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矿业工程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催化
  • 2篇催化剂
  • 1篇氧气
  • 1篇氧气发生器
  • 1篇起动
  • 1篇起动器
  • 1篇缺氧
  • 1篇燃烧
  • 1篇自救器
  • 1篇温度
  • 1篇温度敏感性
  • 1篇稳定剂
  • 1篇氯酸
  • 1篇氯酸钠
  • 1篇煤矿
  • 1篇金属
  • 1篇金属粉
  • 1篇救生
  • 1篇化学氧自救器
  • 1篇海拔

机构

  • 3篇中国航天科技...
  • 1篇空军航空医学...

作者

  • 3篇胡晓
  • 3篇毛龙
  • 3篇张毅
  • 3篇周兴明
  • 3篇毛胜华
  • 3篇向进
  • 1篇邓略
  • 1篇周海亮
  • 1篇谢弘
  • 1篇王兴伟
  • 1篇陈立雄
  • 1篇罗永昌
  • 1篇常征
  • 1篇王梦蕾

传媒

  • 1篇固体火箭技术
  • 1篇煤矿安全
  • 1篇中华航空航天...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降低固体化学氧气发生器温度敏感性研究被引量:6
2013年
固体化学氧气发生器利用氯酸盐发生热分解反应提供氧气,用燃速温度敏感性表征环境温度对固体化学氧气发生器供氧性能的影响程度。改变固体化学氧气发生器配方,测试固体化学氧气发生器的燃烧供氧性能,找出影响固体化学氧气发生器燃烧温度敏感性的主要因素。实验结果表明,适当的金属粉含量、不加催化剂、添加稳定剂可有效降低固体化学氧气发生器燃烧温度敏感性,能够保证固体化学氧气发生器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的供氧流量和供氧时间的一致性。
周兴明胡晓毛胜华张毅向进毛龙
关键词:燃烧温度敏感性催化剂金属粉稳定剂
高原救生固体化学氧气发生器的研制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 研制可用于高原环境、便于携带和使用的固体化学氧气发生器(简称固氧),供氧量为120 L,供氧流量>1.5 L/min,供氧时间30 min,使用环境温度为-40~50℃. 方法 根据氯酸盐燃烧分解产氧原理设计高原救生固氧的结构,设计4种不同配方的固氧药柱.配方1:91%产氧剂+3%金属粉+2%催化剂+4%抑氯剂;配方2:91%产氧剂+5%金属粉+4%抑氯剂;配方3:前部91%产氧剂+5%金属粉+4%抑氯剂,后部91.5%产氧剂+4.5%金属粉+4%抑氯剂;配方4:前部88%产氧剂+5%金属粉+4%抑氯剂+3%稳定剂,后部88.5%产氧剂+4.5%金属粉+4%抑氯剂+3%稳定剂.在高、低、常温3种不同状态下对4种配方的供氧时间、流量等性能进行测试,并对固氧所产氧气质量进行净化研究.选取2名健康志愿者作为高原环境实际应用试验对象,观察其在不同高度使用固氧后血氧饱和度的变化. 结果 配方3和配方4的产氧性能均能满足指标要求,配方4供氧性能更稳定,温度敏感系数更低.固氧所产气体成分均能满足标准和规范.2名受试者在4 939m高原使用固氧产品后血氧饱和度均达到了90%以上. 结论-40~50℃环境条件下能正常工作30 min的固氧,可满足高原救生供氧使用要求.降低催化剂含量,提高金属粉用量,药柱中加入稳定剂有助于稳定固氧的产氧速度.1支30 min固氧可同时满足2人吸氧并保证吸氧效果,达到了高原缺氧防护的目的.
周兴明邓略王兴伟胡晓周海亮毛胜华毛龙张毅向进陈立雄谢弘罗永昌
关键词:缺氧氧气发生器
提高煤矿自救器氧烛起动器的安全可靠性研究被引量:5
2015年
分析煤矿化学氧自救器起动器的着火原因,认为改进氧烛引发药和氧烛性能是提高氧烛安全可靠性主要改进方向。利用热分析手段筛选出氯酸钠高效催化剂。新研制的氧烛配方采用自制高效催化剂、复合氧化剂和复合金属粉、添加稳定剂物料和湿压成型工艺,改善了氧烛产氧燃烧性能,提高了氧烛强度,进而提高了氧烛的安全可靠性。
胡晓常征张毅毛龙向进王梦蕾毛胜华周兴明
关键词:起动器催化剂氯酸钠化学氧自救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