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尤文肉瘤一例 2010年 患者男,15岁。2007年3月10日因颈肩部疼痛伴右上肢麻木5个月就诊。体检:颈肩部压痛,颈椎活动受限,右手握持力减弱。 郝大鹏 徐文坚 刘吉华 高传平 崔久法关键词:颈椎活动受限 尤文肉瘤 颈肩部疼痛 上肢麻木 基于增强MRI影像组学、深度学习及临床特征构建列线图模型鉴别脊柱结核与化脓性脊柱炎 2025年 目的评价基于增强MRI影像组学、深度学习(DL)及临床特征建立的列线图模型用于鉴别脊柱结核与化脓性脊柱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59例脊柱结核、66例化脓性脊柱炎,筛选可用于鉴别脊柱结核和化脓性脊柱炎的影像组学、DL及临床特征;以logistic回归基于最优特征构建预测模型,并联合以上特征构建列线图模型。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可视化模型鉴别脊柱结核与化脓性脊柱炎的效能。结果列线图鉴别训练集和测试集脊柱结核与化脓性脊柱炎的曲线下面积(AUC)均最高,分别为0.997和0.920。DeLong检验显示列线图模型与临床模型在测试集的AU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而与其他模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列线图模型可为鉴别脊柱结核与化脓性脊柱炎提供最高的总净获益,且其校准度良好。结论基于增强MRI影像组学、DL及临床特征构建的列线图模型用于鉴别脊柱结核与化脓性脊柱炎具有较高效能。 李西瑞 王得志 杨晓楠 李杰 郝大鹏 崔久法关键词:脊柱炎 磁共振成像 滑膜肉瘤CT及MRI特征 被引量:12 2014年 目的探讨滑膜肉瘤CT及MRI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滑膜肉瘤患者的CT(16例)和MRI(10例)特征。结果 14例邻近关节,4例远离关节。18例中,8例发生转移。CT表现:16例肿瘤边界均清晰,其中2例(2/16,12.50%)见瘤周水肿;9例(9/16,56.25%)密度均匀,7例(7/16,43.75%)密度不均,肿瘤实性成分呈等或稍低密度;6例(6/16,37.50%)肿瘤内见钙化;3例(3/3,100%)增强扫描肿瘤轻度强化。MRI:10例肿瘤边界均清晰、见瘤周水肿;8例(8/10,80.00%)T1WI呈等信号,2例(2/10,20.00%)等信号内散在稍高信号;10例(10/10,100%)T2WI均呈高低混杂信号,7例(7/10,70.00%)见"三信号征";9例(9/10,90.00%)见线状低信号分隔。结论滑膜肉瘤CT和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有助于术前诊断。 管帅 郝大鹏 刘学军 崔久法 李强 徐文坚关键词:磁共振成像 腰椎间盘突出症脊神经节受累程度的三维磁共振结构相干稳态成像序列评估 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探讨磁共振三维神经根成像中腰椎间盘突出症相应水平脊神经节(DRG)直径的变化规律。资料与方法选取研究组6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及对照组30例健康志愿者,均在三维磁共振结构相干稳态成像(3D-CISS)序列上测量DRG直径。比较对照组L3~S1水平双侧DRG直径及研究组(包括中央亚组和外侧亚组)突出椎间盘累及水平的双侧DRG直径,分析矢状径指数与DRG直径的相关性。结果对照组L3~S1水平DRG直径呈渐序性增大。中央亚组L3~S1水平DRG直径均较对照组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85^-2.253,P<0.05);外侧亚组患侧L3~S1水平DRG直径较健侧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56~2.432,P<0.05);外侧亚组健侧L3~S1水平DRG直径较对照组相应水平的DRG直径略增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48^-0.981,P>0.05)。矢状径指数与DRG直径大小无明显相关性(r=0.247,P>0.05)。结论 3D-CISS序列重建图像能清晰地显示腰骶神经根(节)的形态变化,并测量其直径大小。 梁慧 崔久法 段峰 郑园园 侯丽花 李洋 郝大鹏关键词:椎间盘移位 基于CT、MRI影像特征等对四肢伴明显动脉瘤样骨囊肿的骨巨细胞瘤与原发性动脉瘤样骨囊肿鉴别诊断的价值 2024年 目的探讨CT、MRI影像特征等对四肢伴明显动脉瘤样骨囊肿的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urs with prominent aneurysmal bone cysts,GABCs)和原发性动脉瘤样骨囊肿(primary aneurysmal bone cysts,PABCs)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四肢GABCs和21例PABCs患者的CT和MRI影像特征,并同时收集患者的年龄和性别,比较两组不同指标间差异,并计算两组患者的年龄、包块横径/纵径比、软骨下骨受累、病变边缘深分叶、包块周围血管影对GABCs及PABCs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包块横径/纵径比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3.956、-2.985,P<0.05),两组患者的软骨下骨受累的比例、病变边缘深分叶的比例、包块周围血管影的比例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年龄、包块横径/纵径比、软骨下骨受累和病变边缘深分叶对GABCs患者诊断的灵敏度分别为75.0%、65.0%、68.0%和80.0%,特异度分别为81.0%、66.7%、81.3%和61.3%。相反,包块周围血管影诊断PABCs的灵敏度为52.4%,特异度为95.0%。结论CT和MRI影像特征中的软骨下骨受累、病变边缘深分叶、包块横径/纵径比高低以及包块周围血管影及患者年龄高低对GABCs和PABCs具有鉴别诊断的价值。 