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冰

作品数:31 被引量:51H指数:4
供职机构:西南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哲学宗教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0篇文学
  • 3篇哲学宗教
  • 3篇文化科学
  • 3篇艺术
  • 1篇语言文字

主题

  • 7篇文学
  • 6篇网络文学
  • 6篇文艺
  • 6篇小说
  • 4篇网络小说
  • 3篇群众
  • 3篇美学
  • 2篇大众
  • 2篇叙事
  • 2篇延安文艺
  • 2篇社会
  • 2篇审美
  • 2篇权力
  • 2篇权力机制
  • 2篇主义
  • 2篇宗教
  • 2篇王朔小说
  • 2篇网络
  • 2篇文革
  • 2篇文革记忆

机构

  • 22篇西南科技大学
  • 6篇浙江大学

作者

  • 28篇周冰
  • 1篇李澜澜

传媒

  • 6篇西南科技大学...
  • 3篇当代文坛
  • 2篇中南大学学报...
  • 2篇美育学刊
  • 2篇中国文学批评
  • 2篇网络文学评论
  • 1篇文艺争鸣
  • 1篇学习与探索
  • 1篇当代电影
  • 1篇语言战略研究
  • 1篇东北大学学报...
  • 1篇衡阳师范学院...
  • 1篇东方丛刊
  • 1篇中国现代文学...
  • 1篇绵阳师范学院...
  • 1篇现代中文学刊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8
  • 3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群众”如何取替“大众”——从词汇变迁看革命文艺权力机制的转换被引量:5
2011年
以词汇变迁为视角,以20世纪二三十年代"大众化"讨论前后有关"大众"的文艺讨论史为主要背景,描述20到40年代"群众"一词如何取代"大众",以此考察"大众"退出与"群众"兴起之原因。分析发现,"群众"代替"大众"并非偶然,其背后隐藏着权力的身影,知识分子在应对时局和文艺之焦虑的过程中与政党产生共谋,其实质为一种复杂的权力运作。"群众"对"大众"胜出的结果是,革命文艺实现了权力机制的转换,创造出一整套"群众话语","颠覆性"地影响到原有的话语系统。
周冰
关键词:大众群众《讲话》政党意识形态权力
四川网络文学发展史论略
2018年
中国网络文学的发展虽然还不满20年,但互联网媒介本身的革故鼎新,文学网站的湮没、崛起,新老写手、作品的浮沉、更替,商业资本、主流意识形态时隐时显的问询与发声等,却让其产生了让人不可小觑的文学史实、史料和史绩。①伴随着2014年之后浙江、上海、广东、安徽、四川等网络作家协会的成立,一种地方性的网络文学知识开始崛起,网络文学的'江湖'显得更为纷纭复杂,波云诡谲。然而,时至今日,这一丰饶的发展史并没有得到系统的梳理。
周冰
关键词:网络文学BBS网络作家专门性文学网站文学场域
社交阅读的兴起与文艺批评的交往更生被引量:2
2020年
伴随着数字媒介的发展,文艺的社交阅读兴起。社交阅读之下,文艺被媒介交往制约、调节和生成,走向了对交往性敞开的强调,其价值也不仅仅局限于审美本身,更在于其对于主体间交往关系的促进和形塑。面对社交阅读的挑战,文艺批评应当适时地进行交往更生,引入交往性视野,从文本走向受众、从文学性走向交往性、从审美走向产业、从单一学科批评走向跨学科的场域化批评。
周冰
关键词:交往文艺批评范式转换
网络小说叙事的图像化倾向被引量:7
2021年
当前,网络小说叙事呈现出一定的图像化倾向。在语—图叙述上,它以视觉化的语言直呈与画面搭建为核心,以图像直接参与叙事为辅助,以叙述的视觉化与视觉性诉求为旨归,走向了一种拟态性的形象真实营构。而在如何叙述上,它通过对位置、空间、场景的强调和安排,以空间绘图的方式将空间时间化,在蒙太奇式的"换地图"中完成对事件的结构,本质上是空间流动性生产中的位置经营。网络小说叙事的图像化倾向是对新媒介时代人们视像化生存与体验的症候式回应,不仅为图像语境下的文学争取了生存空间,而且以跨媒介实践实现一定的图像意识形态功用。
周冰
关键词:网络小说叙事读图图像化视觉文化
走向大众:五四新文艺不可忽视的政治价值维度
2011年
五四新文艺存在着走向大众的政治价值维度,它表现在五四时期开展的白话文运动、各种文学的"主义"和国民性批判理论等方面。这一维度不仅为文学革命向革命文学的转换埋下了大众的伏笔,而且也为"大众化"讨论以及文艺的"工农兵方向"提供了思想资源,五四之后文学观念的骤变实际上由此肇始。
周冰
关键词:大众白话文运动国民性批判
被唤醒的“文革”记忆:王朔小说的美学分析被引量:1
2009年
周冰
关键词:王朔小说美学分析记忆唤醒当代文坛小说文本
“群众”对“大众”的胜利——从词汇变迁看革命文艺权力机制的转换
2012年
“大众”在现代文艺批评中占有特殊的地位。从20世纪二三十年左翼“大众化”讨论开始,一直到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
周冰
关键词:大众化《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权力机制革命文艺群众文艺批评
革命审美经验史的“偿还”与建构
2012年
当前出现的诸种革命文化现象显示的是我们与革命文化的血缘联系,革命及其美学经验已成为一种集体无意识,浸透进我们整个民族的心理中。从西方后现代角度做出的研判,仅能够得到皮相,而无法深入内脏。这提醒我们,西方的理论有着一定的局限性,而商业化和遗忘的操作也不是正确的对待态度,只有正面的反思和研究才能揭橥真相。我们应当重新梳理革命中国所留下的文化遗产,探究革命审美的复杂化生成与演变,"偿还"被忽视的革命审美传统,在文论重建的西方、古典资源之外寻找新的知识增长点。
周冰
关键词:革命文化
嵇康的《声无哀乐论》与“无”
2013年
嵇康的《声无哀乐论》与"无"有着深刻的联系。为了达到解清音乐本体之目的,嵇康首先以"无"击有,对主流正统的儒家音乐观进行否弃;进而以"无"释"和",将音乐的本体建构在"无"之上;最后借助于对音乐自足性的强调,促使终极视域中的音乐"真理"得以显现。嵇康乐论的价值在于,详尽客观地阐释了音乐之所以为音乐的真相,向世人宣告了音乐审美自治之可能。
周冰
关键词:音乐本体声无哀乐论
样板戏:一种革命叙事象征的类宗教
2008年
在文本分析的基础上,把样板戏看做是一种具有高度象征意义的符号系统。通过神圣的确立、仪式与仪式意义和集体表象的纯粹等三方面的论述,得出样板戏实际上是一种革命叙事象征类宗教的结论。
周冰
关键词:样板戏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