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明
- 作品数:36 被引量:484H指数:14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腹腔镜胃癌术后肠套叠一例
- 2013年
- 患者男性,71岁。因“上腹部隐痛不适6月”于2012年9月10日人院。人院后行胃镜、病理活检、超声胃镜、腹部CT及胸部x线片等检查,诊断为:胃体小弯腺癌,
- 张成海崔明崔湧邢加迪姚震旦苏向前
- 关键词:术后肠套叠腹腔镜超声胃镜上腹部隐痛胸部X线片病理活检
- 全结肠系膜切除应用于腹腔镜辅助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安全性及疗效分析被引量:40
- 2014年
- 目的探讨全结肠系膜切除在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中的安全性及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胃肠肿瘤微创外科2009年4月至2011年11月连续收治的70例右半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共有65例行腹腔镜全结肠系膜切除右半结肠癌切除术患者纳入研究,全组患者手术时间120~285(中位时间185)min,术中出血量30~150(中位50)ml;中位淋巴结清扫数24枚/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9.2%(6/65),术后中位排气时间3d,术后住院时间7d。无30d内再住院患者及死亡患者。全组患者的2年总生存率为98.5%,2年无病生存率为83.1%。结论在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中应用全结肠系膜切除技术.可以达到肿瘤的根治性完整切除:且可发挥腹腔镜手术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的优势,并未增加手术风险,术后短期随访疗效良好。
- 邢加迪杨宏陈蕾崔明姚震旦张成海张楠苏向前
- 关键词:结肠肿瘤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
- 腹腔镜与开腹全结肠系膜切除术治疗右半结肠癌疗效比较被引量:19
- 2016年
- 结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Hohenberger等[1]于2009年提出了全结肠系膜切除(complete mesocolic excision,CME)的概念后,CME已成为结肠癌手术的标准术式.腹腔镜结肠癌手术同开腹手术相比具有更好的短期恢复,以及相似的根治效果[2].本研究通过比较腹腔镜辅助全结肠系膜切除 (laparoscopy-assisted complete mesocolic excision,LCME)和开腹全结肠系膜切除(open complete mesocolic excision,OCME)治疗右半结肠癌的临床疗效,探讨LCME手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 崔勇姚震旦杨宏崔明张成海邢加迪苏向前
- 关键词:右半结肠癌腹腔镜辅助开腹手术消化道恶性肿瘤结肠癌手术
- 常见胃肠道恶性肿瘤的早期发现被引量:5
- 2020年
- 胃肠道肿瘤会引起一些非特异性的症状,早期不会引起人们的重视,因症状加重而就诊时疾病已经出现进展。本文简要介绍胃肠道恶性肿瘤的常见症状,如果生活中出现了这些症状,请及时到医院就诊,以免耽误病情。
- 崔明
- 关键词:胃肠道恶性肿瘤常见症状非特异性胃肠道肿瘤医院就诊
- 大肠癌患者外周血T_1和T_2淋巴细胞变化规律的研究
- 2005年
- 目的探讨不同临床分期的大肠癌患者外周血T1和T2淋巴细胞的变化规律。方法连续采集20例大肠癌患者初诊时外周血,以20例良性疾病患者外周血作为对照。应用胞内因子检测法检测T1及T2的比率。结果大肠癌患者外周血T1比率为(36±11)%,T2比率为3·3(1·9)%,均明显低于对照组[(46±12)%、4·1(3·1)%](P<0·05)。肿瘤直径≥5cm患者的T1低于肿瘤直径<5cm患者[(31±11)%比(40±10)%,P=0·064];低分化癌患者的T1低于高、中分化癌患者[(28±10)%比(38±11)%,P=0·072];有淋巴结转移患者的T1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31±10)%比(41±10)%,P<0·05];Ⅲ、Ⅳ期患者的T1明显低于Ⅰ、Ⅱ期患者[(31±10)%比(41±10)%,P<0·05]。结论大肠癌患者外周血T1和T2比率显著降低。T1可能是判断大肠癌转移和预后的新指标。
- 崔明王杉叶颖江崔志荣柯杨
- 关键词:大肠癌淋巴细胞肿瘤
- 胃癌根治术后60岁以上患者肺部感染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33
- 2019年
