奚伟星
- 作品数:11 被引量:46H指数:4
- 供职机构: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2013年医院病原菌耐药性监测分析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了解2013年浙江省某三甲医院临床分离菌株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共收集2013年1-12月医院临床分离的非重复病原菌2 329株,采用纸片扩散法(K-B)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按照CLSI 2011年标准解释。结果居前6位的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440株、不动杆菌属307株、肺炎克雷伯菌294株、金黄色葡萄球菌224株、铜绿假单胞菌221株及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83株,分别占18.89%、13.18%、12.62%、9.62%、9.49%及7.86%;MRSA和MRCNS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分别高于MSSA和MSCNS,未发现耐呋喃妥因和万古霉素葡萄球菌,对青霉素耐药率高达92.31%;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产ESBLs菌株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和氨基糖苷类等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对阿米卡星、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低;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及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31.22%和22.62%。结论定期进行细菌耐药性监测,有助于了解医院细菌耐药性变化,为临床经验用药提供科学依据,并对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的监督和管理起到重要的作用。
- 郑春华李春红奚伟星金燕陈洁
- 关键词:抗菌药物病原菌耐药性
- e抗原阳性乙肝患者细胞免疫状态对干扰素疗效的影响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探讨基线细胞免疫状态对干扰素(IFN)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e抗原阳性CHB患者67例,采用聚乙二醇IFNα-2a 180μg皮下注射。基线时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CD3+、CD4+、CD8+、CD4+/CD8+、自然杀伤(NK)细胞,按治疗结束时的完全应答(CR)或非完全应答(NCR)分为两组,比较两组基线时淋巴细胞亚群及ALT、HBV DNA定量、年龄等的差异。结果两组间基线时CD8+、ALT、年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R组基线HBV DNA定量低于NCR组,CD3+、CD4+、CD4+/CD8+、NK均高于NCR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血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可以监控患者的免疫状态,从而为抗病毒治疗提供帮助。
- 奚伟星
- 关键词:淋巴细胞亚群聚乙二醇干扰素
- 孕妇产前ABO和Rh血型抗体检测结果分析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研究血型抗体效价异常在孕妇中所占比率及临床意义。方法:对702例O型Rh(+)孕妇血清IgG抗-A(B)和21例RhD(-)孕妇血清IgG抗-D效价进行检测与分析,并与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研究。结果:702例O型孕妇血清IgG抗-A(B)效价≥64有351例,异常检出率为50.0%,21例RhD(-)孕妇血清IgG抗-D效价≥64有3例,异常检出率为14.3%。结论:孕妇血清中IgG抗体效价的高低与HDN的发生成正比,在产前保健孕妇中进行ABO及Rh血型抗体效价检测,可减少由于母婴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疾病发生。
- 魏建波秦斐王伟奚伟星施新平
- 关键词:ABO血型抗体RH血型抗体母婴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
- 不同年龄段人群血清腺病毒特异性IgG抗体水平检测分析
- 2021年
- 分析研究不同年龄段之间腺病毒抗体水平的差异。方法:以腺病毒阳性血清为参比品,建立了人群血清腺病毒特异性IgG抗体的检测方法,并对160分不同年龄段的健康人血清进行腺病毒特异性IgG抗体水平检测。结果:四个不同的年龄段中,人群体检血清样品中的腺病毒IgG抗体水平有显著的差异(P<0.05),且抗体水平的分布随年龄段的增加而增加。
- 吴蓉奚伟星
- 关键词:腺病毒载体酶联免疫
- 实时荧光PCR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建立实时荧光PCR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方法:根据乙肝病毒基因序列选取保守区域设计引物,结合不同基因型的差异设计各型的特异荧光探针检测乙型肝炎基因B、C型。结果:200例HBV感染者中基因B型70例占35%,基因C型120例占60%,基因B,C混合型10例占5%,未捡出基因型A、D、E、F,分别取B、C型基因标本10例进行测序结果一致。结论:实时荧光PCR检测乙型肝炎基因型操作简单、快速、适合临床常规检测。
- 奚伟星施新萍李芳琼
- 关键词:实时荧光PCR乙型肝炎病毒聚合酶链反应
- 5742株细菌菌种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 近年来由于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尤其是第三代头孢菌素的大量应用,临床耐药菌株不断产生,给临床治疗带来很大的困难。因此,了解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情况,医院常见致病菌种类的变化,细菌耐药性的变化及影响因素,对合理应用抗生素有重要...
