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晓劼

作品数:9 被引量:34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创新人才工程项目河南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灌注
  • 3篇血管
  • 3篇再灌注
  • 3篇缺血
  • 3篇脑梗
  • 3篇脑梗死
  • 3篇急性
  • 3篇急性期
  • 3篇急性期脑梗死
  • 3篇梗死
  • 3篇超急性
  • 3篇超急性期脑梗...
  • 3篇成像
  • 2篇鼠脑
  • 2篇鼠脑缺血再灌...
  • 2篇缺血再灌注
  • 2篇脑缺血
  • 2篇脑缺血再灌注
  • 2篇大鼠脑
  • 2篇大鼠脑缺血

机构

  • 5篇郑州大学第一...
  • 2篇郑州大学
  • 2篇中国中医科学...
  • 1篇河南省洛阳正...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8篇孙晓劼
  • 6篇程敬亮
  • 5篇邓军
  • 2篇任华
  • 2篇张毅
  • 2篇张勇
  • 1篇张海萍
  • 1篇崔晓琳
  • 1篇王文生
  • 1篇金焱
  • 1篇任翠萍
  • 1篇任翠萍
  • 1篇李金霞
  • 1篇高雪梅
  • 1篇刘予东
  • 1篇杨运俊
  • 1篇张焱
  • 1篇张焱
  • 1篇曹建书
  • 1篇于晓晶

