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孔祥亮

作品数:62 被引量:161H指数:7
供职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创新基金上海市高校选拔培养优秀青年教师科研专项基金上海市卫生局中医药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2篇期刊文章
  • 18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2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4篇伤寒
  • 25篇伤寒论
  • 18篇《伤寒论》
  • 12篇辨证
  • 9篇教学
  • 8篇杂病
  • 8篇杂病论
  • 8篇证论治
  • 8篇伤寒杂病论
  • 8篇汗法
  • 8篇辨证论治
  • 7篇中医
  • 7篇仲景
  • 7篇辨治
  • 6篇温病
  • 6篇金匮
  • 6篇金匮要略
  • 6篇病证
  • 5篇《金匮要略》
  • 4篇脾胃

机构

  • 59篇上海中医药大...
  • 21篇第二军医大学
  • 3篇山东中医药大...
  • 2篇甘肃中医药大...
  • 2篇上海市中医文...
  • 2篇同济大学附属...
  • 1篇上海中医药大...
  • 1篇浙江中医学院
  • 1篇台湾大学
  • 1篇山东大学第二...
  • 1篇济宁市任城区...

作者

  • 62篇孔祥亮
  • 31篇何新慧
  • 20篇杨学
  • 6篇吴中平
  • 5篇岳小强
  • 4篇徐立思
  • 3篇李健
  • 2篇陈晓晖
  • 2篇王庆胜
  • 2篇周毅萍
  • 2篇袁敏
  • 1篇王育龙
  • 1篇袁秀荣
  • 1篇朱娇玉
  • 1篇柯雪帆
  • 1篇韩勇
  • 1篇潘静娟
  • 1篇彭文博
  • 1篇宋菊敏
  • 1篇刘小美

传媒

  • 12篇上海中医药杂...
  • 6篇上海中医药大...
  • 5篇中医杂志
  • 4篇江苏中医药
  • 3篇辽宁中医杂志
  • 2篇浙江中医药大...
  • 1篇中国中医药信...
  • 1篇浙江中医杂志
  • 1篇国医论坛
  • 1篇河南中医
  • 1篇数理医药学杂...
  • 1篇中医药学刊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山东中医药大...
  • 1篇中西医结合学...
  • 1篇中华中医药学...
  • 1篇全国第十八届...
  • 1篇中华中医药学...
  • 1篇中华中医药学...
  • 1篇全国第十九次...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0
  • 3篇2016
  • 4篇2015
  • 10篇2014
  • 7篇2013
  • 7篇2012
  • 2篇2011
  • 4篇2010
  • 9篇2009
  • 3篇2008
  • 3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6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仲景辨治“欲愈证”思想初探
本文通过分析《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为欲愈'、'必自愈'、'为欲解'等相关条文,提出'欲愈证'概念。欲愈证在症状上多表现为汁出、小便利、大便解、手足温、欲得食等,根据'天人相应,因时欲愈'、'自然疗能,因日欲愈'、'...
孔祥亮杨学
关键词:《伤寒论》《金匮要略》
文献传递
《伤寒论》教学三点体会
2011年
笔者学习和教授《伤寒论》多年,深深体会到《伤寒论》的教学与中医辨证一样,要重视整体观,即古人所谓“会通全书读《伤寒》”之意。在《伤寒论》的教学中,除了对学术观点讲深讲透,重视教学方法改革外,为适应新世纪对学生素质教育的要求,笔者在课堂讲授中着意于讲解伸景原序以进行医德教育,细辨重点汤方证的禁忌症以培养常变思维,以及分析方药剂量变化以深化辨证论治意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之成文,供同道指正。
杨学孔祥亮彭文博岳小强王丽娜
关键词:伤寒论教学医德禁忌症
汗法探微
杨学孔祥亮
仲景辨治欲愈证思想初探被引量:4
2014年
通过分析《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为欲愈""必自愈""为欲解"等相关条文,提出"欲愈证"概念。欲愈证在症状上多表现为汗出、小便利、大便解、手足温、欲得食等,根据"天人相应,因时欲愈""自然疗能,因日欲愈""积极治疗,因药欲愈""邪去正复,因食欲愈"等不同情况,既要积极治疗使机体阴阳趋和、气机得畅、脾胃复健以向愈,又要避免过度治疗而致病情迁延。
孔祥亮杨学
关键词:《伤寒论》《金匮要略》
仲景表证从三焦论治探析
2009年
通过对《伤寒杂病论》表里同病中表证辨治规律的梳理分析,发现在外感病发展过程中,病证的特征呈现出以肺、脾、肾三脏为主的阶段性变化规律。结合"卫出三焦"的理论,提出"表证当从三焦论治"的观点。即肺为第一道防线,用药须味辛发散之麻黄类,以助卫之宣通;脾为第二道防线,用药须甘温益中之桂枝类,以滋卫之化源;肾为第三道防线,用药须辛热助阳之附子类,以固卫之根本。不仅可以更确切的指导临床,也更为符合中医的整体辨证观。
孔祥亮何新慧
关键词:伤寒杂病论表证
质疑“大黄后下”被引量:3
2007年
孔祥亮何新慧王育龙
关键词:《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伤寒论》大承气汤小承气汤煎煮法
何新慧运用“和理法”治疗脾胃病经验被引量:1
2016年
探讨何新慧教授治疗脾胃病的临床经验。认为该病基本病机为多种因素导致的脾胃升降失常,提出"脾胃诸疾,治宜和理"的观点,即顺应脾胃的生理特性,从升降、气血、寒热、虚实等方面入手调其不和,并注重调肝以和脾胃,使中焦恢复"中和"状态。治疗慢性胃炎以自拟"和胃清化汤"随症加减。并附验案2则。
蔡珏何新慧孔祥亮
关键词:脾胃病
汗法探微
  为探讨汗法的机理与临床应用,通过梳理《伤寒论》与温病名著发汗与得汗诸方证,梳理了解表主治,发汗相关脏腑,提出"开腠理,通经脉,畅气机,益正气"为汗法四要,是发汗与得汗的机制。并总结了发汗之度、汗出之量、汗法中病之征、...
杨学孔祥亮
关键词:汗法伤寒论温病
文献传递
汗法探微
汗法为中医八法之一,是重要的驱邪手段。汗法源于《黄帝内经》,藉《伤寒论》始成临证之要法,后经寒温之争,于温病学一派拓其应用,详备细则,既使汗法成为八法之首,但如何应用汗法,尤其是辛温峻汗,成为中医临证的疑难所在。探源析流...
杨学孔祥亮
文献传递
二妙散到四妙丸的用药规律初探被引量:15
2004年
从二妙散、三妙丸、四妙丸的用药加减变化出发,探讨湿热浸淫病机的特点。并以此为切入点, 讨论湿热与血瘀的关系,提出湿热浸淫最易导致潜在血运不畅-血瘀,早期应用凉血活血之品,有助于湿热 的消除,为临床治疗湿热疾患拓宽用药思路,以期获得更佳疗效。
梁汝庆郑桂芝孔祥亮
关键词:二妙散三妙丸四妙丸湿热血瘀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