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晓一

作品数:9 被引量:191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经济管理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农业科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理学

主题

  • 3篇黄土高原
  • 2篇耕地
  • 2篇耕地流转
  • 2篇城镇化
  • 1篇当量
  • 1篇地理信息
  • 1篇地理信息系统
  • 1篇地震
  • 1篇地震灾后
  • 1篇新型城镇化
  • 1篇新型城镇化道...
  • 1篇信息系统
  • 1篇灾后
  • 1篇灾后重建
  • 1篇中国居民收入
  • 1篇中国居民收入...
  • 1篇人类活动强度
  • 1篇生计
  • 1篇收入差距
  • 1篇特色农业

机构

  • 9篇中国科学院
  • 6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浙江财经大学
  • 1篇山东农业工程...

作者

  • 9篇孙晓一
  • 7篇徐勇
  • 5篇汤青
  • 2篇刘艳华
  • 1篇党丽娟
  • 1篇李扬
  • 1篇董晓辉

传媒

  • 2篇水土保持研究
  • 2篇地理学报
  • 1篇人文地理
  • 1篇经济地理
  • 1篇农村青少年科...

年份

  • 2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黄土高原农村地区耕地流转模式及效益分析--以原州区为例
在总结前人对耕地流转问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宁南山区原州区农村地区的实地考察,按照主导对象的不同,归纳了黄土高原农村地区耕地流转的主要模式,包括农户自发模式、龙头企业主导模式、农村合作社带动模式、政府引导模式。由于黄...
孙晓一徐勇
关键词:黄土高原耕地流转
中部地区中小城市新型城镇化道路的探讨--以河南省长葛市为例
我国中部地区过去的城镇化进程中,大城市与中小城市的发展严重失衡。除了发展需求受到忽视外,发展理念落后、缺乏把握机遇的能力也是制约中小城市发展的重要原因。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提出要促进各类城市协调发展,为中小城市的发展带...
孙晓一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
黄土高原农村地区耕地流转模式及效益分析——以宁夏原州区为例被引量:5
2016年
耕地流转是我国"三农"问题研究的热点之一。在总结国内外耕地流转相关研究成果和对研究区进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按照耕地经营主体性质归纳了当前黄土高原农村地区耕地流转的主要模式,基于农户家庭收支状况建立了农户家庭收益测算方法,分析了不同耕地流转模式的农民增收效益,并对耕地流转的社会、生态效益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当前耕地流转在黄土高原地区发展迅速,有42.5%的农户参与了耕地流转,耕地流转后,农民增收效益显著。不同耕地流转模式的农民增收效益存在明显差异,农业合作社带动模式的农户增收效益最明显,农户家庭收益达12 072.99元;农户自发模式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非常显著。龙头企业主导模式极大促进了耕地规模经营但农民增收效益有限,而政府引导模式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最为均衡。地理环境对黄土高原地区耕地流转模式的选择具有决定性影响。
孙晓一徐勇汤青
关键词:黄土高原耕地流转
黄土高原半城镇化农民非农生计稳定性及收入差异分析被引量:6
2016年
半城镇化农民是城镇化的主要对象,其非农生计的稳定性对城镇化的顺利实现具有决定性作用。半城镇化农民的受雇单位性质和从事的具体职业对其非农生计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在对已有研究的总结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将半城镇化农民的非农生计按照受雇单位性质和具体职业进行分类。根据专家打分问卷和典型人群调查结果,建立了不同受雇单位性质下的具体职业稳定性等级体系,并对榆阳区、原州区和宝塔区的半城镇化农民非农生计稳定性状况进行了实证评价。结果表明,黄土高原半城镇化农民的非农生计稳定性等级普遍很低,低等级类比重都在60%以上。城镇化提高了半城镇化农民的收入水平,但不同稳定性非农生计之间的收入情况差异很大。建立城乡居民同工同酬制度和提高福利保障是推进半城镇化农民城镇化的重要举措。
孙晓一徐勇汤青
关键词:稳定性城镇化黄土高原
听年轮讲述气候的故事
2012年
如果你仔细观察木制的课桌或者木制的家具,就会发现在水头的表面有许多漂亮的花纹,这就是树的年轮。这些年轮是怎样形成的呢?
