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震
- 作品数:8 被引量:23H指数:4
- 供职机构: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导向复位植骨器的设计及在胫骨平台骨折中的应用研究
- 刘士懂张震孟庆军李德民孙启彬商震杨东
- 该研究任务来源于济南市科技局,应用于医学领域。该研究通过关节镜下检查治疗膝关节内合并损伤,利用专利设计研制的导向复位植骨器,定位开窗复位胫骨平台塌陷骨折,定量测算平台下骨缺损,根据测量结果准确切取髂骨植骨,简单内固定,能...
- 关键词:
- 关键词:胫骨平台骨折关节镜
- 双层分离式多功能气垫床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层分离式多功能气垫床,包括空气压缩机(1)和导气管(2),其特征是:本实用新型分为上、下两层,上层和下层纵横交叉,下层由分离的单元气囊(3)构成,单元气囊(3)上分别设有阀门(4),上层设有三个平行且...
- 李德民刘士懂侯宗来张震商震孟庆军孙启斌
- 文献传递
- 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结合椎间隙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的疗效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研究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结合椎间隙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将7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患者接受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结合椎间隙植骨融合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骨折愈合情况、腰椎功能、疼痛评分及并发症。结果 1手术情况: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卧床时间、伤口引流量无差异;观察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115.23±13.58)d vs(142.28±18.84)d;2骨折愈合情况:观察组患者的Cobb角均低于对照组(9.41±1.14)vs(14.13±2.98),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高于对照组(90.31±10.23)vs(82.54±9.34);3腰椎功能及疼痛评分:观察组ODI评分低于对照组(14.28±3.21)vs(21.09±5.32),JOA评分高于对照组(23.18±2.84)vs(17.36±2.05);4并发症:观察组愈合过程中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8.57%vs 37.14%)。结论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结合椎间隙植骨融合治疗有助于促进骨折愈合,减少并发症发生,改善腰椎功能,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理想方法。
- 商震程建姝
- 关键词:胸腰椎骨折钉棒系统植骨融合腰椎功能
- 带指背神经的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末节指腹缺损73例
- 2006年
- 胡亮商震王文德赵风林
- 关键词: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末节指腹缺损带指背神经指动脉
- 固定配方加引经药牛膝对防治兔股骨头坏死的作用机制研究被引量:7
- 2015年
- 目的:探讨中药固定配方补气生骨方加引经药牛膝对兔股骨头坏死的修复作用并对其机制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通过大肠杆菌内毒素联合氢化泼尼松龙制作激素性兔股骨头坏死模型,用补气生骨方并分别加引经药牛膝和独活治疗股骨头坏死,观察血管分布、组织病理学变化,检测血清中IGF-1含量及血管VEGF的表达。结果:2周、4周、8周时牛膝组血管面积与模型组比较增加,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大于固定配方组与独活组。病理学观察该方加引经药牛膝可使骨小梁间隙降低,厚度和体积增加,空骨陷窝率下降,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小于固定配方组和独活组,并可明显提高血清中IGF-1含量以及VEGF的表达水平。结论:补气生骨方加引经药牛膝可通过提高血清中IGF-1含量以及VEGF的表达水平来促进股骨头坏死的修复,其中引经药对于药物作用的发挥起到了重要引导作用。
- 商震程建姝
- 关键词:引经药牛膝股骨头坏死
- 胫骨平台骨折54例内固定治疗体会被引量:5
- 2006年
- 商震胡亮朱登嵩
- 关键词: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治疗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关节面并发症
- 活性维生素D联合唑来膦酸可以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被引量:3
- 2019年
- 因骨量减少、骨微观结构退化导致的骨质疏松是中老年人常见疾病,主要表现在髋部和腰椎骨折,其中女性尤为严重。从细胞水平探究活性维生素D联合唑来膦酸在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骨部骨折中的作用机理。本研究主要观察活性维生素D和唑来膦酸不同处理方式对Wistar大鼠原代培养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分泌能力及蛋白合成能力的影响,以探讨两者联用对骨骼的作用机制。活性维生素D联用唑来膦酸对成骨细胞增殖有明显促进作用;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活性维生素D与唑来膦酸联用能够显著提高成骨细胞蛋白激酶(PKC)、碱性磷酸酶(ALP)和骨钙素表达量。活性维生素D联用唑来膦酸对成骨细胞的调控作用可能与跨膜蛋白PKC信号转导有关,并介导碱性磷酸酶(ALP)和骨钙素高表达,从而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分化以及骨基质形成。
- 商震程建姝刘士懂
- 关键词:活性维生素D唑来膦酸骨细胞
- 3D打印导航模板与计算机导航模板在脊柱椎弓根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比较被引量:4
- 2021年
- 目的:观察3D打印导航模板与计算机导航模板应用在脊柱椎弓根内固定术中的效果,以指导术中导航模板技术选择。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89例行脊柱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应用计算机导航模板,观察组应用3D打印导航模板。记录并比较两组手术指标、置钉指标以及置钉准确度;随访6个月,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估术前、术后6个月两组疼痛程度,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评估术前、术后6个月两组脊柱功能恢复情况;记录并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89例患者均获得6个月的随访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平均置钉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透视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49,t=2.112;P<0.05),且置钉准确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43,P<0.05);术后6个月,两组VAS较术前均显著下降,JOA评分较术前显著升高,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脊柱椎弓根内固定术中使用3D打印导航模板与计算机导航模板辅助手术均能获得理想的内固定效果,患者术后功能恢复效果接近,但3D打印导航模板的使用更利于缩短置钉时间、减少术中透视次数,且置钉准确度更高。
- 商震程建姝刘士懂
- 关键词:3D打印计算机导航模板脊柱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