>>
-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金属学及工艺理学化学工程更多>>
- 超低渗透油藏高温高压动态吞吐渗吸驱油实验被引量:5
- 2022年
- 为了进一步提高超低渗透油藏水驱开发后的采收率,使用高温高压动态吞吐渗吸驱油实验装置对储层天然岩心开展了动态渗吸驱油实验,优选出了最佳的吞吐渗吸驱油参数,并将其成功地应用到矿场试验中。室内实验结果表明:当使用质量分数为0.5%的阴-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YN-11溶液作为渗吸液时可以显著提高动态吞吐渗吸采收率,并且随着渗吸液注入量的不断增大,渗吸采收率逐渐增大,最佳注入量为0.4 PV;当驱替流速在0.05~0.10 mL/min时,渗吸采收率较高;随着岩心中裂缝开度的增大,渗吸采收率逐渐增大,矿场实践中应尽可能地增大裂缝开度;随着关井时间的延长,渗吸采收率逐渐增大,推荐最佳的关井时间为120 h;随着吞吐次数的增加,渗吸采收率增幅逐渐减小,最佳吞吐次数为3次。矿场试验结果表明,S区块内4口井采取动态吞吐渗吸驱油措施后,日产油量明显提升,平均含水率明显降低,增油效果显著。研究成果对超低渗透油藏的高效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余海棠何亚斌刘艳梅张添锦
- 关键词:超低渗透油藏高温高压影响因素
- 井筒防腐外加电流阴极保护技术在延长油田的应用被引量:3
- 2015年
- 针对延长油田井筒腐蚀状况,试验采用外加电流阴极保护技术解决井下套管的腐蚀问题。详细论述了井下套管的外加电流阴极保护技术的研究应用情况,把一个井场区域内所属油水井井下套管作为一个保护整体来统筹考虑,在井组阴极保护前期馈电试验、数值模拟计算的基础上,优化了技术方案,实施后达到预期目的,成功实现了井组油水井套管保护,为油田油水井井下套管实施阴极保护提供了新的方法。
- 安亚峰张军连刘艳梅
- 关键词:套管外加电流阴极保护
- 一种固井水泥灰过滤器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固井水泥灰过滤器,本实用新型涉及固井施工设备领域,包括过滤器本体,所述过滤器本体左侧的下端固定安装有进灰接口,所述过滤器本体右侧的上端固定安装有出灰接口,所述过滤器本体的上端设置有压盖,所述压盖的上端...
- 刘艳梅彭昌友
- 延长油田注水处理工艺及效果分析被引量:2
- 2014年
- 延长油田注水工作较滞后,污水处理是满足油田注水开发"注好水、注足水"的重要保障措施之一。目前油田污水处理技术多种多样,不同的水处理技术处理的水质效果有所不同;本文通过对8座移动式撬装式水处理站及一座固定处理站注入水处理前后水样化验数据的统计、分析,筛选适应延长油田生产与发展的水处理工艺,探索适应延长油田自身特点的污水处理系统模式。
- 杨彩玲王军刘艳梅
- 关键词:水处理工艺污水处理水质
- 一种固井导入套管的定位辅助组件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固井导入套管的定位辅助组件,本实用新型涉及定位辅助技术领域。该固井导入套管的定位辅助组件,通过设置第一定位套、第二定位套和加固板,可以在导入套管本体安装的过程中进行定位辅助,导入套管本体外侧的定位条与...
- 刘艳梅俞忠宝
- 定边油田东仁沟油区含油层段砂体展布规律研究
- 2013年
- 在对大量的测井、试井和采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认为东仁沟油区内的6个含油砂层代表河道的三次扩展和三次萎缩,分别对应砂体的3个发育时期和3个缩小期,构成了3套含油层系。
- 欧阳华劲许亮刘艳梅
- 关键词:砂体展布
- 讨论溴甲酚绿-甲基红复合指示剂配制方法
- 2016年
- 通过大量的实验,讨论溴甲酚绿-甲基红复合指示剂的配制方法,在不同比例和不同浓度下混合,用盐酸标准溶液滴定,观察溶液颜色变色情况。
- 乌永兵刘艳梅营虎虎
- 关键词:溴甲酚绿甲基红
- α-磺酸基-月桂酰氧乙基-二甲基十二烷基溴化铵的合成与性能评价被引量:1
- 2012年
- 以月桂酸、氯磺酸、N,N-二甲基乙醇胺、溴代十二烷为原料,通过磺化反应、季铵化反应及酯化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的两性双子表面活性剂,即α-磺酸基-月桂酰氧乙基-二甲基十二烷基溴化铵双子表面活性剂。用红外光谱对最终合成物的结构做了初步的表征,评价了合成物的表面活性、复配性能、乳化性能、起泡性能。
- 乌永兵刘艳梅门艳萍
- 关键词:磺化反应季铵化反应
- 检测压裂用支撑剂酸溶解度影响因素的研究被引量:3
- 2015年
- 根据检测压裂用支撑剂酸溶解度的推荐方法,通过数次实验,对检测支撑剂酸溶解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以提高室内的检测水平。
- 营虎虎张智平乌永兵刘艳梅杨生辉
- 关键词:支撑剂水浴
- 某水平井用P110钢级套管接箍的开裂失效分析
- 2023年
- 对某水平井用P110钢级套管接箍在酸化压裂过程中发生的横向开裂失效进行了系统分析,通过宏观几何尺寸测量、化学成分分析、力学性能测试、组织分析、扫描电镜观察和能谱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裂纹产生的原因。结果表明,接箍台肩根部的应力集中和超尺寸夹杂物引起的缺口效应叠加作用引发裂纹及并使其扩展,最终导致失效。断面有韧窝,但韧窝非常浅;裂纹周围并无明显塑性变形征兆,是非常危险的断裂形式。
- 何亚斌余海棠刘艳梅俞忠宝王蕊
- 关键词:接箍非金属夹杂物开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