- 目的 探讨60岁以上胃癌患者行胃癌根治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 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回顾性收集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胃肠中心四病区2009年4月至2016年12月期间行胃癌根治术的60岁以上373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符合正态分布,采用±s表示)和Mann-Whitney U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采用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表示]进行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检验进行计数资料(用例数及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分析术后出现肺部感染(含术后肺不张)与未出现肺部感染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影响胃癌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术后肺部感染定义为:术后患者出现体温升高(>38.0℃)并持续24 h以上;伴咳嗽咳痰,痰细菌培养阳性;胸部影像学检查提示有新近出现的浸润、实变或肺不张。 结果 373例患者中,术后出现肺部感染50例(13.4%,肺部感染组),未出现肺部感染323例(86.6%,无肺部感染组)。肺部感染组患者术前合并基础疾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以及心肺疾病等)39例(78.0%),无肺部感染组为178例(55.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25,P=0.002)。术前低白蛋白血症发生率肺部感染组也明显高于无肺部感染组[10.0%(5/50)比3.1%(10/323),χ^2=4.098,P=0.048]。肺部感染组与无肺部感染组相比,全胃切除率[54.0%(27/50)比34.4%(111/323),χ^2=12.501,P=0.002]、术后伤口疼痛率[34.0%(17/50)比11.8%(38/323),χ^2=16.928,P<0.001]、二次手术比率[6.0%(3/50)比0.6%(2/323),χ^2=6.032,P=0.014]以及胃管拔除超过7 d的比率[96.0%(48/50)比84.5%(273/323),χ^2=4.811,P=0.028]均明显升高,术后住院天数亦明显延长[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16.0(9.5)d比12.0(5.0)d,U=4 275.0,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合并内科基础疾病(OR=4.008,95%CI:1.768~9.086,P=0.001)、腹腔感染(OR=3.164,95%CI:1.075~9.313,P=0.037)
- 姚震旦杨宏崔明邢加迪张成海张楠陈蕾刘茂兴徐凯谭非苏向前
- 关键词:胃肿瘤肺部感染术后
- 直肠间质瘤的诊断和治疗被引量:3
- 2006年
- 目的探讨直肠间质瘤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1998年10月至2006年2月收治的8例直肠间质瘤的临床表现、病理及治疗。结果直肠间质瘤的临床表现与肿瘤大小相关,主要包括便次增多、排尿困难、血便及肛门疼痛等。病变部位均位于低位直肠且病灶常常较大。8例均经病理确诊为直肠间质瘤,免疫组化CD117(+)7例,CD34(+)8例。2例行格列卫(伊马替尼)术前辅助治疗,结果症状明显缓解,肿物较前缩小。7例行手术完整切除(5例行Miles术,2例行经肛门肿瘤局部切除术)。结论直肠间质瘤引起症状时常已较大,确诊需病理形态学及免疫组化证实。对于低位直肠且病灶较大的直肠间质瘤病人,宜行腹会阴部切口将肿瘤完整切除,格列卫术前辅助治疗可能会提高肿物完整切除率。
- 苏向前崔明冷家骅武爱文王怡
- 关键词:直肠间质瘤
- 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肺转移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8
- 2013年
- 目的了解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单纯肺转移的危险因素,以提高高危患者随访的针对性和早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间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行结直肠癌根治术的268例患者的临床病理及术后随访资料,其中16例(6.0%)患者术后出现单纯性肺转移。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筛选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肺转移的高危因素。结果16例术后单纯肺转移患者中单侧肺转移10例,双侧肺转移6例;原发灶根治术后至诊断肺转移的中位时间为13.9月;81.3%(13/16)的肺转移患者是经胸部增强CT诊断。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CEA水平、原发肿瘤部位、TNM分期及术后辅助化疗与术后肺转移有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原发肿瘤部位(P=0.003,OR=5.503,95%CI:1.794—16.884)和术前CEA水平(P=0.019,OR=4.319,95%CI:1.269—14.692)是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肺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直肠癌和术前CEA水平异常增高是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肺转移的高危因素,对这部分患者术后要加强随访,常规行胸部增强CT检查。
