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凯
- 作品数:16 被引量:31H指数:4
-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306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后早期感染的治疗
- 2017年
- 2014年1月~2016年5月,我科治疗16例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TLIF)术后感染患者,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病例资料本组16例,男7例,女9例,年龄45~73岁。其中11例合并糖尿病。手术均采用TLIF,其中单节段4例,2节段6例,3节段5例,4节段1例。
- 张晔谭荣崔凯刘涛田天
- 关键词: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术后感染
- 椎间融合器置入前路三节段椎间盘切除修复颈椎病:20例远期随访
- 2014年
- 背景:脊柱融合的理想方法是椎体间融合,该法用于颈椎则是由Robinson和Smith在1955年从颈椎前方对突出的椎间盘进行摘除,并予以椎体间植骨。随后又提出在椎体间放置内容物促进脊柱融合的设想。此后,脊柱椎体间植骨融合有了较大的发展,并成为治疗脊柱退行性变的标准方法之一。目的:分析颈椎前路三节段椎间隙减压椎间融合器置入修复颈椎病的长期临床效果。方法:2000年10月至2002年10月解放军306医院骨科收治了20例颈椎病患者行颈椎前路三节段椎间盘切除、颈椎椎间融合器置入,男15例,女5例;年龄48-65岁,平均56.4岁;病变节段:12例C4-7,8例C3-6。比较治疗前及末次随访JOA评分,评价其改善率;记录治疗后Odom分级。测量治疗前、治疗后及末次随访时颈椎正侧位X射线片,观察颈椎生理曲度(Cobb角)、手术节段融合和邻近节段退变情况。结果与结论:20例患者顺利完成融合治疗,无神经系统及与内固定物相关的并发症发生。随访时间10-132个月。治疗前JOA评分(9.85±0.81)分,末次随访(14.40±0.94)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平均改善率为81%。末次随访时Odom分级:优14例,良4例,一般2例。未观察到邻近节段病变,有2例出现Cage沉降,颈椎生理弯曲保持良好,在末次随访时骨性融合率为100%。治疗后1年、末次随访时颈椎前凸Cobb角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1周与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椎间融合器置入修复三节段颈椎病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长期随访效果满意。
- 陈晓明马华松谭荣田天刘涛崔凯张晔
- 关键词:颈椎病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器JOA评分
- 微创通道与传统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近期疗效对比被引量:9
- 2015年
- 目的对Quadrant微创通道下腰椎后路减压椎间融合内固定术与传统腰椎后路减压椎间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短期临床结果进行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回顾我院自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单责任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共107例,随机分为两组,微创组接受Quadrant微创通道下腰椎后路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传统组接受传统腰椎后路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比较二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射线暴露、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等数据,应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JOA改善指数分级评估两组早期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效果明显,切口愈合良好,责任节段内固定位置满意、融合良好。微创组相较传统组在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等方面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射线暴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与传统组患者术前与术后的JOA评分、VAS评分、ODI指数数据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术后OD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术后JOA评分、下肢痛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JOA改善指数:微创组优良率96%,传统组优良率94%,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短期随访显示,两组患者手术优良率、融合率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相当,微创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康复速度等方面均优于传统手术组患者。
- 崔凯谭荣陈晓明刘涛田天张晔孙术华
- 关键词:融合术腰椎管狭窄症腰椎
- 无骨折脱位颈脊髓损伤颈髓MRI表现与治疗策略被引量:7
- 2016年
- 目的:根据伤后颈脊髓MRI不同表现对无骨折脱位颈脊髓损伤( CSCIWFD)采取不同的治疗策略,观察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分析疗效差异原因并探讨治疗方案选择。方法回顾分析接受治疗并获得完整随访的56例中老年CSCIWFD患者的临床资料。对颈椎MRI提示有颈髓受压伴髓内高信号且有神经症状者建议手术,对颈髓无压迫伴或不伴髓内高信号者建议非手术治疗。按治疗建议和患者选择分为3组:建议手术且患者接受手术组( A组,39例),建议手术但患者拒绝手术组( B组,11例),非手术治疗组( C组,6例)。神经功能评估按ASIA分级,对3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的恢复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20-88个月。结果显示,神经功能改善情况A组好于B组, C组神经功能改善满意。结论颈髓MRI表现是中老年CSCIWFD患者是否手术的重要参考依据。颈髓受压或颈髓接触伴髓内高信号,手术治疗效果优于非手术治疗;如颈髓无压迫、无明显失稳,即使有神经症状且髓内有高信号,应采用非手术治疗。
- 谭荣马华松吴继功陈志明刘涛崔凯张晔田天
- 关键词:颈椎脊髓损伤核磁共振
- 三次及以上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经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疗效评估
- 目的 探讨三次及以上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经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疗效评估。方法 2010年l月至2016年4月,我院共行435台因发生OVCF而行PKP手术治疗。其中有11例患者多达三次及以上...