传媒

  • 3篇临床放射学杂...
  • 3篇郑州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0
  • 1篇2008
  • 5篇2005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超急性期脑梗死多排CT灌注成像的实验研究
目的:脑血管病是人类第三大致死原因,为中老年人致残的首位原因。在我国,缺血性脑梗死是最常见的脑血管病。发病后6h之内的缺血性脑梗死为超急性期脑梗死。这一时期,在严重缺血区与正常脑组织之间,存在处于低灌注状态的缺血半暗带(...
孙晓劼
关键词:脑梗死CT灌注成像缺血半暗带X线计算机
文献传递
胸椎骨质增生引起邻近肺组织局灶性纤维化的CT诊断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胸椎骨质增生是否能引起邻近肺组织的局灶性纤维化。方法回顾性分析常规胸部CT检查显示胸椎骨质增生患者401例,观察骨质增生的厚度、方向以及骨赘邻近胸膜下肺组织有无局灶性改变。将肺间质改变的形态分为3型:I型磨玻璃密度影、Ⅱ型网格状影、Ⅲ型线状影,各型与胸椎骨质增生厚度的关系、局灶性肺间质改变的发生率行卡方检验。对以往曾行胸部CT检查者记录局灶性肺间质病变的形态变化情况,9例患者同时行仰、俯卧位CT检查。结果401例胸椎骨质增生者中,350例(87.3%)突向右或右前方;142例(35.4%)(165个病灶)伴邻近胸膜下局灶性肺间质改变。局灶性肺间质改变的发生率随骨质增生厚度的增加而增高(增生厚度〈5mm为7.4%,5~10mm为38.6%,〉10mm为70.9%),三者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X2=134.981,P〈0.001)。同时行俯卧位CT检查的9例局灶性肺间质改变均未消失。有CT随访资料者27例,其中随访有变化者8例(3~29个月),无变化者19例(1周-41个月)。结论胸椎骨质增生的机械压迫能导致邻近肺组织局灶性纤维化,增生厚度越大局灶性肺纤维化的发生率越高,骨质增生引起的局灶性肺纤维化无需治疗或进一步检查。
任华张海萍李金霞孙晓劼王文生张毅于晓晶
关键词:肺纤维化局灶性
MRI和SCT新技术对超急性期脑梗死诊断和再灌注的实验和临床应用研究
程敬亮崔晓琳刘予东高雪梅孟炯王梅云张勇杨运俊邓军孙晓劼
该研究为临床应用研究。项目自2003年3月开始,至2007年3月结束,历时四年。主要研究内容为:1.建立超急性期脑梗死与再灌注损伤实验动物模型;2. 探讨超急性期脑梗死和再灌注损伤不同时相MR扩散加权成像、灌注加权成像和...
关键词:
关键词:超急性期脑梗死再灌注损伤动物实验
磁共振扩散和灌注加权成像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评价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探讨应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和灌注加权成像(PWI)评价改良线栓法制作的大鼠大脑中 动脉阻塞(MCAO)和再灌注模型的可行性。方法:1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2只、持续性缺血组5只、缺 血0.5h再灌注组5只。各组于术后0.5h及1h分别行DWI、PWI扫描,测量DWI上异常信号面积,并绘制PWI 信号强度 时间曲线。结果:DWI和PWI上A组未见异常信号,B组和C组手术侧均见有异常信号,且B组术后1h 的异常信号范围比0.5h时的异常信号范围大(P<0.05),C组术后1h的异常信号范围较0.5h时的异常信号范 围显著缩小(P<0.05)。MCAO后患侧信号强度 时间曲线峰值下降幅度较对侧小,再灌注后下降幅度增大。结 论:DWI和PWI可客观评价改良线栓法大鼠MCAO及再灌注模型效果。
程敬亮冯敢生孔祥泉邓军孙晓劼
关键词:扩散加权成像灌注加权成像脑缺血再灌注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血管源性水肿与血脑屏障开放相关性的MRI评价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探讨脑缺血再灌注后血管源性水肿和血脑屏障(BBB)开放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雄性Wistar大 鼠6只,采用线栓法制作局灶性脑缺血2h再灌注6h模型,应用T2WI和增强T1WI分别对血管源性水肿和BBB开 放进行动态监测。分别测量再灌注前(0h)和再灌注后1h、2h、3h、4h、5h及6h感兴趣区(ROI)的信号强度,计 算其在T2WI上的信号强度变化率(Rc)和在T1WI上的强化率(Re),并分析Rc、Re之间的相关性。结果:Rc比Re 先升高,在Re开始出现升高前Rc、Re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Re升高后Rc、Re之间具有高度的相关性,且T2WI 和增强T1WI上高信号出现的部位及范围相互吻合。结论: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血管源性水肿和BBB开放之 间具有相关性,利用增强MRI评价早期BBB轻度开放的敏感性有限。综合运用T2WI和增强T1WI检测脑缺血再 灌注损伤能够获得更丰富的信息。
邓军程敬亮张勇张敏孙晓劼陈伟任翠萍张焱
关键词:脑缺血血管源性水肿血脑屏障
多排CT灌注成像对大鼠超急性期脑梗死的诊断价值
2005年
目的:探讨多排CT灌注成像(CTPI)技术对大鼠超急性期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雄性SD大鼠50 只,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实验组40只。实验组按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后0.5h、1h、2h、3h、6h均分为5个 时点,每个时点8只;对照组也分为5个时点,每个时点2只。2组采用GELightSpeed16排CT机于MCAO后各时 点行灌注扫描,分别计算脑血流量(CBF)图、脑血容量(CBV)图、平均通过时间(MTT)图。在三色的功能图像上画 取双侧对称性兴趣区(ROI),获得病灶侧与对侧脑组织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值,计算CBF的绝对值和相对值。比较 CBF、CBV、MTT成像结果与TTC染色结果并分析2者间的相关性。结果:对照组各参数图均未见异常灌注区,TTC 染色显示双侧大脑半球对称性红染。实验组各参数图均可见缺血梗死区域。MACO后各时点CBV图中的低灌注 体积与CBF图核心区体积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TC染色梗死体积与CBF核心区、CBV异常灌注区 体积均呈正相关较低(r=0.960,P<0.01;r=0.911,P<0.01);TTC染色梗死体积与MTT异常灌注区体积相关性 较低(r=0.800,P<0.01)。结论:16排CTPI可早期发现梗死病变,能全面显示并可量化梗死和缺血半暗带的部 位、范围和程度,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个性化信息。
孙晓劼程敬亮黄平波邓军左景华于红光王勇
关键词:脑梗死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灌注成像
颈胸段椎管硬膜外血管脂肪瘤一例被引量:2
2005年
孙晓劼程敬亮邓军任翠萍张焱赵艺蕾
关键词:血管脂肪瘤颈胸段病理证实青年人小血管椎管内
CTA对颅内动脉开窗畸形的诊断价值被引量:20
2010年
目的了解颅内动脉开窗畸形的CT血管成像(CTA)表现、检出率以及好发部位,探讨开窗畸形与动脉瘤之间的关系。资料与方法搜集行颅颈CTA检查的412例患者资料,将原始图像经工作站处理,得到容积重组(VR)和最大密度投影(MIP)图像,综合分析各组图像对于血管异常的显示情况。结果 412例中,颅内动脉开窗畸形41例,共计44处,位于前交通动脉区23处(5.6%),基底动脉区18处(4.4%),椎动脉颅内段2处(0.5%),大脑中动脉1处(0.2%)。48例动脉瘤患者的开窗畸形发生率与364例无动脉瘤者的开窗畸形发病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TA可清楚显示颅内动脉开窗畸形,检出率为10.7%(44/412),好发部位为前交通动脉区、基底动脉,开窗畸形与动脉瘤之间并不存在明确的关系。
孙晓劼程敬亮金焱任华曹建书张毅王革
关键词:开窗畸形颅内动脉血管造影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