- 张成海陈蕾崔明邢加迪武爱文李子禹季加孚苏向前
-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根治性手术肺转移
- 乳腺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附3例报告)被引量:12
- 2008年
- 目的探讨乳腺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2001年1月至2006年6月收治的3例乳腺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表现、病理、治疗及预后。结果3例乳腺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均以自行发现乳腺肿物就诊。钼靶示病灶内无钙化。2例行保乳术,1例行改良根治术。病理检查具有小细胞癌的形态学特点,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突触素(Syn)(++)、嗜铬颗粒蛋白A(CgA)(++)3例,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1例,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均为阴性。随访时间9~74个月,无淋巴结转移1例,术后无病存活74个月;淋巴结转移2例,术后1年内均出现全身多发转移,其中1例存活期15个月,1例术后9个月尚存活。结论乳腺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十分罕见。无钙化,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HER-2表达阴性可能是该病的临床特点。确诊需依靠病理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目前治疗效果及预后差异较大,提示该病可能具有不同的亚型。
- 崔明张霁冷家骅苏向前王怡
- 关键词:神经内分泌肿瘤
- 中国结直肠癌同时性腹膜转移外科诊治现状分析:16家中心1 003例报告被引量:7
- 2019年
- 目的了解我国结直肠癌同时性腹膜转移外科治疗的现状。方法回顾性收集国内16家医疗中心2003年10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经手术证实为同时性腹膜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资料,利用Excel建立数据库,资料包括基线资料、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放化疗情况、术中情况、术后病理学结果、随访数据,共7个部分77个字段。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或χ^2检验进行假设性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曲线。结果共收集确诊结直肠癌同时性腹膜转移的患者资料1 003例,男性575例,女性428例,年龄(58.5±14.1)岁(范围:18~92岁)。乙状结肠癌占比最大,为31.8%(292/920),合并肝、肺转移的患者比例分别为27.9%(219/784)和8.3%(64/769)。术前血液学指标以癌胚抗原检测最为普遍(87.74%,880/1 003),阳性率为64.5%(568/880)。术前影像学检查诊断腹膜转移的准确率为40.7%(280/688)。腹膜癌指数分期系统(PCI)评分<10分的患者占比最高,为59.6%(170/285)。27.0%(262/971)的患者接受完全腹腔镜手术,72.0%(588/817)的患者行原发肿瘤切除术,55.4%(253/457)的减瘤手术肿瘤细胞减灭程度(CCR)为0。21.0%(70/334)的患者术后行腹腔热灌注化疗。56.03%(562/1 003)的患者有完整随访记录,中位总体生存时间为15.0个月。与PCI≥20分患者相比,PCI<20分患者的原发肿瘤切除率更高(187/205比26/80,χ^2=105.085,P=0.000),CCR为0或1的比例更高(162/204比8/78,Z=-10.465,P=0.000)。不同手术方式的CCR存在差异(Z=-3.246,P=0.001),当拟行最大程度减瘤时,大多数术者会选择开放手术(含中转开腹)。原发肿瘤切除患者的生存时间更长(P=0.000)。结论结直肠癌同时性腹膜转移术前诊断困难,原发肿瘤切除对延长术后生存时间作用明显。结直肠癌同时性腹膜转移的规范治疗需进一步加强。
- 王怀明王贵玉黄颖任黎张宏武爱文韩加刚舒晓刚王贵英杨盈赤王自强崔明卢云冯波周建平吴斌童卫东王辉骆衍新吴小剑蔡建姚宏伟王磊
- 关键词:腹膜多中心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