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荣亮

作品数:13 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鸡西矿业集团总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新生儿
  • 1篇新生儿脑损伤
  • 1篇药物
  • 1篇药物不良
  • 1篇药物不良反应
  • 1篇药物治疗
  • 1篇婴幼
  • 1篇婴幼儿
  • 1篇婴幼儿毛细支...
  • 1篇用药
  • 1篇用药物
  • 1篇支气管
  • 1篇支气管炎
  • 1篇神经元
  • 1篇痰堵
  • 1篇气管
  • 1篇气管炎
  • 1篇痫样放电
  • 1篇癫痫
  • 1篇癫痫样

机构

  • 3篇鸡西矿业集团...
  • 1篇佳木斯大学
  • 1篇黑龙江省鸡西...

作者

  • 4篇吴荣亮
  • 1篇赵新宇
  • 1篇曲琳琳
  • 1篇孙丹萌
  • 1篇赵宏静
  • 1篇裴建洪
  • 1篇高晓旭
  • 1篇刘君星
  • 1篇马凤霞
  • 1篇刘淑贤
  • 1篇武强
  • 1篇胡德玉

传媒

  • 2篇中国伤残医学
  • 1篇牡丹江医学院...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3
  • 1篇2009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灵芝酸A对癫痫样放电海马神经元的影响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旨在验证灵芝酸A对海马神经元异常放电的影响。方法分离24h新生Wistar大鼠原代海马神经元。正常对照组:将培养9d的海马神经元全液换成正常细胞外液处理3h,然后恢复正常培养24h;无Mg2+诱导组、灵芝酸A组、紫杉醇组、γ-氨基丁酸组、丙戊酸钠组分别将培养9d的海马神经元全液换成无镁细胞外液或添加相应的50μg/m L的灵芝酸A、50μmol/L的紫杉醇、100μmol/L的γ-氨基丁酸、100mg/L的丙戊酸钠混悬液处理3h,然后恢复正常培养,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分光光度计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结果 50μg/m L灵芝酸A可提高海马神经元细胞存活率;能升高癫痫样海马神经元细胞SOD活性、升高线粒体膜电位。结论灵芝酸A可通过抑制细胞氧化损伤、抑制凋亡而保护异常放电的海马神经元。
吴荣亮刘君星
关键词:海马神经元癫痫
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临床治疗分析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探讨毛细支气管炎的有效治疗方法对436例患儿用药、病情、病程两个阶段总结分析。结果两组痰堵发生率分别为4.48%和9.85%,χ2=4.26,P<0.05;喘憋时间分别为(3.07±0.64)d、(2.53±0.42)d,t=9,P<0.01;住院时间分别为(7.33±2.85)d、(6.34±2.08)d,t=4.12,P<0.01;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毛细支气管炎治疗是综合性的,对症治疗不可忽视,尤其是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的使用。
赵新宇胡德玉曲琳琳吴荣亮
关键词:毛细支气管炎喘憋痰堵
头部核磁在新生儿脑损伤中的应用
2013年
目的:通过头部核磁共振(MRI)检查,研究新生儿脑损伤的病理生理改变,提高新生儿脑损伤早期诊断率,从而及时治疗,正确评估疾病的预后,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可靠的影像资料和依据。方法:回顾分析本院新生儿病房收治的20例临床疑诊有新生儿脑损伤患儿的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进行常规头部MRI及DWI扫描。结果:20例新生儿通过头部核磁检查发现脑损伤17例(阳性率85%),其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10例(占50%),早产儿脑白质损伤4例(占20%),颅内出血1例(占5%),胼胝体发育异常2例(占10%),正常3例(占15%)。结论:常规MRI可以明确新生儿脑损伤病灶的部位、范围、性质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DWI对于脑细胞缺氧缺血的反应更灵敏和特异。尤其MRI检查无X线辐射,对正处在高度发育阶段新生儿来说将更具安全性,可在新生儿脑损伤早期诊断中推广。
吴荣亮刘淑贤孙丹萌马凤霞
关键词:新生儿脑损伤
浅谈儿科临床常用药物不良反应与合理用药
2013年
随着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人民的健康意识逐步加强,药物治疗的必要性、有效性和安全性已成为药物治疗的重点。临床上对药品的要求不仅仅限于对疾病的治疗作用,同时也要求在治疗疾病的同时,所使用的药品应当尽可能少的出现药物不良反应。近年来关于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drugreaction,ADR)的报道和讨论逐年增多,根据WHO报道,
高晓旭赵宏静裴建洪武强吴荣亮
关键词:药物不良反应儿科临床合理用药药物治疗卫生事业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