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晓红
- 作品数:4 被引量:10H指数:2
-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309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不同体成分及其他因素与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后免疫重建不全的相关性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分析不同体成分及其他因素与中国男性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或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接受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后免疫重建不全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至2015年接受HAART1年以上并获得病毒抑制(HIV-1 RNA<400拷贝/ml)的男性HIV/AIDS患者资料,包括患者临床、免疫学及病毒学资料,其中包括HAART开始前1个月内测量的患者体质量、身高、全身体成分。经身高校正后得到体质量指数(BMI)、肌肉指数(LMI)、脂肪指数(FMI)、骨矿含量/身高。根据患者接受HAART 1年后是否出现免疫重建不全(CD4细胞计数<350细胞/μl),将患者分为免疫学未完全应答组(CD4细胞计数<350细胞/μl)、免疫学完全应答组(CD4细胞计数≥350细胞/μl)。应用t检验、卡方检验及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差异,应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接受HAART 1年后免疫重建不全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84例男性HIV/AIDS患者。两组患者的年龄(Z=-2.479,P=0.013)、基线BMI(t=2.030,P=0.045)、LMI(t=2.200,P=0.029)、CD4细胞计数(Z=6.416,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基线病毒载量、FMI、骨矿含量/身高、HAART时间、HAART方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MI(OR=0.742,95%CI=0.554-0.993,P=0.044)、LMI(OR=0.459,95%CI=0.249-0.844,P=0.012)、HAART时间(OR=10.161,95%CI=1.110-93.052,P=0.040)、基线CD4细胞计数(OR=80.051,95%CI=8.396-762.563,P=0.000)与免疫重建不全具有相关性。年龄(OR=1.497,95%CI=0.213-10.505,P=0.685)、病毒载量(OR=0.333,95%CI=0.071-1.572,P=0.164)、FMI(OR=0.797,95%CI=0.546-1.164,P=0.240)、全身骨矿含量/身高(OR=1.145,95%CI=0.037-35.676,P=0.938)及HAART方案(OR=0.430,95%CI=0.159-1.159,P=0.095)与免疫重建不全无相关性。结论基线CD4细胞计数及治疗时间可影响免疫重建,基线BMI或基线LMI较高是免疫重建不全的保护因素,基线FMI和全身骨矿物质含量/身高与免疫重建不全无关。
- 孙朋涛余卫李太生林强郭伏平周晓红杜桂迎徐颖管文敏
- 关键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体质量指数体成分脂肪量骨矿含量
- ^18F-FDG PET/CT对肝细胞肝癌骨转移特征初步研究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应用^(18)F-FDG PET/CT研究肝细胞肝癌骨转移病灶的形态及代谢特征。方法回顾研究45例肝细胞肝癌患者的191个骨转移病灶的^(18)F-FDG PET/CT影像学结果。应用目测法和半定量分析法对每个病灶分析,研究骨转移病灶的形态及代谢特征。通过病理和影像学方法对骨转移病灶进行确诊。所有数据经过统计学处理。结果 45例具有骨转移的患者中,21例骨转移病灶出现软组织影;191个病灶分布以脊椎、肋骨、骨盆最常见;143个病灶表现溶骨性改变,48个病灶未见明确的骨质破坏,仅仅表现为局灶性FDG浓聚。其中2处骨转移病灶仅表现出溶骨性改变,无异常FDG摄取。所有骨转移病灶中,64个伴有软组织形成,有软组织形成和无软组织影生产的骨转移病灶组的最大SUV值分别为6.56±3.64和5.35±2.41,P=0.034,两组间具有显著性的差异。^(18)F-FDGPET/CT能发现所有的病灶中,单纯的FDG-PET能探测到98%(186/191)病灶,单纯的CT探测到87%(167/191)病灶。结论肝细胞肝癌的骨转移病灶以溶骨性改变常见,常伴有软组织生成;FDG对骨转移病灶的探测效率明显高于CT。
- 王志忠苏家贵欧阳晓辉周晓红刘晓飞何宝明
- 关键词:肝细胞肝癌骨转移
- 血清癌胚抗原对直结肠偶发局灶性葡萄糖高代谢灶良恶性判断价值
- 王志忠周晓红刘晓飞苏家贵欧阳晓辉何宝明
- 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对不同治疗方案的男性HIV相关脂肪营养不良综合征患者体成分测量分析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 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DXA)分析男性HIV相关脂肪营养不良综合征(HIV-LD)患者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由含司他夫定(d4T)方案转换为含齐多夫定(AZT)或替诺福韦(TDF)方案后,其体成分变化情况.方法 选取2007年5月至2013年9月在北京协和医院接受d4T方案HARRT治疗的成年男性HIV-LD患者47例,研究对象均进行两次DXA扫描,两次最小间隔时间为12个月,根据d4T转换为含AZT或TDF方案不同分为AZT组、TDF组,分析两组体成分变化特点.结果 与基线水平比较,AZT组下肢肌量显著增加[(15.5±1.7)kg比(16.0±1.7)kg,=2.781,P<0.01],下肢脂肪量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DF组上肢脂肪量显著增加[(0.6±0.3)kg比(1.0±0.7)kg,t=2.422,P<0.05],下肢脂肪量显著增加[(1.8±0.8)kg比(2.6±1.7)kg,t=2.369,95% CI0.08 ~ 1.66,P<0.05];第2次DXA检查时,AZT组下肢脂肪量较基线水平减少了0.04 kg(4.55%),TDF组下肢脂肪量较基线水平增加了0.46 kg(27.41%),两组间下肢脂肪量变化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954,P<0.01).结论 DXA检查显示,男性HIV-LD患者TDF治疗方案可使下肢脂肪量显著增加,TDF治疗方案较AZT治疗方案能明显改善HIV-LD.AZT组HIV-LD未见加重,且肌量增加,所以目前临床上也用于替代d4T治疗.DXA可客观评价男性HIV-LD不同治疗方案的体成分变化,有助于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 周晓红余卫李太生郭伏平林强邵红宇田均平徐颖孙朋涛
- 关键词:HIV脂肪营养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