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史利红

作品数:11 被引量:79H指数:4
供职机构:唐山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成像
  • 5篇肺癌
  • 5篇磁共振
  • 3篇弥散
  • 3篇弥散加权
  • 3篇化疗
  • 3篇放化疗
  • 3篇磁共振成像
  • 2篇胸部
  • 2篇肿瘤
  • 2篇淋巴
  • 2篇扩散
  • 2篇价值评估
  • 2篇成像技术
  • 1篇导管
  • 1篇导管内
  • 1篇导管内癌
  • 1篇低剂量扫描
  • 1篇动态增强MR...
  • 1篇胸部肿瘤

机构

  • 10篇唐山市人民医...

作者

  • 10篇史利红
  • 6篇李丁丁
  • 4篇郑香
  • 3篇钟洪波
  • 3篇李会菊
  • 2篇李晓阳
  • 2篇胡文俭
  • 1篇张宝荣
  • 1篇李宁
  • 1篇赵刚
  • 1篇邢国凤
  • 1篇姚艳敏
  • 1篇李骥
  • 1篇陈绪荣

传媒

  • 3篇河北医药
  • 1篇山东医药
  • 1篇分析仪器
  • 1篇海南医学
  • 1篇中国CT和M...
  • 1篇国际呼吸杂志

年份

  • 3篇2022
  • 2篇2020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0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动态增强MRI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同步放化疗疗效的评价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探究3.0T MR定量动态增强MRI预测局部晚期NSCLC同步放化疗疗效的价值。方法收集我院经病理学证实,未接受过治疗的局部晚期NSCLC患者共104例,对所有入组患者,采取GE Signa HDx 3.0T MR扫描仪分别在治疗前、治疗第15天、1个月和2个月进行MR常规扫描以及DWI检查,42例进行MDCE-MRI扫描。通过ADW 4.3工作站测量不同检查时间点相应半定量参数值。根据治疗结束后肿瘤最大径表进化,并将病例分为完全缓解(CR)组和部分缓解(PR)组。对比不同分组治疗前、后参数变化差异。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1个月、2个月后肿瘤最大径较小(P<0.05);治疗后15天至治疗后2个月ADC、EADC、MTE、TTP、NEI值逐渐升高,MSI值逐渐降低(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15天、1个月MSD较低,治疗后2个月MSD较高(P<0.05)。与PR组相比,CR组ADC值较低(P<0.05),两组EADC无差异(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ADC值较高,EADC值较低(P<0.05)。治疗后15天,CR组与PR组的ADC值及EADC值比较(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15天、1个月及2个月两组MTE、TIP、MSD、NEI增高,MSI降低(P<0.05);与PR组相比,各阶段CR组MTE、TIP、MSD以及NEI较低,MSI较高(P<0.05)。结论定量动态增强MRI对评价及预测局部晚期NSCLC同步放化疗疗效具有显著的临床价值。
李丁丁郑香付敬华史利红张文艳钟洪波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同步放化疗疗效
136例肾癌患者肿瘤螺旋CT图像特征与病理征象的关系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观察肾癌患者肿瘤螺旋CT图像特征与病理征象的关系。方法 136例肾癌患者,术前行螺旋CT检查,并将其CT图像特征与病理征象结果进行比较,探讨两者的关系。结果病理征象中假包膜是否完整、瘤内是否出血坏死与螺旋CT图像特征中瘤体是否>3 cm、有无中心坏死不强化区、有无瘤周围环状低密度影、皮髓期肿瘤密度是否大于肾实质有关,病理征象中细胞核的分级与螺旋CT图像特征中瘤体是否>3 cm、有无中心坏死不强化区、有无瘤周围环状低密度影有关(P均<0.05)。结论肾癌患者肿瘤螺旋CT图像特征中瘤体是否>3 cm、有无中心坏死不强化区、有无瘤周围环状低密度影与病理征象中是否有假包膜、肿瘤内有无出血坏死、细胞核分级的高低关系密切。
李会菊李晓阳胡文俭史利红张宝荣
关键词:肾肿瘤肾癌螺旋CT影像学征象
