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CT
  • 1篇动脉
  • 1篇多时相
  • 1篇血管成像
  • 1篇血管成像技术
  • 1篇血栓
  • 1篇血压
  • 1篇影像
  • 1篇影像诊断
  • 1篇治未病
  • 1篇体层摄影
  • 1篇头颅
  • 1篇头颅CT表现
  • 1篇气管
  • 1篇中医
  • 1篇中医治未病
  • 1篇主动脉
  • 1篇主动脉夹层
  • 1篇憩室
  • 1篇未病

机构

  • 5篇中国中医科学...

作者

  • 5篇孙蓓
  • 1篇张晋
  • 1篇赵全利
  • 1篇任军华
  • 1篇孙其伟
  • 1篇张毅
  • 1篇郑靖铁
  • 1篇金焱
  • 1篇刘小青
  • 1篇张燕华
  • 1篇赵亚春
  • 1篇王革
  • 1篇刘月梅
  • 1篇贺文

传媒

  • 2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放射学实践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陕西中医药大...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4
  • 2篇2012
  • 1篇1999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中医治未病“五位一体”健康管理模式对高血压伴超重患者干预研究被引量:7
2022年
目的探讨中医治未病“五位一体”健康管理模式对社区民居体重、血压及体质等的干预效果及模式建立研究。方法选取北京市海淀区6家治未病基地的高血压伴超重或肥胖患者,进行三个月“五位一体”综合干预,记录干预前后的身体质量指数、体质、心理测评、中医体质辨识等指标数值。结果干预后受试者在体重、BMI、心理状态、偏颇体质、反应适能等方面有明显改善(P<0.05),心肺功能、体脂百分比、血压变化与其依从性相关,依从性高者心肺功能明显改善,体脂百分比下降,结果变化有统计学意义,并且血压较前稳定,依从性差者无明显变化。结论中医治未病“五位一体”健康管理模式可明显降低患者体重、BMI,提高心肺耐力值,稳定血压及逆转高血压前期状态,提高高血压知晓率、控制率、达标率。
张晋宋昌梅尹超群刘小青孙蓓赵全利任军华刘月梅孙其伟
关键词:高血压肥胖中医治未病健康管理
气管小憩室CT表现被引量:10
2014年
目的:分析气管小憩室的CT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81例气管小憩室的CT表现及42例随访病例的CT改变。结果:81例气管小憩室均位于气管右后方6-7点处。81例气管小憩室中,类圆形75例,三角形3例,不规则形3例。81例共86个小憩室,其中单发者73例(73个),多发者8例(13个)。86个气管小憩室平均最大径为2.2mm。本组86个小憩室中64个可见开口与气管相通(64/86),41个窄开口使小憩室呈瓶颈样改变(41/64),23个宽开口使小憩室呈凹槽样改变(23/64)。42例随访病例的CT表现:小憩室消失1例,小憩室变大7例,小憩室生成7例,小憩室消失后再度出现3例。结论:CT能准确清晰显示气管小憩室的形态、位置、数目、大小和开口。典型的气管小憩室形态改变为烧瓶状和凹槽状。通过CT可观察到气管小憩室的发生、发展、消失及消失后再生的复杂过程。
赵亚春贺文金焱孙蓓张毅王革
关键词:憩室气管
儿童脑性瘫痪头颅CT表现(附100例分析)
1999年
临床资料与方法收集1994年4月至1996年12月100例脑性瘫痪儿,男61例,女39例。年龄6个月~12岁。使用ELSCINT2400elect全身CT机,以听眦线为基线扫描,层厚、层距均为10mm,连续向上扫9层,不合作者于扫描前半小时口服10%...
郑靖铁张燕华孙蓓
关键词:脑性瘫痪儿童CT病例分析
16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在影像诊断主动脉夹层中的价值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对主动脉夹层患者应用16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进行影像学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10年1~12月我院收治的24例主动脉夹层患者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16排螺旋CT胸腹联合平扫以及增强扫描,使用MIP(大密度投影)、MPR(多平面重组)、SSD(表面遮盖显示)和VR(容积再现)等方法进行三维重建。结果 24例患者通过16排螺旋CT扫描后显示出9例为Ⅰ型,6例为Ⅱ型,9例为Ⅲ型,MPR和VR都能够显示出患者的真假腔以及假腔内有大小不等的腹壁血栓。结论 16排螺旋CT血管成像的优势在于扫描速度快、无创、空间分辨率提高和时间分辨率的提高,可以在患者一次闭气的情况下完成整个扫描过程。所得成像清晰,为临床诊断提供了详尽的信息。
孙蓓
关键词:16排螺旋CT血管成像主动脉夹层
多时相增强CT对肾静脉主干血栓的诊断
2012年
目的探讨和研究多时相增强CT对肾静脉主干血栓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来收治的13例典型肾静脉血栓患者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均不同程度表现出患侧肾脏体积明显增大的现象,但相较对侧正常肾脏而言并无明显形态改变,肾实质密度降低且肾蒂增粗。动态增强的CT检查结果显示,本组患者中均存在明显的肾静脉血栓充盈缺损的影像,包括3例患者存在下腔静脉明显血栓影,位置处在肾静脉的入下腔静脉部位。此检测结果与肾静脉血管造影的检查结果相符合。结论多时相增强CT对肾静脉主干血栓的诊断准确性好,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孙蓓
关键词:血栓体层摄影CT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