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旭 作品数:5 被引量:12 H指数:2 供职机构: 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颈丛阻滞后血压心率变化与甲状腺素的关系 2015年 目的:观察甲状腺颈丛神经阻滞后,体内甲状腺激素的变化及其对血压、心率影响。方法:选择择期手术无心血管疾患、无情绪紧张、非甲亢患者44例。麻醉采用双侧颈浅、术测颈深的阻滞方法,颈深分别阻滞颈椎3、4、5,每个点采用0.25%布比卡因3~4ml,颈浅8~10ml注射,未加肾上腺素。分别于术前ld、麻醉后5min、15min、30min(切皮前)取血2ml,测定麻醉前、后甲状腺激素(T3,T4、FT3、FT4)值,观察并记录BP及HR的变化。结果:44例患者颈丛神经阻滞5min后,BP、HR开始上升,15min左右达到高峰,30min后开始慢慢下降;与麻醉前比,T4、FT3、FT4均轻度增高,而T3轻度下降(P〉0.05),但均在正常值范围内。结论:颈丛神经阻滞引起部分患者一过性BP升高、HR增快,与甲状腺激素轻微变化无明显关系,原因值得进一步探讨。 崔旭关键词:颈丛神经阻滞 甲状腺激素 血压 心率 脑电双频指数用于1~2岁小儿全麻适宜范围临床研究 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研究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用于1~2岁小儿全麻时适宜范围。方法:选择小儿全麻手术100例,根据不同的BIS值分组,40~44为B1组,45~49为B2组,50~54为B3组,55~59为B4组,60~64为B5组。小儿入室后,测血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BIS,将各组BIS控制在相对应范围内。各组分别在术前(T1)、入室后(T2)、术中30 min(T3)抽血测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浓度,并记录T1~T3时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结果:5组小儿E与DA指标T2时均高于同组T1、T3时(P<0.01),B1~B4组T3时与T1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5组T3时高于T1时(P<0.01);5组小儿NE指标均为T2时最高,T3次之,T1最低(P<0.01)。5组小儿T2时MAP、HR均高于同组T1、T3时(P<0.01),B1~B4组T3时与T1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5组T3时高于T1时(P<0.05)。结论:1~2岁小儿全麻时BIS控制在40~59之间,麻醉深度适中。 马红霞 庞雪 程丹 龙振全 徐会贤 崔旭关键词:全身麻醉 脑电双频指数 小儿 阿扎司琼和恩丹西酮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后恶心呕吐 2005年 手术后的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PONV)是麻醉和外科手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1],尤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发生率高,人们一直在寻求预防和治疗术后恶心呕吐的有效方法[2].本研究比较预防性应用高选择性5-羟色胺(5-HT3)受体拮抗药阿扎司琼司琼和恩丹西酮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的效果. 崔旭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 恩丹西酮 阿扎司琼 胆囊切除后 外科手术后 受体拮抗药 依达拉奉联合丙泊酚对单肺通气患者氧化应激反应影响 被引量:1 2019年 单肺通气(one-lung ventilation,OLV)是胸外科手术麻醉常用的一种通气方式,但是OLV常因为气压伤、缺血/再灌注损伤、手术牵拉挤压伤、长时间OLV等导致机体氧化和抗氧化系统失衡出现急性肺损伤(ALI)[1],严重者导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2-3].依达拉奉是氧自由基清除剂,可以有效降低OLV时氧化应激反应[4-5],丙泊酚(Propofol)是麻醉常用药物,其化学性质类似于苯酚(自由基清除剂),具有抗氧化作用[6-7],本文将探讨依达拉奉联合丙泊酚应用于OLV麻醉患者观察其对氧化应激反应影响. 崔旭 庞雪 程丹 马红霞 龙振全 徐会贤关键词:氧自由基清除剂 单肺通气 气压伤 氧化应激反应 依达拉奉 通气方式 右美托咪定在椎管内麻醉术中的临床价值探析 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对比分析右美托咪定与常用麻醉辅助药对椎管内麻醉术患者的应激反应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分析2016年4月~2016年10月在我院接受椎管内麻醉术治疗的1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入选者均分成观察组(右美托咪定,42例)、对照组1(咪达唑仑,42例)和对照组2(丙泊酚,42例)三组。比较三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不同时间点血流动力学(包括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AI)及皮质醇(Cor)水平。结果:三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显著统计学差异。用药后10min(T1)、用药后30min(T2)、用药后60min(T3)、手术结束时(T4)三组患者的MAP、AAI水平均明显低于同组用药前(T0)时;T3、T4时观察组及对照组2的MAP、HR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T3时观察组与对照组1患者的AAI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T3、T4时三组患者的Cor水平均明显低于T0时;T3、T4时观察组患者Cor水平均明显低于同时点的对照组1、对照组2。观察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头晕等)发生率(7.1%)明显低于对照组1(23.8%)、对照组2(26.2%)。结论:椎管内麻醉术采用右美托咪定辅助麻醉,不仅镇静作用良好,而且还可以显著抑制应激反应,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金震 张晓群 崔旭关键词:应激反应 椎管内麻醉 血流动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