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肿瘤
  • 7篇细胞
  • 5篇喉肿瘤
  • 4篇喉癌
  • 3篇诱发电位
  • 3篇手术
  • 3篇糖尿
  • 3篇糖尿病
  • 3篇听性
  • 3篇听性脑干
  • 3篇听性脑干诱发...
  • 3篇切除
  • 3篇切除术
  • 3篇鳞状
  • 3篇脑干
  • 3篇脑干诱发电位
  • 3篇病变
  • 2篇毒性
  • 2篇性病
  • 2篇永生化

机构

  • 22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第二医科...
  • 1篇上海第二医科...

作者

  • 23篇叶燕芬
  • 13篇陈学明
  • 11篇王士礼
  • 6篇何士方
  • 5篇蔡昌枰
  • 4篇毕道周
  • 4篇孙星梅
  • 4篇潘巳奋
  • 3篇张浩
  • 2篇程容荃
  • 2篇巫向前
  • 2篇张军
  • 2篇王晨
  • 1篇丁葳迪
  • 1篇胡原
  • 1篇杨践
  • 1篇滕霞娟
  • 1篇蔡才根
  • 1篇方文强
  • 1篇徐维家

传媒

  • 8篇上海第二医科...
  • 3篇中国眼耳鼻喉...
  • 2篇听力学及言语...
  • 2篇临床耳鼻咽喉...
  • 1篇中国乡村医生
  • 1篇肿瘤学杂志
  • 1篇上海医学
  • 1篇上海免疫学杂...
  • 1篇耳鼻咽喉(头...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2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3篇2004
  • 1篇2003
  • 3篇2002
  • 2篇2001
  • 2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7
  • 3篇1996
  • 1篇1995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上气道阻塞CT定位研究被引量:7
2003年
目的应用多层螺旋CT扫描研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在清醒及睡眠期不同呼吸时相的上气道阻塞情况,并探讨该方法在OSAS患者术前定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20例OSAS患者,在呼气末二氧化碳仪的监控下,对其清醒及睡眠呼吸暂停期的上气道进行多层螺旋CT扫描检查。18例同龄正常成年人作为对照组。 结果OSAS患者上气道截面积较正常者狭小,并以腭咽及舌咽平面为主。此差别在睡眠呼吸暂停期表现得比清醒期更为显著,尤以舌咽部明显。所有患者在腭咽平面都存在阻塞性病变,其中65%的患者同时合并有舌咽平面的阻塞性病变。 结论该方法能反映OSAS患者上气道生理及病理状态下的阻塞情况,从而提供更为准确的定位诊断信息,对OSAS患者治疗方案的选择、手术疗效的预估具有重要意义。
王士礼方文强陈学明叶燕芬王玲玲何刚迅孙星梅张浩
关键词: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上气道阻塞CT定位阻塞性病变
实验性链脲佐菌素糖尿病性聋动物模型制备的研究被引量:8
2004年
目的 探讨建立合适的实验性糖尿病性聋动物模型的方法。方法 应用Wistar大鼠经阴茎静脉注射不同剂量链脲佐菌素 (streptozotocin ,STZ)诱导建立实验性糖尿病性聋动物模型 ,观察实验动物血糖、尿糖、体重及听性脑干反应变化情况。结果 STZ 4 0mg/kg组动物糖尿病成模率仅为 2 2 % ,且成模动物饲养 3个月后仍无听力损害情况出现。而STZ 5 5mg/kg组及 6 5mg/kg组动物糖尿病成模率分别可达 94 %及 95 % ,且糖尿病成模后 2月起即有听力损害情况。至成模后 3个月 ,听力损害情况更进一步加重。STZ 6 5mg/kg组动物死亡率极高。结论 实验显示我们建立的实验性链脲佐菌素糖尿病性聋动物模型是成功的 ,5 5mg/kg的STZ剂量为诱导实验性糖尿病性聋大鼠模型。
王士礼陈学明毕道周叶燕芬何士方孙星梅
关键词:糖尿病耳聋动物模型
鼻咽喉腺样囊性癌6例报告
1995年
鼻咽喉腺样囊性癌6例报告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耳鼻喉科(200025)叶燕芬,程容荃,唐文青腺样囊性癌是一种不常见的恶性上皮新生物,约占全部恶性肿瘤的1.15‰。常发生于大诞腺以及口腔、鼻腔、鼻窦、咽喉、气管的小涎腺,约占各型粘液腺肿瘤的32....
叶燕芬程容荃唐文青
关键词:鼻肿瘤咽肿瘤喉肿瘤腺样囊性癌
甲钴胺对糖尿病耳聋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5
2005年
