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型冠心病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计数比值与冠脉斑块易损性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2 2017年 目的探讨稳定型冠心病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与斑块内组织成分的关系,并评价其对易损斑块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6年6月于本院心内科住院的243例稳定型冠心病(stabl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SCAD)患者。入院行血常规检查获得NLR值,通过血管内超声(intravascular ultrasound,IVUS)对冠状动脉内斑块的形态及组织成分进行评估。分析NLR与斑块内各种组织成分百分比的相关性。并根据IVUS得到的数据,将纳入研究的斑块分为易损斑块组及非易损斑块组,通过ROC曲线评价NLR对易损斑块的预测价值。结果单因素线性回归分析表明,斑块内脂质成分含量(r=0.32,P<0.001)及纤维成分含量(r=-0.43,P<0.001)与NLR具有相关性。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发现高NLR是斑块内脂质增加(β=0.59,P=0.034)和纤维成分减少(β=-0.22,P=0.004)的独立相关因素。NLR>2.78对于SCAD患者易损斑块预测的敏感性为77.6%,特异性为74%(AUC:0.789,95%CI:0.731~0.846,P<0.001)。结论 SCAD患者NLR与斑块内脂质及纤维成分含量具有独立的线性相关性,NLR可能成为SCAD患者斑块易损性的简易预测指标。 刘洋 周叶 吕侣 刘宏斌关键词:斑块 稳定型冠心病 血管内超声 房颤患者环肺静脉前庭射频消融路径的分析 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比较房颤患者中3种不同环肺静脉前庭射频消融路径的消融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内科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住院房颤患者173例,根据射频消融线所在区域分为心房前庭组61例、肺静脉前庭组47例和前庭组65例,比较3组患者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和消融时间,以及穿刺房间隔后、术后即刻和术后24h血浆中C反应蛋白(CRP)、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秩和检验或χ^2检验。结果所有患者在消融过程中达到完全电隔离的即刻成功率为84.39%(146/173)。心房前庭组患者消融时间明显长于肺静脉前庭组患者[(120.67±13.12)vs(90.17±6.9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穿刺房间隔后,3组患者术后即刻和术后24hIL-6水平升高,肺静脉前庭组患者术后24hNT-proBNP水平升高;肺静脉前庭组患者术后24hCRP水平相比心房前庭组患者[(1.99±1.09)vs(0.40±0.29)mg/L]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61例随访12个月,12例失访,失访率为6.94%(12/173)。27例房颤复发,手术成功率为83.23%(134/161),其中心房前庭组手术成功率[89.83%(53/59)vs73.33%(33/45)]高于肺静脉前庭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房颤患者不同环肺静脉前庭射频消融路径中,心房前庭侧消融路径优于肺静脉前庭消融路径。 周叶 周叶 彭利 张玉霄 史成龙 兰凯 卢才义关键词:心房颤动 消融 肺静脉 心血管植入式电子装置导线相关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112例报告 2017年 目的研究心血管植入式电子装置(CIED)导线相关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5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内科使用CIED且随访资料完整的住院患者112例,根据术后血管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分组,血栓组56例,年龄(71.86±8.35)岁;非血栓组56例,年龄(71.23±10.62)岁,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CIED导线相关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房颤患者数、植入除颤导线患者数、服用抗凝药物患者数和左室射血分数、全血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以及手术中静脉穿刺次数、手术时间、导线数量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房颤、术中静脉穿刺次数、手术时间及导线数量是CIED导线相关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服用抗凝药物是保护因素。结论房颤、静脉穿刺次数、手术时间及导线数量是CIED导线相关静脉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 兰凯 王妮娜 彭利 周叶 黄亚 张晔 苑洪涛 张玉霄 薛桥 卢才义关键词:深静脉血栓 心血管疾病 体质指数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与冠状动脉慢血流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体质指数(BMI)与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coronary slow flow phenome non,CSFP)的相关性.方法:在我院2013年上半年因不典型胸痛行冠状动脉造影... 周叶 晏沐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展或消退的评估方法 被引量:11 2013年 随着我国人群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龄化的加重,我国冠心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并已经发展成危害健康、影响生活质量的主要疾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是冠心病、心肌梗死等缺血性心血管疾病最主要的病因。评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进展或消退情况,能够准确的判断冠心病的严重程度,从而制定更加完善的治疗策略。现代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测技术的发展,使l临床医师可以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或消退产生更清晰的认识, 晏沐阳 李建华 任岩东 周叶关键词:磁共振血管造影术 螺旋计算机 C反应蛋白质 单核细胞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展或消退的评估方法 晏沐阳 李建华 周叶颈动脉粥样硬化及主动脉瓣钙化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的关系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主动脉瓣膜钙化(aor tic valve calcification,AVC)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atherosclerotic renal artery stenosis,ARAS)... 周叶 晏沐阳BMI及LDL-C水平与冠脉慢血流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身高体重指数与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Coronary slow flow phenomenon,CSFP)的相关性。方法:在我院2013年上半年因不典型胸痛行冠脉造影术患者中,选取冠脉官腔无明显狭窄(<40%)且至少一支冠脉根据校正的TIMI血流分级方法被评为慢血流的患者进入慢血流组(CSFP组)79例,选取同期无明显狭窄且血流速度正常的患者71例为对照组,对两组入院各项常规检查检验指标进行分析,筛选导致冠脉慢血流的危险因素。结果:在两组比较中,CSFP组的慢血流组吸烟率、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尿酸(Uric acid,U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亚组分析中显示BMI、LDL-C水平随受累血管数量增多呈上升趋势,且具有统计学意义;经回归分析,显示BMI、LDL-C水平的升高对冠脉慢血流的发生有显著影响,且与冠脉血流速度(帧数)呈正相关。结论:BMI、LDL-C水平与冠脉慢血流的发病的密切相关。 周叶 彭利 李建华 晏沐阳关键词: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身体质量指数 颈动脉粥样硬化及主动脉瓣钙化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的关系 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主动脉瓣膜钙化(aortic valve calcification,AVC)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atherosclerotic renal artery stenosis,ARAS)的关系。方法:对我院162例行选择性冠脉造影合并肾动脉造影的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arotid artery intima-media thickness,CIMT)和主动脉瓣钙化的情况,根据患者是否患有ARAS进行分组,比较两组的性别、年龄、吸烟、病史、血脂水平、CIMT、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和AVC发生率,计算颈动脉粥样硬化和AVC对ARAS的预测价值。结果:ARAS组高血压病史患者的构成比、胆固醇水平、CIMT、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AVC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颈动脉粥样硬化预测ARAS的灵敏度较高,特异度偏低;AVC的灵敏度低,而特异度高;二者联合特异度明显增高。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AVC对ARAS的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可用于排除诊断。 周叶 毛亮 张景旭 李建华 晏沐阳关键词:颈动脉粥样硬化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 冠心病人血清外泌体miRNA表达谱分析 目的:外泌体(exosome)是由细胞分泌的一种囊泡样物质,直径在20-200nm,可通过在细胞、组织间传递蛋白及各种遗传物质参与血管生长、细胞增殖、肿瘤细胞侵袭与转移、免疫应答、抗原提呈等多种生理或病理反应,研究发现e... 周叶关键词:高通量测序 冠心病 细胞分泌 免疫应答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