孙晓一
关键词:故事气候木制
陆地表层人类活动强度:概念、方法及应用被引量:138
2015年
人类活动强度是表征人类对陆地表层影响和作用程度的综合指标。在定义陆地表层人类活动强度、建设用地当量等概念的基础上,建立了人类活动强度算法模型和土地利用/覆被类型的建设用地当量系数折算方法,并利用1984-2008年期间6个年份的土地利用数据,对中国进行了实证应用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的人类活动强度变化大致以2000年为界,前期增长相对缓慢,后期增长明显加快,1984年全国的人类活动强度为7.63%,到2008年上升为8.54%。2008年县级单元的人类活动强度按大于27%、16%~27%、10%~16%、6%~10%和小于6%划分为高、较高、中等、较低和低5个等级,其空间分布格局大致以贺兰山—龙门山—景洪线为界分为东、西两个部分。东部是高、较高和中等类型的集中分布区,低和较低类型呈条带状分布于山地、丘陵区;西部以低和较低类型为主体,在甘肃河西走廊、青海东部及新疆天山南北坡有零散的中等和较高类型分布。
徐勇孙晓一汤青
关键词:人类活动强度
芦山地震灾后重建地区土地资源安全评价被引量:12
2015年
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土地资源安全评价是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的基础性工作之一,为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依据。针对灾后重建地区土地资源安全评价的特殊性,本文以芦山地震灾后重建地区为例,综合考虑地质条件与灾害危险性、水土资源条件、生态环境等3大类要素及8个评价因子,构建了芦山地震灾后重建地区土地资源安全评价模型,并利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对栅格单元和行政单元的土地资源安全进行了评价和分级。结果表明:属于安全类的土地面积为2409.30 km2,占灾区土地总面积的5.63%,主要分布于灾区东部的山前平原区,这类区域应该被视为灾后重建选址的首选区域,较安全类可以作为安全类区域的补充选择,而一般安全类在作为灾后重建选址的备选区域时应做好充分的防护措施;灾区21县中仅有6个县的土地资源安全指数大于0.60,它们均位于灾区东部的山前平原区;在属于极重灾区和重灾区的6县中,只有名山区具有较高的土地资源安全指数(0.76),可重建土地面积为468.33 km2,且其人均可重建土地面积也相对较高,应作为极重灾区和重灾区灾后异地重建进行大规模人口集聚、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的首选区域。本研究提出的评价模型适应于具有同类地质灾害的研究区域,也可以为具有相似地质、地形和资源环境条件的区域开展研究提供参考。
汤青徐勇董晓辉李扬刘艳华孙晓一
关键词:土地资源安全灾后重建地理信息系统
宁南山区特色农业发展模式探讨被引量:14
2013年
发展特色农业对我国西部的农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宁夏南部山区生态农业建设的重要途径。在总结宁南山区特色农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特色农业的主要效益目标和应注意的问题。从生产要素和产业化两方面探讨了宁南山区的特色农业发展模式,提出了区位农业模式与创新组织结构模式相结合、示范农业模式与市场主导模式相结合、工程农业模式与企业带动模式相结合的发展思路。宁南山区的特色农业发展应推广这三种模式,以促进特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推动生态农业建设和实现农业结构调整。
孙晓一汤青徐勇党丽娟
关键词:特色农业
中国居民收入差距及空间分异特征被引量:17
2015年
利用2010年城镇居民收入、农村居民收入和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以县级行政区为数据单元,从城乡、城镇、农村以及整体不平等性等4个方面测算和分析了我国居民收入的区域差距及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2010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甚大,城镇居民收入和农村居民收入的空间差异特征十分显著,总体基尼系数和城镇基尼系数都在国际警戒线以上。城乡居民收入绝对差距空间分布呈现为北小南大、东小西大的特点,相对差距的空间分布大致与我国地形三大阶梯的走势一致;城镇居民收入从东部沿海向西北大致呈现为高—低—中—低的分布格局,农村居民收入空间分布呈现出北方沿边境地区和东部及东南部沿海地区高、两者之间低的格局;居民收入不平等问题突出,总体基尼系数为0.4764、城镇基尼系数为0.468、农村基尼系数为0.3703。缩小收入差距依然是今后我国各级政府必须采取有效措施的紧迫问题。
孙晓一徐勇刘艳华
关键词:收入差距空间分异基尼系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