磁共振检查对乳腺导管内癌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MRI检查对乳腺导管内癌( DCIS)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行乳腺MRI检查并经手术病理确诊的 DCIS 病例的影像及病理资料。所有病例均于术前行MRI平扫、多时相动态增强扫描( DCE-MRI)及扩散加权成像( DWI)扫描,并于后处理中绘制时间-信号强度曲线( TIC)及测量感兴趣区的表现弥散系数( ADC)值。所有结果均与病理进行对照。结果29例病例中,非肿块性(包括段样、线状、导管样及局灶性等)强化22例,肿块样强化7例。 TIC:Ⅰ型8例,Ⅱ型12例,Ⅲ型9例。 DWI扫描显示病变区域扩散受限,测得所有病灶感兴趣区ADC值范围在1行.03×10-3~1.38×10-3 mm2/s。结论乳腺MRI检查,在病变形态的基础上结合其血流动力学特点和ADC值,能够对大部分DCIS病例做出明确诊断,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李骥李宁钟洪波李丁丁史利红陈绪荣
关键词:导管乳腺磁共振成像扩散加权成像
64排螺旋CT低剂量在高危人群早期肺癌筛查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58
2016年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低剂量在高危人群早期肺癌筛查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本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我院体检中心体检的1036例高危人群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X光机和CT机进行早期肺部癌症筛查。获得DR胸片和CT影像后由2位医师采用双盲法对影像进行观察并作出诊断。记录肺部结节数量、大小和最终诊断结果。结果采用CT扫描出肺部结节病灶共169例,检出率为16.31%;而采用DR胸片共检出76例,检出率为7.34%。2种方法在肺部结节检出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036o,P〈0.05),CT扫描检出率优于DR胸片检出率。2种方法在检出肺部不同大小结节数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6688,P〈0.05)。2种方法在〉10mm结节检出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677,P〈0.05)。在1036例样本中,CT扫描确诊肺癌20例(1.93%),DR胸片确诊肺癌6例(0.58%)。2种方法在肺癌筛查确诊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5826,P<0.05),CT扫描检出肺癌率要优于DR胸片检查。结论针对肺癌高危人群的早期筛查工作,64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对筛查肺部结节和确诊疾病并及时制定临床救治方案具有指导意义,适于推广与应用。
史利红
关键词:64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肺癌
原发胃肠道淋巴瘤的CT诊断及临床治疗价值评估
李会菊赵刚胡文俭李晓阳史利红姚艳敏
淋巴瘤的发病率在临床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胃肠道淋巴瘤在临床较为常见。通过分析156例病理证实的胃肠道淋巴瘤多层螺旋CT表现,讨论多层螺旋CT诊断价值及对临床的治疗价值。胃肠淋巴瘤的传统诊断方法往往采用上消化道造影的检查方法...
关键词:
3.0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对食管癌精准放化疗的效果预测和价值评估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究对行精准放化疗食管癌患者施行3.0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的预测疗效价值。方法随机抽取2018年1月至2019年8月72例食管癌患者(均施行精准放化疗)为观察对象,对其均实施CT扫描(对照组)、3.0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观察组)扫描,以病理标本收缩比回推至实际病变长度为参照,比较两种检查方法食管癌病变测量长度,并随访半年,比较表现扩散系数(ADC)值。结果观察组中,b=600 s/mm^(2)测量的病变长度和实际病变长度最接近,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和观察组b=400、800 s/mm^(2)测量的病变长度均和实际病变长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化疗后不同b值情况下ADC值均较放化疗前更高(P<0.05)。缓解组放化疗后ADC值较未缓解组更高(P<0.05)。未复发组放化疗后ADC值较复发组更高(P<0.05)。结论对行精准放化疗食管癌患者施行3.0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有助于评估其放化疗效果及预后,对医师制定后续治疗方案具有良好指导意义。
