奚亚军
- 作品数:147 被引量:704H指数:14
-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九二○对小麦不育系柱头生活力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
- 2001年
- 提高不育系的异交结实率是杂交小麦种子生产技术研究的关键。在不同时期对K型 (粘果山羊草细胞质 )小麦不育系K76 6 4A用不同浓度九二○ (赤霉酸钾盐 )喷施处理。结果表明 :孕穗末期叶面喷施 45g/hm2 九二○ ,能提高不育系的柱头生活力 ,延长柱头授粉能力持续时间 ,从而使不育系的异交结实率增加 。
- 奚亚军马翎健胡银岗宋喜悦刘曙东何蓓如
- 关键词:九二O小麦不育系柱头生活力异交结实率种子生产
- 小麦幼穗分化及抗寒性杂种优势研究被引量:4
- 2000年
- 对6 个不同生态类型小麦品种及其完全双列杂交F1 的穗分化特点及抗寒性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杂种在穗分化进程上存在明显“倾早现象”;但杂种的抗寒性强弱由其抗寒性强的亲本起主导作用。不同生态类型品种间杂交,有可能选育出幼穗分化早、越冬性好的强优势组合。
- 马翎健胡银岗奚亚军宋喜悦刘曙东何蓓如
- 关键词:小麦幼穗分化抗寒性杂种优势
- 小麦幼胚愈伤组织诱导影响因素的研究被引量:8
- 2007年
- 小麦幼胚愈伤组织是目前小麦遗传转化中最常用的转化受体系统。以小麦幼胚为外植体,对愈伤组织诱导中的不同基因型、基本培养基、激素、碳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材料、不同基本培养基的幼胚愈伤组织诱导存在明显差异,其中西农1376和小偃22两个基因型小麦的组培特性较好,MS培养基适于作为小麦幼胚愈伤组织诱导的基本培养基。在MSD培养基中加入1.0mg/LABA或0.2mg/L6-BA能明显改善愈伤组织的生长状态,并以ABA的效果更为显著。将MSD培养基中的蔗糖浓度从30g/L降为15g/L,同时加入15g/L山梨醇,可显著提高愈伤组织的质量。选择适宜的基因型和合理的培养基构成是改良小麦幼胚愈伤组织诱导效果的关键。
- 范学科王亚红奚亚军刘曙东
- 关键词:小麦幼胚愈伤组织
- 复合式教学法在“遗传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
- 2024年
- “遗传学”是现代生命科学的核心课程,由于学科发展迅速、技术不断进步、知识更新快,传统的授课模式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均存在诸多不足。总结了遗传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积极优化教学内容,采用复合式教学法,即启发式、问题式、案例式、科研融入等多种形式针对不同内容选用适合的教学方法,以及科研与教学的有机结合,围绕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此教学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遗传学的自主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自学、实践和创新能力,提升了学生农业振兴的使命感,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 郭媛史雪奚亚军
- 关键词:遗传学教学改革
- 丛枝菌根真菌对柳枝稷苗期生长作用机制的研究被引量:4
- 2017年
- 柳枝稷(Panicum virgatum L.)存在苗期生长缓慢的现象,而菌根真菌与植物共生可以促进植物生长。为了探究菌根真菌对柳枝稷苗期生长的影响,我们以来自于柳枝稷低地型品种Alamo的2个品系Ma和Mg为材料,诱导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与柳枝稷共生,研究丛枝菌根真菌对柳枝稷苗期生长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结果表明:丛枝菌根真菌可以侵入苗期柳枝稷根的内部形成共生菌根,并显著增加柳枝稷苗期的叶绿素含量、株高、叶片数和生物量。寄生植物瓜列当(Orobanche aegyptiaca)种子萌发和独脚金内酯(Strigolactones,SLs)合成标记基因检测实验表明,丛枝菌根真菌与柳枝稷共生可以抑制柳枝稷根系合成独脚金内酯,进而解除独脚金内酯对柳枝稷分蘖的抑制作用,促进柳枝稷苗期的生长。
- 徐鹏程亭亭张超刘曙东刘曙东奚亚军
- 关键词:丛枝菌根真菌柳枝稷苗期
- 褪黑素在小麦逆境胁迫中生物学功能的初步研究
- 褪黑素是由哺乳动物和人类的松果体产生的胺类激素,但在植物中也广泛存在,且与植物体内的生长素结构相似。近年来,大量的研究表明,褪黑素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逆境胁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对于褪黑素在大宗粮食作物小麦的研究中相对较少...
