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孟昊

作品数:15 被引量:180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天文地球
  • 5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9篇盆地
  • 4篇孔隙
  • 4篇沉积相
  • 3篇延长组
  • 3篇四川盆地
  • 3篇孔隙结构
  • 3篇格架
  • 3篇鄂尔多斯盆地
  • 3篇层序
  • 3篇层序格架
  • 3篇储层
  • 3篇川西坳陷
  • 2篇地质
  • 2篇地质建模
  • 2篇须家河组
  • 2篇阴极发光
  • 2篇三叠
  • 2篇三叠统
  • 2篇上三叠统
  • 2篇深埋

机构

  • 13篇中国石油大学...
  • 8篇中国石油大学...
  • 3篇中国石油
  • 2篇成都理工大学
  • 2篇西南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国石化
  • 1篇贵州天然气能...
  • 1篇中海石油(中...

作者

  • 15篇孟昊
  • 11篇钟大康
  • 6篇孙海涛
  • 6篇任影
  • 5篇杨喆
  • 4篇毛亚昆
  • 4篇杨宪彰
  • 3篇祝海华
  • 3篇张春伟
  • 3篇朱筱敏
  • 3篇姜振昌
  • 3篇王爱
  • 3篇王点
  • 2篇李卓沛
  • 2篇刘自亮
  • 2篇刘云龙
  • 2篇张鹏
  • 2篇李鑫
  • 2篇郭强
  • 2篇李勇