李丁丁郑香史利红付敬华张文艳
关键词:食管癌
胸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在肺癌精确放疗靶区勾画中的价值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胸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在肺癌精确放疗靶区勾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80例肺癌患者,在CT模拟定位当日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定位扫描,获取图像,于CT、DWI图像勾画大体肿瘤体积(gross tumor volume,GTV),设定放疗靶区,制定放疗计划,比较两种技术具体差异值。结果CT勾画GTV高于DW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伴肺不张或(和)阻塞性肺炎者CT测得GTV值高于DWI(P<0.05);肺癌伴肺不张或(和)阻塞性肺炎者ADC值明显高于肿瘤组织(P<0.05)。结论胸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可有效显示肿瘤体积,为精确放疗靶区勾画提供依据,临床价值高。
李丁丁郑香史利红付敬华张文艳
关键词:精确放疗靶区勾画
周围型肺癌CT征象与Ki67、p53表达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讨周围型肺癌CT征象与Ki67、p53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在门诊检查并经术后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肺癌患者68例,全部患者应用64层螺旋CT平扫或增强扫描进行肺癌的CT征象判断,测定每个患者蜡块组织中Ki67、p53的表达量,探寻不同CT征象与Ki67、p53表达量的相关性。结果有棘状突起征象的p53阳性表达比例高(χ2=4.60,P=0.032),有毛刺征的p53、Ki67阳性结果比例均高,有相关性(χ2=5.49,P=0.001 9;χ2=4.27,P=0.039),有磨玻璃征的p53阴性比例高,有相关性(χ2=8.22,P=0.004),有淋巴结转移征象的p53阳性结果比例高,有相关性(χ2=11.2,P=0.001),有分叶征与Ki67阴性结果比例高,有相关性(χ2=5.56,P=0.018),其他CT征象与p53、Ki67表达量无相关性。结论棘状突起、毛刺征、磨玻璃征和淋巴结转移征象与Ki67、p53表达有相关性,为肺癌不同征象诊断提供依据。
史利红李会菊邢国凤
关键词:周围型肺癌CT征象KI67P53
弥散加权磁共振成像的表观扩散系数在肺癌分期、淋巴结转移和胸膜转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被引量:1
2022年
回顾性分析2017年至2020年于我院确诊的120例肺癌患者的磁共振成像(MRI)的常规和DWI序列扫描特点,分析表观扩散系数(ADC)平均值、ADC中位值、ADC-5^(th)、ADC-10^(th)、ADC-25^(th)、ADC-50^(th)、ADC-75^(th)、ADC-90^(th)和肺癌分期的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肺癌不同病理分期、不同分化程度、和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患者ADC平均值、ADC中位值、ADC-25^(th)、ADC-50^(th)、ADC-75^(th)、ADC-90^(th)之间具有显著差异(均P<0.05),其中分期越高则ADC值越小(P<0.05),分化程度越高ADC值则越低(P<0.05),且淋巴结转移阳性患者的ADC值较阴性患者低(P<0.05)。因此,ADC值对于判断肺癌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史利红李丁丁郑香付敬华张文艳
关键词:肺癌TNM分期弥散加权磁共振成像表观扩散系数
磁共振技术成像在胸部肿瘤放化疗后评估的临床价
李丁丁付敬华史利红钟洪波张文艳
采用前瞻性研究、对照的方法,分析、比较通过对胸部所有肿瘤(肺癌、乳腺癌、食管癌及胸部淋巴瘤等)通过对胸部所有肿瘤按照疾病类型分类,对放射治疗前后肿瘤形态的大小、MDCE-MRI的效果及DWI序列b值参数的变化进行分析比对...
关键词:
关键词:胸部肿瘤磁共振诊断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