- 奚伟星张宏娟
- 文献传递
- 2005-2010年急性白血病医院感染临床分析被引量:17
- 2011年
- 目的分析急性白血病医院感染情况,探讨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的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2005年6月-2010年6月血液科就诊的急性白血病患者并发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并对感染部位、病原菌以及易感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急性白血病医院感染的感染率为51.0%,例次感染率为65.1%;检出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45.1%;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最多,占44.3%。结论医院感染与患者的年龄、外周血粒细胞计数、化疗以及住院时间有关。
- 魏建波王伟奚伟星鲍亚萍俞禾涛
- 关键词:医院感染急性白血病
- 急诊气管插管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感染病原菌分析被引量:9
- 2015年
- 目的分析急诊气管插管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率,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医院因急诊气管插管导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痰液标本进行病原菌的鉴定及药敏试验,数据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4例感染患者共检出病原菌102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70株占68.63%,其中鲍氏不动杆菌居于首位占38.24%;鲍氏不动杆菌对各类抗菌药物具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对头孢唑林的抗药性相对较高,达79.49%;铜绿假单胞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性达100.00%,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和庆大霉素耐药率均为100.00%。结论应依据病原菌种类和药敏试验,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以降低急诊气管插管导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感染病原菌的风险。
- 贾晓雁奚伟星翁银燕夏国琴夏红莲
- 关键词:急诊气管插管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菌
- 反向寡核苷酸探针杂交技术检测人乳头状瘤病毒基因型的临床应用
- 2011年
- 目的探讨反向寡核苷酸探针杂交技术(PCR-RDB)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分型检测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PCR-RDB对524例HPV感染的女性生殖道标本进行HPV分型检测,分析各型的感染率以及感染病毒与年龄段关系。结果 524例HPV感染者共检出5种低危型和18种高危型,其中单一型感染者304例,占58.02%,2种混合感染79例,占15.07%,3种混合感染51例,占9.73%,4种混合感染45例,占8.59%,5种混合感染35例,占6.68%,〉5种混合感染10例,占1.91%,低危型感染以HPV-6、11为主,高危型感染以HPV-16、18、58、52、33型为主,不同年龄段感染各型也存在差异,15~25岁感染者以低危感染为主,多重感染主要发生在该年龄段;46~55岁年龄段感染高危型较多,随着宫颈糜烂程度的增加多重感染数量也增加。结论 PCR-RDB法可检测HPV多种亚型,对HPV感染早期诊断及预防宫颈病变和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奚伟星魏建波
- 关键词:人乳头状瘤病毒聚合酶链反应基因型
- 耐药肺炎克雷伯菌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及KPC-ISKpn6连锁检测被引量:13
- 2014年
- 目的研究和分析18株耐药肺炎克雷伯菌产β-内酰胺酶基因表达及KPC型阳性菌株与插入序列ISKpn6的关联。方法采用微生物鉴定仪鉴定并通过gyrA、parC基因测序和比对确认了18株肺炎克雷伯菌,对抗菌药物的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扩散法;40种β-内酰胺酶基因和KPC型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与插入序列(KPCISKpn6)连锁检测均采用PCR法,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的亚型通过测序和比对进行确认。结果 18株耐药肺炎克雷伯菌除对四环素、米诺环素的敏感率>83.3%外,对其余抗菌药物的敏感率均<50.0%,有的甚至100.0%耐药;40种β-内酰胺酶基因中共检出TEM-1 17株、CTX-M-3 4株、LAP-2 1株、KPC-2 14株、IMP-4 2株、DHA-1 4株、OXA-1 1株共7种耐药基因亚型,且基因检出与其细菌耐药表型相符合;14株KPC-2型阳性菌株KPC-ISKpn6连锁检测均为阳性。结论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每一株均有阳性基因检出,且检出的7种耐药基因亚型分布于β-内酰胺酶4个类别中,显示耐药株携带的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多种性;14株携带KPC-2型基因的阳性株其KPC-ISKpn6连锁检测均为阳性,提示KPC-2型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与插入序列ISKpn6高度关联。
- 毛彩萍樊璠叶珍尤佳女奚伟星边佳糜祖煌陈文虎
- 关键词:肺炎克雷伯菌耐药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