- 刘涛谭荣马华松崔凯田天张晔
- 关键词:PKP
- 后路一期小切口撑开联合二期全脊柱截骨术治疗极重度脊柱侧后凸
- 目的 探讨后路一期小切口撑开联合二期全脊柱截骨术治疗极重度脊柱侧后凸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26例行后路一期小切口撑开联合二期全脊柱截骨术的极重度脊柱侧后凸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男7例,女19例,年龄13-26岁,平均...
- 谭荣马华松吴继功陈晓明陈志明汪东刘涛崔凯
- 关键词:极重度后路小切口
- 腰椎术后感染预防及诊治策略
- 目的 探讨腰椎椎间融合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其预防策略.方法 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共进行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手术415例,术后伤口感染7例,其中男性4例,女性3便;年龄57-73岁,平均年龄66.5岁.对此7...
- 张晔谭荣崔凯刘涛田天
- 关键词:腰椎术后
- 植骨及内固定治疗半椎体和重度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三维矫形的有效及安全性被引量:5
- 2013年
- 背景:由半椎体形成的先天性脊柱侧弯在临床治疗上一直较为复杂。目的:寻找治疗半椎体以及半椎体合并极重度先天性脊柱侧弯的最佳方法。方法:选择2010至2012年间在解放军306医院骨科进行手术治疗的半椎体畸形患者共142例,手术治疗的方法主要为单纯半椎体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重度脊柱侧弯顶椎截骨脊柱短缩矫形内固定,一期后路胸腰椎截骨矫形,椎管减压矫形内固定手术。结果与结论:治疗后侧凸平均矫正率为70.9%,后凸平均矫正率为71.7%,随访14-35个月,平均23.4个月。末次随访时侧凸Cobb角丢失率为7.3%,后凸Cobb角丢失率为7.7%。随访X射线片证实植骨均融合,内固定物无松动、断裂,未发现失代偿现象。可见施行后路一期截骨固定融合可以有效地矫正半椎体畸形所致的脊柱侧后凸畸形,获得满意的脊柱矢状位、冠状位的平衡。
- 王晓平陆明马华松周建伟袁伟牛晶崔凯陈阳黄子瑞秦柳花郑蕊张敬
- 关键词:先天性脊柱侧弯半椎体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
- 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病的近期临床效果对比
- 目的 评价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CADR)治疗颈椎病的近期临床效果及相关并发症。方法 回顾我院2012年7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颈椎病患者39例,其中脊髓型颈椎病患者29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0例,其中单责任间隙病例3...
- 崔凯谭荣
- 关键词:颈椎并发症随访
- 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病的近期临床效果对比
- 目的:评价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CADR)治疗颈椎病的近期临床效果及相关并发症。方法:回顾我院自2012年7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颈椎病患者39例,其中脊髓型颈椎病患者29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0例;其中单责任间隙病例...
- 崔凯谭荣刘涛
- 关键词:颈椎并发症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