- 崔桂宾谢坤良孙风丽张超刘曙东奚亚军
- 关键词:小麦褪黑素逆境胁迫细胞吞噬抗氧化
- 转P_(SAG12)-IPT基因小麦饲喂小白鼠的安全性被引量:2
- 2008年
- 为了研究转基因小麦是否会对人类健康存在潜在的不良影响,分别用转P_(SAG12)-IPT基因西农1376小麦与普通西农1376小麦饲喂小白鼠,对两组小白鼠的亲代和子代的血常规,血液生化指标进行了检测,并分别解剖取其肝脏、肾脏、大肠、肺脏、大脑、睾丸等组织作切片观察。结果表明:饲喂转基因小麦的处理组和对照组小白鼠的各项指标相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说明转P_(SAG12)-IPT基因小麦对小白鼠的健康无明显的不良影响,初步推断食用转PSAG12-IPT基因小麦对人类也可能是安全的。
- 龚文彬刘曙东奚亚军胡建宏
- 关键词:转基因小麦小白鼠安全性
- 黄淮流域小麦品种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遗传变异分析被引量:8
- 2005年
- 利用SDS-PAGE法分析了我国黄淮流域五省区(安徽、江苏、陕西、河南、山东)83个小麦品种(系)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的组成。结果表明,五省区小麦品种(系)中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变异较为丰富,不仅出现了常见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类型,而且还出现了一些稀有亚基类型,如13+16,5+12等。对面包品质而言,在公认的优质亚基中,其中以安徽省小麦品种(系)中含5+10亚基的频率为最高,为52.94%,其后依次是江苏省、山东省、河南省、陕西省;在14+15优质亚基类型中,山东省最高,为17.64%,其次是安徽省、陕西省、河南省、江苏省;在7+8优质亚基类型中,江苏省最高,为60%,其次是山东省、河南省、陕西省、安徽省;由于所选83个品种中17+18和2*优质亚基类型出现次数太少,暂不能确定出现频率最高的省份。从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品质评分看,以山东省的小麦品种(系)亚基平均得分最高,安徽省最低。从总体看,我国黄淮流域五省区具有丰富的亚基类型,这为今后的育种工作,尤其是小麦品质的改良提供了更多可供选择的亲本材料。
- 宋亚珍王军卫侯文胜奚亚军路明
- 关键词:黄淮流域小麦品种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小麦育种
- 一种利用柳枝稷幼穗进行无性繁殖的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柳枝稷幼穗进行无性繁殖的方法,在柳枝稷第4个节完全露出时,取柳枝稷幼穗作为诱导外植体;将外植体消毒后,在两端各切下0.5cm,并纵向将外植体切为两半,切面向下接种到诱导培养基上;30~40天后获得穗芽...
- 奚亚军王勇锋李毛
- 文献传递
- 杂交小麦分子标记辅助选育研究进展被引量:5
- 1999年
- 利用作物杂种优势提高产量、改善品质是20 世纪农业科学研究取得的最突出的成就之一。迄今为止,主要的大田作物玉米、水稻、油菜均已实现了杂优利用;杂交小麦的研究也已取得重大进展,但至今未能大面积生产应用。近年来分子标记技术的迅速发展,为杂交小麦强优势组合选配及优良不育系、恢复系的选育提供了新的方法。本文对RFLP、RAPD、AFLP、SCAR、STS分子标记技术及分子标记辅助选育在恢复基因、不育基因及亲本选配等方面的应用作了全面综述,并对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了对策。
- 胡银岗奚亚军马翎健宋喜悦刘曙东何蓓如
- 关键词:杂交小麦分子标记辅助选育小麦杂种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