刘建辉 王得志 崔久法 徐文坚关键词:骨巨细胞瘤 磁共振成像 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抗体相关脱髓鞘病与水通道蛋白4抗体阳性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的磁共振特点分析 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探讨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MOG)抗体相关脱髓鞘病与水通道蛋白4(AQP4)抗体阳性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患者头颅磁共振成像(MRI)的病变分布、形态学特征及其在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和青岛大学附属医院2018年9月至2021年6月经临床及血清抗体检测确诊的MOG抗体相关脱髓鞘病患者35例[男性20例,女性15例,年龄31(25,43)岁]和AQP4抗体阳性NMOSD患者36例[男性3例,女性33例,年龄42(29,54)岁],分别纳入MOG组和AQP4阳性组。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前行常规头颅MRI扫描,并记录颅内病变的部位、形态及数量。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两组间不同类型的病灶数量,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不同病灶对于两种疾病的提示意义。结果在22种不同类型的病灶中,共有7种类型的病灶数量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皮质及皮髓质交界病变(OR=21.91,95%CI 3.09~61.69,P<0.05)和幕下周围型白质病变(OR=10.48,95%CI 2.00~18.89,P<0.05)是鉴别MOG组和NMOSD组患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皮质及皮髓质交界病变在MOG组中的发生率为51.4%(18/35),显著高于AQP4阳性组(2.8%,1/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9.02,P<0.01)。幕下周围型白质病变在MOG组中的发生率为31.4%(11/35),显著高于AQP4阳性组(5.6%,2/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31,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显示周围型病变(包括幕上软脑膜炎、皮质脑炎、皮质及皮髓质交界病变、幕下软脑膜炎、幕下软脑膜下脱髓鞘、幕下周围型病变6类病灶)对于提示MOG抗体相关脱髓鞘病颅内病变[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0.93]较仅依据皮质及皮髓质交界病变(AUC=0.75)或中央型病变(幕上脑室旁白质病变、间脑、幕下脑室旁等3类病变,AUC=0.64)具有更高的诊断效能。结论 MOG抗体相关脱髓鞘病较AQP4阳性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颅内病灶的� 吴积宝 吴晓冬 展金峰 董诚 崔久法 刘学军 周锐志 刘松关键词:水通道蛋白4 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 抗体 颅底软骨肉瘤的CT和MRI表现 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探讨颅底软骨肉瘤的CT与MRI表现。方法:回顾分析9例经病理证实的颅底软骨肉瘤的CT与MRI表现。结果:6例普通髓腔型表现为分叶状软组织肿块伴邻近骨质破坏;CT均见到环形或絮状钙化影;MRI表现以长T_1长T_2信号为主的明显混杂信号影,内见长T_1短T_2信号分隔,增强扫描呈"花瓣状"强化。3例黏液型表现为类圆形软组织肿块伴邻近骨质破坏;CT见局限、轻微钙化;MRI表现为明显长T_1长T_2信号为主的轻度混杂信号影,增强扫描呈"蜂窝状"强化。结论:根据颅底软骨肉瘤的影像学表现可以推测其病理学类型,为临床提供更多的信息。 王秀芹 王鹤翔 聂佩 郝大鹏 崔久法 展金锋关键词:软骨肉瘤 颅底肿瘤 磁共振成像 沉痛悼念我国著名放射学家曹来宾教授 2012年 我国著名放射学家、原青岛医学院附属医院放射科主任曹来宾教授因病抢救无效于2012年1月22日凌晨1:30分不幸逝世,享年86岁。曹来宾教授(1926-2012年),山东省昌邑市人,放射学教授。1946年考入山东大学医学院。 徐文坚 刘吉华 冯卫华 崔久法关键词:放射学 科主任 腺泡状软组织肉瘤的MR特点 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探讨腺泡状软组织肉瘤(ASPS)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0例腺泡状软组织肉瘤的MRI表现,重点观察肿瘤血管的部位、形态、信号及肿瘤强化特点。结果 10例T2WI上肿瘤中央区见流空血管,其中7例呈放射状向中心聚集、3例呈散在细枝状。10例流空血管周围伴行高信号,其中5例呈管状、5例呈片状;10例肿瘤周围区呈稍高信号。10例肿瘤周围可见流空血管,其中7例在肿瘤四周包绕。8例肿瘤周围可见高信号血管,其中7例位于上下极。5例接受MR增强扫描,其中4例呈中等强化伴血管样强化,1例呈均匀血管样强化。结论 T2WI上中央区放射状血管流空低信号伴管状、片状(缓慢血流或血窦)高信号的表现,是诊断ASPS的特征性表现。 崔久法 陈海松 侯峰 徐文坚关键词:诊断显像 磁共振成像 成骨细胞瘤CT影像学表现 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成骨细胞瘤CT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2例成骨细胞瘤患者的CT资料,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12例患者中,发生于脊椎7例、股骨2例、胫骨1例、下颌骨1例、甲状软骨1例。12例均见肿瘤矿化,病灶周围骨质均见反应性硬化,11例呈膨胀性骨质破坏,6例局部见骨皮质中断,11例见骨膜反应,2例肿瘤呈浸润生长,2例CT增强扫描显示肿瘤实体部明显强化。结论多数成骨细胞瘤CT表现典型,提示诊断,但少数CT表现不典型,确诊依靠病理。 李强 徐文坚 崔久法 聂佩 王鹤翔 郝大鹏 刘吉华 管帅关键词:成骨细胞瘤 体层摄影术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