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玲
- 作品数:17 被引量:204H指数:8
- 供职机构: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山东省中医药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 NIRS结合化学计量学技术无损鉴别头孢菌素类粉针剂
- 2012年
- 目的利用NIRS结合化学计量学技术建立一种简单有效的鉴别头孢菌素类粉针剂的方法。方法收集8种常见头孢菌素类粉针,采集其近红外漫反射光谱,用化学计量学方法对光谱进行处理和判别分析。结果采用一阶导数+矢量归一化预处理后所建立的模型可有效的对8种头孢类粉针进行识别。结论 NIRS可以实现头孢菌素类粉针剂的无损快速判别,为头孢类粉针的鉴别提供了一种简便可行的参考方法。
- 王海敏尹玲梁晓燕李振山耿涛
- 关键词:近红外光谱
- 益气活血方对心肌梗死大鼠冠状动脉内皮细胞损伤的影响被引量:10
- 2017年
- 目的 探讨益气活血方对心肌梗死大鼠冠状动脉内皮细胞损伤的影响。 方法 选取8周龄、健康、雄性无特定病原体级大鼠,采用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或打松结的 方法建立心肌梗死模型和假手术模型(假手术组,20只);将心肌梗死模型大鼠完全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通心络组、培哚普利组及中药组,每组各23只。假手术组于其他组造模 第1天灌胃给予无菌蒸馏水,模型对照组于造模第1天灌胃给予无菌蒸馏水,通心络组于造模第1天灌胃给予通心络0.25 g/kg,培哚普利组于造模第1天灌胃给予培哚普利0.4 mg/kg ,中药组于造模第1天灌胃给予益气活血方25 g/kg;各组大鼠均采用等容积给药,以无菌蒸馏水调和。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5组大鼠造模7、28 d后血清一氧化氮、内皮素1、 前列环素、血栓素A2、可溶性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EPCR)、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TM)水平;采用Trizol法提取心肌组织总RNA,通过聚合酶链反应检测EPCR、TM mRNA表达水平, 比较各组间的差异。 结果 造模7、28 d后,模型对照组血清内皮素1、血栓素A2、TM、EPCR水平及心肌组织TM mRNA、EPCR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造模7 d: (15.8±1.7)ng/L比(5.3±1.2)ng/L,(27.1±2.5)ng/L比(10.7±0.8)ng/L,(99±8)ng/L比(53±10)ng/L,(351±27)ng/L比(221±21)ng/L,(1.86±0.98)比( 1.21±0.23),(2.09±0.61)比(1.53±0.11);造模28 d:(15.6±2.3)ng/L比(6.3±1.7)ng/L,(21.7±7.5)ng/L比(9.6±2.7)ng/L,(110±11)ng/L比(66±8) ng/L,(399±36)ng/L比(205±27)ng/L,(3.71±1.22)比(1.24±0.32),(4.09±1.36)比(1.49±0.29)](P<0.01),血清一氧化氮、前列环素水平明显低于假手术 组[造模7 d:(18.6±3.3)ng/L比(30.2±2.6)ng/L,(121±19)ng/L比(187±20)ng/L;造模28 d:(15.2±3.0)ng/L比(31.4�
- 耿涛尹玲梁晓燕
- 关键词:益气活血方冠状动脉微循环内皮损伤
- 美罗培南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对3种多重耐药革兰氏阴性杆菌的抗菌活性研究被引量:9
- 2017年
- 目的:研究美罗培南(MPN)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SCF)对3种多重耐药(MDR)革兰氏阴性杆菌的抗菌活性。方法:收集2016年1-12月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患者的痰、血、尿、腹水或引流液标本,从中分离得到的MDR-大肠埃希菌(EC)、MDR-肺炎克雷伯菌(KPN)、MDR-鲍曼不动杆菌(AB)各50株,采用琼脂稀释法、棋盘法测定MPN、SCF、MPN+SCF对MDR-EC、MDRKPN、MDR-AB的半数抑菌浓度(MIC_(50))、90%抑菌浓度(MIC_(90))及平均抑菌浓度(MIC_G),计算联合抑菌浓度(FIC)指数,采用K-B纸片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MPN单用时MDR-EC、MDR-KPN、MDR-AB的MIC_G分别为36.82、82.45、34.32μg/mL,SCF单用时MDR-EC、MDR-KPN、MDR-AB的MIC_G分别为42.14、112.67、24.11μg/mL,MPN+SCF时MDR-EC、MDR-KPN、MDR-AB的MIC_G分别为25.97、56.64、11.36μg/mL,MDR-EC、MDR-KPN中的MIC_G为MPN+SCF0~0.5(78.00%)、>0~0.5(72.00%)、>0.5~1.0(82.00%)。结论:MPN联合SCF可有效提高对MDR-EC、MDR-KPN、MDR-AB等MDR革兰氏阴性杆菌的抗菌活性,且两药联用具有协同作用。
- 刘燕琳宋传杰尹玲梁晓燕张晗李长征
- 关键词: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多重耐药革兰氏阴性杆菌抗菌活性