目的通过实验了解甲钴胺是否能对糖尿病所致耳聋有保护作用。方法 102只雄性 Wistar 大鼠随机分成糖尿病组、甲钴胺治疗组及正常对照组。甲钴胺治疗组动物于糖尿病成模后开始应用甲钴胺500μg/kg 肌肉注射,2次/wk。观察实验动物血糖、尿糖、体重及听性脑干诱发电位变化情况。结果糖尿病成模2个月后,甲钴胺治疗组动物 ABR 阈值、ABR 波潜伏期及波间期均显著低于糖尿病组动物,与正常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至成模后3个月,甲钴胺治疗组动物 ABR 阈值、ABR 波潜伏期及波间期较对照组有显著的提高,但仍显著地低于糖尿病组动物。结论甲钴胺对糖尿病所致听觉神经系统的病变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叶燕芬王士礼陈学明毕道周何士方孙星梅
关键词:甲钴胺WISTAR大鼠听性脑干诱发电位听觉神经系统病所间期
相关嗜银蛋白核仁组成检查对喉部肿瘤的诊断价值
1998年
对喉部肿瘤的诊断以往主要以光镜观察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为依据。本研究用核仁组成区相关嗜银蛋白(Ag-NORs)计数这一项客观的形态定量学指标[1],对喉部恶性肿瘤、良性病变组织及正常粘膜组织进行检测。结果证明,检查对喉部良、恶性肿瘤有鉴别诊断意义,可作...
叶燕芬何士方丁磊
关键词:喉部肿瘤正常粘膜良性病变嗜银蛋白喉癌细胞
喉癌
1996年
1 病因喉癌的确切病因尚未查清.但从流行病学研究来看,与喉癌致病有关的许多因索中,过度长期吸烟及饮酒的因素可能是比较密切相关的.其它如长期接触有害化学气体等因素可能也有关.近些年来随着免疫学与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也可看到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或缺陷是癌肿发病率高的一个重要的内因.此外,喉粘膜白斑病、喉厚皮症、成人的喉乳头状瘤等亦可能转变为癌,故临床上视为“喉癌前期病变”.因此对这类病的多次复发应提高警惕.2 病理喉癌中以鳞状细胞癌为主,约占90%,腺癌次之,约占2%,肉瘤等少见.喉癌初起为乳头状隆起,
叶燕芬
关键词:喉肿瘤病理学肿瘤转移诊治
喉肿瘤细胞增殖与免疫状态的关系被引量:1
1996年
喉肿瘤细胞增殖与免疫状态的关系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200025)叶燕芬,何士方,张军,巫向前,王晨,徐维家喉癌是目前耳鼻咽喉科中第二高发的恶性肿瘤,发病率为1.50/10万[1]。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往往与患者机体免疫状态的变化、细胞过度增...
叶燕芬何士方张军巫向前王晨徐维家
关键词:喉肿瘤细胞增殖免疫
永生化人食管鳞状上皮细胞系的建立及其染色体不稳定性的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建立永生化人食管鳞状上皮细胞系,并研究细胞永生化过程中以及食管肿瘤细胞染色体的不稳定性。[方法]用人乳头状瘤病毒16型E6/E7(HPV16E6/E7)转染正常人食管鳞状上皮细胞,连续传代培养,检测HPV16E6/E7基因的整合情况及其表达,并对不同代次永生化细胞及食管肿瘤细胞进行端粒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和分裂后期细胞形态分析。[结果]HPV16E6/E7基因转染至人食管鳞状上皮细胞后,增殖旺盛,已传至第75代。在细胞危机期(第13和第17代),TTAGGG端粒缺失数为6.0±1.2和4.7±1.5(缺失率分别为6.7%和5.3%),细胞间桥的出现率为28.0% ̄30.9%。细胞永生化以后(第47代),端粒缺失数减至2.6±0.7(缺失率3%),细胞间桥出现率降至3.6%,与危机期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与肿瘤细胞的分裂异常相一致。在细胞永生化过程中,细胞间桥的出现率与端粒的缺失率呈正相关性。[结论]HPV16E6/E7基因可以导致人食管鳞状上皮细胞永生化,在此过程中存在较多端粒缺失和细胞间桥,表明染色体的不稳定性在细胞永生化和恶性转变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张浩蔡昌枰王士礼陈学明叶燕芬
关键词:上皮细胞染色体食管肿瘤
鼻部皮肤利什曼病一例报道被引量:1
2008年
王健叶燕芬
关键词:皮肤利什曼病利什曼原虫鼻前庭
D-甲硫氨酸对庆大霉素耳毒性保护作用的研究被引量:1
2002年
目的探讨D-甲硫氨酸对庆大霉素耳毒性的保护作用。方法30只豚鼠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庆大霉素组及D-甲硫氨酸加庆大霉素联合用药组。采用听觉脑干诱发电位(ABR)及耳蜗铺片技术,观察研究耳毒性及D-甲硫氨酸的保护作用。结果 联合用药组动物各频率阈移均比单独使用庆大霉素组显著降低,且耳蜗组织学检查显示其毛细胞缺失明显轻于庆大霉素组。结论 使用庆大霉素的同时联合应用D-甲硫氨酸可有效减少庆大霉素的耳毒性。
陈学明王士礼潘巳奋叶燕芬
关键词:庆大霉素耳毒性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