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贤德

作品数:5 被引量:101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农业部作物遗传育种重点开放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玉米
  • 3篇性状
  • 3篇数量性状
  • 3篇数量性状位点
  • 3篇位点
  • 3篇胁迫
  • 3篇干旱
  • 2篇水分
  • 2篇水分胁迫
  • 2篇QTL
  • 1篇单株
  • 1篇叶片
  • 1篇叶片相对含水...
  • 1篇遗传连锁图
  • 1篇遗传连锁图谱
  • 1篇英文
  • 1篇玉米自交系
  • 1篇育种
  • 1篇育种策略
  • 1篇水分胁迫条件

机构

  • 4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东北农业大学
  • 1篇山东农业大学
  • 1篇唐山市农业科...

作者

  • 5篇刘贤德
  • 4篇李新海
  • 3篇张世煌
  • 3篇李明顺
  • 1篇袁力行
  • 1篇韩晓清
  • 1篇李晓辉
  • 1篇王凤格
  • 1篇王振华
  • 1篇李文华

传媒

  • 2篇玉米科学
  • 1篇Acta B...
  • 1篇作物学报

年份

  • 1篇2004
  • 2篇2003
  • 2篇200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玉米抗甘蔗花叶病毒QTL的初步研究被引量:30
2003年
以黄早四 (抗 )×掖 10 7(感 )的 F2 分离群体 (184个单株 )为作图群体 ,构建了具有 6 5个 SSR标记位点的遗传连锁图谱 ,覆盖玉米基因组 1333.3c M,标记间平均距离 2 0 .5 c M。通过人工接种鉴定评价 184个 F3家系对 SCMV引起的玉米矮花叶病的抗性反应。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对抗病数量性状位点 (QTL)进行定位及遗传效应分析 ,结果共检测到 3个 QTL s,分别位于第 3、 6和 10染色体上 ,与标记 phi0 5 3、phi0 77和 phi0 6 2连锁。第 3染色体上的 QTL 效应最大 ,可解释表型方差的 17.8% ,基因作用方式为加性 ;第 6和第 10染色体上的 QTL 效应较小 ,分别解释表型方差的 6 .1%和 7.0 % ,基因作用方式均为部分显性。采用多区间作图法未检测到 QTL s间显著的上位性互作。 3个 QTL s共解释表型方差的 30 .2 %。
王凤格刘贤德王振华张世煌李新海袁力行韩晓清李明顺
关键词:玉米抗甘蔗花叶病毒QTL遗传连锁图谱数量性状位点
玉米雌雄开花间隔天数、结穗率与产量的数量性状位点(QTL)分析(英文)被引量:12
2003年
采用SSR标记连锁图谱和复合区间作图法在山西灌溉和干旱胁迫条件下,对玉米(Zea mays L.)自交系黄早四×掖107组合的F_3群体雌雄开花间隔天数(ASI)、结穗率和籽粒产量进行了数量性状位点(QTL)定位及基因效应分析。结果表明,在两种水分处理下,ASI、结穗率与籽粒产量的相关性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在灌溉和干旱胁迫卜,分别检测到3个和2个控制ASI的QTL,位于第1、2、3和第2、5染色体上。在灌溉条件下,在第3和第6染色体上各检测到1个控制结穗率的QTL,基因作用方式呈加性或部分显性,可解释19.9%的表型变异;在干旱条件下,在第3、7、10染色体上共检测到4个控制结穗率的QTL,基因作用方式为显性或部分显性,可解释60.4%的表型变异。在灌溉和干旱胁迫下,控制产量的QTL分别定位在第3、6、7和第1、2、4、8染色体上,基因作用方式均以加性或部分显性为主,可解释的表型变异为7.3%~22.0%。在干旱条件下,借助连锁分子标记和基因效应分析,可构建包含ASI、结穗率和产量QTL的选择指数,用于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李新海刘贤德李明顺张世煌
关键词:数量性状位点玉米干旱胁迫
水分胁迫条件下玉米开花期及产量性状的基因定位
干旱是限制中国玉米生产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开花期逢遇干旱,常导致吐丝期延迟,雌雄开花间隔天数(ASI)延长,产量严重下降.在干旱条件下寻找遗传力高且与产量高度相关的第二类性状,构建选择指数,是提高耐旱选择效率的可选...
刘贤德
关键词:干旱籽粒产量数量性状位点
文献传递
玉米开花期耐旱相关性状的遗传及育种策略被引量:32
2002年
玉米对干旱的反应取决于新陈代谢能力、形态结构和生育阶段。开花期逢遇干旱使玉米产量下降幅度最大。随着产量下降 ,环境方差所占比例增大 ,遗传力降低 ,直接选择效率不高。在干旱条件下 ,寻找遗传力高且与产量高度相关的第二类性状 ,构建选择指标 ,可提高耐旱选择效率。雌雄开花间隔天数 (ASI)和单株穗数是可供利用的第二类性状 ,对其选择所获得的产量增益 ,在干旱和正常水分条件下均可表现出来。耐旱育种目的在于改变基因型对干旱环境的反应 ,实现耐旱丰产目标。根据目标环境特征 ,设计适宜的耐旱选择程序 ,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 ,鉴定和利用现有优良耐旱种质和CIMMYT耐旱群体 。
刘贤德李新海张世煌
关键词:玉米干旱产量构成因子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玉米自交系苗期耐旱性差异分析被引量:28
2004年
在水分胁迫下,研究了18份玉米自交系苗期的植株性状表现。9份耐旱系(313、旱23、中自01、C8065、52106、自330、X178、P138和HC)的叶面积指数和叶片相对含水量较高,光合能力和干物质积累强,耐旱系数较大,胁迫解除后植株恢复生长。9份耐旱性较差的自交系(鲁原92、豫12、中黄204、B73、金黄96B、S7913、S37、郑22和综31)随着胁迫强度增大,叶面积指数和叶片相对含水量迅速降低,光合能力和干物质积累减少,复水后植株不能恢复生长。叶片相对含水量和耐旱系数是玉米苗期耐旱性的重要特征。随胁迫增强,耐旱性强的自交系叶片相对含水量和耐旱系数明显大于耐旱性弱的自交系。研究结果为苗期玉米耐旱种质筛选和改良提供了初步信息。
刘贤德李晓辉李文华李明顺李新海
关键词:玉米自交系水分胁迫叶片相对含水量耐旱系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