传媒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古地理学报
  • 1篇地层学杂志
  • 1篇地学前缘
  • 1篇天然气地球科...
  • 1篇地理空间信息
  • 1篇岩性油气藏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8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1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前陆盆地深埋挤压型复杂膏盐岩层识别和分布预测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前陆盆地深埋挤压型复杂膏盐岩层识别和分布预测方法。该方法包括:根据露头数据、钻井数据和测井数据中的岩性垂向变化,保留因沉积环境变化引起的岩性序列,消除构造挤压与断层重复引起的膏盐岩层变形和叠置的序列,建立...
钟大康孙海涛李勇吕惠贤杨宪彰雷刚林陈翀李鑫李超祝海华郭强孟昊毛亚昆任影杨喆李海洋杨强胡小林
文献传递
川西坳陷中段上三叠统须家河组须五段层序格架与沉积相被引量:12
2016年
随着四川盆地非常规天然气勘探开发的进展,在实践中长期被视作烃源岩与盖层的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五段的勘探潜力逐渐受到重视。综合研究野外露头、岩芯、测井、地震等地质资料,结合前人对四川盆地须家河组的认识成果,依据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建立了川西坳陷须五段层序格架:将须家河组确定为一个巨旋回,须四段—须六段确定为一个超长期旋回,须五段确定为一个长期旋回,并将其细分为三个极不对称的中期旋回。通过野外露头与岩芯观察认为,须五段沉积时研究区处于三角洲前缘远端—滨浅湖的低能环境,特征为水体浅、河流能量弱、供砂不足,使得三角洲砂体以河口坝、远砂坝为主,水下分流河道常在短暂推进后快速退缩,三角洲末端常被波浪作用改造为滩坝沉积。须五段沉积相带的展布受层序演化的控制,6个中期基准面半旋回中,MSC1上升半旋回、MSC2上升半旋回和MSC3下降半旋回的三角洲砂体较为发育。
孟昊钟大康李卓沛刘云龙赵靖杨越东
关键词:层序格架沉积相须家河组川西坳陷
渤海湾盆地渤中坳陷渤中25-1油田古近系沙河街组沙二段沉积相及演化被引量:15
2016年
渤中25-1油田位于渤海湾盆地渤中坳陷南部,其主力油层为古近系沙河街组沙二段。在岩心观察的基础上,结合测井、录井及地震资料综合分析,认为沙二段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和湖泊2种沉积相类型;由于距离物源较远,研究区内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和滨浅湖亚相。沙二段沉积时的古地貌北高南低,早期水体较浅,主要发育由西南部低洼处向东北部隆起区超覆的滨浅湖滩坝砂体;随着构造沉降、水体加深,来自西南物源的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砂体向东北方向不断推进,最终占据了研究区的主体,滩坝砂体则逐渐萎缩至消亡;沙二段沉积末期,研究区西部BZ25-1-1井区发生局部构造抬升遭受剥蚀,导致该井区完全缺失沙二段,周边井区也有不同程度的厚度缺失。
孟昊钟大康李超周军良秦刚刘云龙刘珂茹
关键词:渤海湾盆地渤中坳陷沙二段沉积相
开放性地质空间数据库的设计与应用被引量:5
2012年
使用ArcGIS及Access软件设计了开放性地质空间数据库,高效地管理沉积盆地中的海量地质数据,将地质属性数据、地理空间数据、地质图件等在空间位置上有机地结合起来。实践证明,开放性空间数据库可以有效地管理、交流、分析、提取、更新地质信息,在古地理研究中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随着地质数据的逐渐增加,其适用性、效率性、直观性愈加显著,古地理研究成果逐步接近准确。
李斌朱筱敏孟昊阮壮
关键词:ARCGIS古地理
川西坳陷须五段陆相页岩层系储层特征及对含气性的控制作用被引量:12
2016年
四川盆地陆相领域页岩层序发育,但其内部发育复杂的岩性及组合关系、非均质性强、储层特征不明,制约了油气勘探开发的进程。本文研究通过大量的全岩X衍射、场发射扫描电镜、高压压汞、等温吸附等实验方法,从岩石学特征、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及物性特征等方面,对川西坳陷上三叠统须五段陆相页岩须五段储层地质特征进行研究,并分析影响储层发育的主要地质因素,同时阐明储层地质特征对天然气赋存状态和含气量大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须五段储层在垂向上形成富砂型、互层型和富泥型3种叠覆式储层结构;储层均致密化严重,但泥页岩储集物性优于粉砂岩和细砂岩;水动力条件较弱的三角洲远端到滨浅湖的沉积环境和强烈的成岩作用导致须五段储层原生孔隙及粒间溶孔基本不发育,对储集性能起主要贡献的为泥页岩中发育大量片状晶间孔、有机质孔及微裂缝,因此泥页岩是须五段的最有利储层。须五段天然气为吸附气与游离气的混合气体,但以吸附气为主,吸附气含量占总含气量的84.9%。天然气赋存状态和含气量大小受控于储层的岩性、微观孔隙结构和储层的物性。
