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向前

作品数:2 被引量:9H指数:1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重庆市卫生局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血管
  • 1篇血管成像
  • 1篇造影
  • 1篇造影术
  • 1篇增生
  • 1篇术前
  • 1篇术前评估
  • 1篇体层摄影
  • 1篇转移癌
  • 1篇淋巴
  • 1篇淋巴结
  • 1篇淋巴结结核
  • 1篇淋巴结转移
  • 1篇淋巴结转移癌
  • 1篇结核
  • 1篇介入
  • 1篇介入性
  • 1篇颈部
  • 1篇颈部淋巴
  • 1篇颈部淋巴结

机构

  • 2篇重庆医科大学...

作者

  • 2篇孙向前
  • 2篇彭冈力
  • 1篇吕富荣
  • 1篇石军
  • 1篇肖云华
  • 1篇胡志华
  • 1篇吕发金
  • 1篇徐胜生

传媒

  • 1篇重庆医学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CT灌注成像鉴别颈部淋巴结反应性增生、淋巴结结核与淋巴结转移癌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评价CT灌注成像在鉴别颈部淋巴结反应性增生、淋巴结结核与淋巴结转移癌中的价值。方法对51例颈淋巴结病变行CT灌注检查,淋巴结反应性增生8例,结核13例,转移癌30例,分析病变时间-密度曲线(TDC)和灌注参数。结果淋巴结转移癌与淋巴结结核、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的TDC曲线形态不同。淋巴结转移癌的血流量(BF)和血容量(BV)值显著高于淋巴结结核、淋巴结反应性增生,且淋巴结反应性增生BF和BV值显著高于淋巴结结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者的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表面通透性(PS)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DC曲线及CT灌注参数BF、BV在鉴别颈部淋巴结反应性增生、淋巴结结核与淋巴结转移癌中有价值。
徐胜生彭冈力胡志华石军孙向前
关键词:淋巴结体层摄影X-线计算机
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脊髓血管介入术前评估中的价值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在脊髓血管介入术前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择17例胸腰段脊髓损伤患者行脊柱64层螺旋CT增强扫描,重建薄层图像,层厚0.625mm,间隔0.625mm,以DICOM格式传输到ADW4.2工作站,采用容积显示(volume rendering,VR)、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及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format,MPR)等后处理技术进行三维重建,分析脊髓供血动脉的走行特征。结果17例患者中有16例患者(94%)胸腰段均可见根髓动脉供血脊髓,其中1支(6%)自T4/5,左侧椎间孔进入椎管,2支(12%)自T10/11。左侧椎间孔进入椎管,1支(6%)自T11/12左侧椎间孔进入椎管,4支(24%)根髓动脉自L1/2左侧椎间孔进入椎管,2支(12%)自L2/3左侧椎间孔进入椎管,2支(12%)自T11/12右侧椎间孔进入椎管,2支(12%)自T12/L3右侧椎间孔进入椎管,2支(12%)自L2/3,右侧椎间孔进入椎管,10例(59%)患者根髓动脉自左侧椎间孔进入椎管。另有1例(6%)患者行CT和DSA检查均未发现根髓动脉。结论64层螺旋CT能准确直观反映脊髓供血动脉的开口位置、走行方向、管径大小及其与周围血管的空间关系,为脊髓血管介入术前提供丰富的评估信息。
肖云华吕富荣吕发金孙向前彭冈力
关键词:X线计算机放射造影术介入性血管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