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躁动
  • 3篇全麻
  • 2篇手术
  • 2篇手术患者
  • 1篇单纯全麻
  • 1篇胸段
  • 1篇胸段硬膜外
  • 1篇胸段硬膜外阻...
  • 1篇胸外
  • 1篇胸外科
  • 1篇胸外科手术
  • 1篇胸外科手术患...
  • 1篇循证
  • 1篇循证护理
  • 1篇硬膜
  • 1篇硬膜外
  • 1篇硬膜外阻滞
  • 1篇支气管插管
  • 1篇术后
  • 1篇术后疼痛

机构

  • 4篇绍兴市第六人...

作者

  • 4篇周海燕
  • 4篇潘建红
  • 3篇楼静芝
  • 1篇冯小平
  • 1篇俞亚红
  • 1篇陈兰萍

传媒

  • 1篇中国乡村医药
  • 1篇中华麻醉学杂...
  • 1篇中国农村卫生...
  • 1篇浙江医学

年份

  • 4篇201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麻醉并发症-胸段硬膜外阻滞对全麻下开胸手术患者麻醉恢复期躁动的影响被引量:3
2014年
麻醉恢复期躁动是开胸手术患者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术后疼痛及全麻药物作用是导致麻醉恢复期蜀襞动的主要原因。开胸手术由于劬伤大、时间长,可诱发剧烈的术后疼痛。单纯全麻只能抑制术中伤害性刺激向中枢的传导;而胸段硬膜外阻滞既能抑制术中伤害性刺激向中枢的传导,又能有效降低术后疼痛程度。
潘建红楼静芝周海燕
关键词:胸段硬膜外阻滞麻醉并发症恢复期躁动开胸手术单纯全麻术后疼痛程度
胸外科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循证护理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总结分析胸外科手术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循证护理。方法:将120例胸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60例采取传统的护理模式,实验组60例在传统的护理模式的基础上给予循证护理,并对两种护理模式产生的不同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60例胸外科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对照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基础值与苏醒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SBP、DBP、HR基础值与苏醒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胸外科手术全麻苏醒期躁动护理工作中,运用循证护理的方法,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可以弥补传统的护理模式不足,提高手术室护理的预见性和科学性。
冯小平陈兰萍潘建红周海燕
关键词:胸外科全麻苏醒期躁动循证护理
氟马西尼对脾切除患者拔管期躁动的改善效果观察
2014年
目的探讨氟马西尼对肝硬化脾脏切除术患者全麻后拔管期躁动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80例肝硬化脾脏切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观察组在全麻术后拔管期予氟马西尼拮抗,对照组仅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观察两组患者拔管期躁动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用药后无躁动发生,顺利拔除气管导管,并发症发生数少;而对照组有28例(70.0%)拔管前出现躁动,需工作人员制动同时反复镇静等待药物排泄,延长复苏时间后改善。观察组术后轻度唤醒时间、拔管时间以及4级清醒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氟马西尼对肝硬化脾切除患者在拔管期有预防和改善躁动的作用。
潘建红楼静芝俞亚红周海燕
关键词:氟马西尼全麻拔管期躁动
HC可视喉镜在双腔支气管插管中的实用性探讨被引量:5
2014年
HC可视喉镜是根据国人气道解剖特征而设计的插管喉镜,其摄像头位于镜片前端,可将镜片前端的组织结构通过光导纤维传递至外接显示器,借助显示屏直接观察咽喉深部的组织,使喉部组织显露更加充分,方便有效地解决了临床上部分困难气管插管。双腔支气管插管不同于普通的单腔气管插管,前者管径更粗大,插管技术难度更大。笔者对需行双腔支气管插管的胸部手术患者分别采用HC可视喉镜辅助插管和Shucman普通喉镜辅助插管,观察并比较两种喉镜在双腔支气管插管中的临床实用性以及对声门暴露的改善情况,现报道如下。
潘建红楼静芝周海燕
关键词:双腔支气管插管喉镜HC困难气管插管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