陈冬霞刘雨晨庞雄奇钟大康孟昊熊亮
关键词:储层特征川西坳陷孔隙结构特征
一种致密储层微观孔隙结构评价与储层分类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致密储层微观孔隙结构评价与储层分类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分析储层成因及岩石学特征,确定相类型、成分等;分析储层物性特征;观察储层储集空间特征,确定孔隙类型、面孔率等;高压压汞法、氮气吸附法测量储层孔隙...
钟大康孙海涛孟昊毛亚昆李卓沛张春伟张鹏杨喆任影杨宪彰王点刘云龙闫婷王爱姜振昌周煜哲
文献传递
川南地区三叠系须家河组致密砂岩孔隙类型及物性控制因素被引量:44
2014年
通过普通及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岩心物性及压汞数据等资料,研究了川南地区须家河组致密砂岩储层的孔隙类型和物性特征,并探讨了孔隙发育类型、孔-渗关系控制因素及砂岩物性空间变化与沉积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川南地区须家河组以原生粒间孔发育为特征,次为溶蚀孔隙和晶间微孔,渗透率随孔隙度增加呈迅速增加—稳定—再次增加的三段式分布,主要原因是绿泥石、伊利石胶结物的生长抵消了孔隙度增加对渗透率的贡献。平面上,砂岩物性的变化与沉积条件密切相关:短距离搬运或沉积水动力弱的砂岩成分及结构成熟度差,物性差;长距离搬运且沉积于强水动力条件的砂体孔隙发育。纵向上,单一河道砂体的中-中下部物性好于顶、底部,原因是河道沉积时水动力由强变弱,砂体中部成分、结构成熟度好于顶、底部,这也导致了砂体内部成岩作用的非均质性,并最终影响了孔隙的纵向分布。
祝海华钟大康张亚雄孙海涛杜本强孟昊张春伟杨喆
关键词:孔隙类型物性特征致密砂岩须家河组四川盆地
四川盆地东部寒武系龙王庙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被引量:22
2016年
在野外露头和镜下薄片研究的基础上,对四川盆地东部龙王庙组碳酸盐岩样品的主、微量元素和碳、氧同位素的组分含量、比值特征等地球化学指标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龙王庙组19个碳酸盐岩样品的CaO含量高,集中在47.6%~68.3%之间,平均为59.09%;MgO含量变化大,分布在0.65%~12.8%之间,平均为6.17%;Na_2O含量高,集中在0.89%~3.14%之间,平均为1.15%;K_2O含量较高,分布在0.03%~2.06%之间,平均为0.43%;相较于同期海水,δ^(13)C值明显偏正,分布在-1.533‰~0.908‰之间,δ^(18)O值明显偏负,分布在-4.957‰^-9.916‰之间,且两者不具相关性。进一步分析MgO/CaO、Sr/Ba、1000×(Sr/Ca)、V/(V+Ni)等特征元素的比值及古盐度"Z"值、古温度"t",发现龙王庙组为干热气候、贫氧—缺氧环境下形成的亚热带陆棚(离岸一定距离)沉积;沉积过程中,古气候、古水深、古盐度等表征参数均呈多段式变化,沉积晚期大气淡水作用显著,中期气候最为干热、水深最低、盐度最高,是四川盆地东部白云岩油气储集层最有利的发育时期。
孟昊任影钟大康高崇龙高宙王点姜杨锦丰李谨杰
关键词:四川盆地寒武系地球化学沉积环境
前陆盆地深埋挤压型复杂膏盐岩层识别和分布预测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前陆盆地深埋挤压型复杂膏盐岩层识别和分布预测方法。该方法包括:根据露头数据、钻井数据和测井数据中的岩性垂向变化,保留因沉积环境变化引起的岩性序列,消除构造挤压与断层重复引起的膏盐岩层变形和叠置的序列,建立...
钟大康孙海涛李勇吕惠贤杨宪彰雷刚林陈翀李鑫李超祝海华郭强孟昊毛亚昆任影杨喆李海洋杨强胡小林
文献传递
川东及其周缘地区下寒武统龙王庙组储集层特征与控制因素被引量:17
2015年
根据薄片、阴极发光、扫描电镜、岩石物性等分析化验资料以及测井资料,对川东及其周缘地区下寒武统龙王庙组储集层特征与控制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龙王庙组储集层岩性主要为颗粒碳酸盐岩,其次是粉—细晶白云岩。(2)龙王庙组储集层储集空间主要为粒间(溶)孔、晶间(溶)孔、粒内溶孔,构造缝和溶蚀缝发育;储集层基质孔隙度值和渗透率值低,平均值分别为4.25%和6.25×10-3μm2,储集层类型包括孔隙型和裂缝—溶孔型2种。(3)龙王庙组储集层的形成和分布可能受到沉积作用、成岩作用、埋藏过程等3种控制因素的共同影响:沉积作用提供了储集层发育的地质基础;成岩作用是影响储集层发育的关键因素;埋藏方式影响储集层的最终形成,是川东地区龙王庙组储集层质量差于川中及川东南地区的原因之一。(4)综合储集层的岩性、物性、厚度及分布范围,认为川东及其周缘地区龙王庙组储集层以局限台地内滩体最为有利,局限潮坪次之。
任影钟大康高崇龙孙海涛孟昊胡小林姜振昌王爱
关键词:四川盆地下寒武统储集层特征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