- 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成本—效果分析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对埃索美拉唑与奥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Hp阳性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成本-效果分析。方法将83例胃幽门螺杆菌(Hp)阳性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埃索美拉唑三联组(A组,n=46)和奥美拉唑三联组(B组,n=37),分别给予埃索美拉唑和奥美拉唑为主的三联疗法,疗程结束后4周复查胃镜并检测Hp,观察两组患者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愈合率和Hp的根除率,同时于用药第1,2,3,7d观察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并运用药物经济学成本-效果分析法对两组治疗方案进行分析。结果80例患者完成试验,埃索美拉唑三联组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愈合率为90.9%(40/44),Hp根除率为84.1%(37/44);奥美拉唑三联组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愈合率为88.9%(32/36),Hp根除率为80.6%(29/36)。经比较两组溃疡愈合率和Hp根除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第1天和第2天症状缓解率分别为38.6%和63.6%,高于B组的13.9%和36.1%(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55%和5.56%。结论从药物经济学角度看,在埃索美拉唑和奥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中,埃索美拉唑三联疗法较佳。
- 李振山尹玲尹玲王少华
- 关键词:埃索美拉唑奥美拉唑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 新型降糖药DPP-4抑制剂研究进展被引量:19
- 2016年
- 二肽基肽酶-4(dipeptidyl peptidase-4,DPP-4)是研发新型降糖药物的热门靶点。目前,已经发现许多DPP-4抑制剂,其中一些化合物已经进入临床应用。本文介绍了DPP-4抑制剂在降糖药中的地位及作用机制,综述了近年来不同结构类型DPP-4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 陈文文党和勤耿涛王彦辉刘燕琳尹玲李振山
- 关键词:DPP-4抑制剂
- 2016年我院住院药房麻醉药品使用情况分析被引量:7
- 2018年
- 目的为医疗机构麻醉药品的科学管理和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从医院管理信息系统(HIS)中调取2016年我院住院患者麻醉药品使用数据,对其消耗量、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序号比(B/A)、日均费用(DDC)和各科室使用量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硫酸吗啡缓释片、磷酸可待因片和盐酸羟考酮缓释片(10 mg)的消耗量稳居前3位。注射用盐酸瑞芬太尼、枸橼酸舒芬太尼和盐酸羟考酮缓释片(10 mg)的销售金额居前3位。注射用盐酸瑞芬太尼、枸橼酸舒芬太尼和盐酸吗啡注射液的用药频度居前3位。注射用盐酸瑞芬太尼、枸橼酸舒芬太尼和盐酸布桂嗪注射液的序号比值均等于1,同步性较好,其他药品均有偏差。枸橼酸舒芬太尼注射液的日均费用值最高,磷酸可待因片的最低。我院有56%的科室使用了麻醉药品,但主要集中在肿瘤科,其使用量占我院总消耗量的67.49%。结论我院麻醉药品品规齐全,能够满足临床需求,应用基本合理。
- 尹玲张秀珍陈文文刘燕琳耿涛党和勤
- 关键词:麻醉药品限定日剂量
- 含鱼油脂肪乳比较中长链脂肪乳在早产儿肠外营养治疗中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
- 陈文文李振山尹玲张厚莉耿涛刘燕琳党和勤
- 替格瑞洛片致严重呼吸困难1例被引量:2
- 2019年
- 1临床资料患者,女,73岁,因“心前区不适2 d,突发胸痛12 h”于2017年11月21日送我院急诊,行心电图检查示“窦性心律,前壁导联V1-V3 Q波,ST段抬高”,遂以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收入CCU。患者既往高血压病史,血压最高200/120 mmHg,不规律口服降压药物治疗,血压控制不佳。对“青霉素、链霉素”过敏,否认食物过敏史。入院时生命体征:体温36.8℃,脉搏79次/分,呼吸16次/分,BP:128/65 mmHg(1 mmHg=0.133 kPa)。
- 尹玲党和勤刘燕琳张秀珍高洁耿涛
- 利用海洋微藻发酵生产二十二碳六烯酸的研究被引量:9
- 2005年
- 综述利用海洋微藻发酵生产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的研究背景、DHA生产菌的种类和培养、DHA高产菌种的选育方法及影响DHA发酵生产的因素等。目前DHA产品主要来源于深海鱼油,但由鱼油提取DHA存在诸多弊端,影响DHA的产量和质量,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而利用海洋微藻发酵生产DHA则可弥补不足,前景广阔。
- 刘燕琳石峰尹玲梁晓燕
- 关键词:二十二碳六烯酸多不饱和脂肪酸海洋微藻发酵生物技术
- 药学干预对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的效果研究被引量:6
- 2019年
- 目的探讨Ⅰ类切口手术预防应用抗菌药物药学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764例Ⅰ类切口手术出院患者为对照组;选取本院2014年2001例Ⅰ类切口手术出院患者为试验组,对试验组患者预防应用抗菌药物进行药学干预,对比干预前后两组患者抗菌药物预防应用情况。结果试验组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率、品种选择合理率、给药时机合理率、给药疗程合理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年手术切口感染率无差异。结论药学干预能显著提高围手术期合理用药比例。
- 尹玲陈文文刘燕琳张秀珍耿涛党和勤
- 关键词:药学干预抗菌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