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贝纳
- 作品数:10 被引量:49H指数:3
- 供职机构: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M-learning结合CBL在消化科规培教学中的探讨及应用
- 2024年
- 目的探究移动学习平台(M-learning,ML)结合案例教学(Case-based Learning,CBL)在消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规培)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于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消化科参加规培学习的80名医师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名。对照组给予传统讲授式教学法,研究组给予M-learning结合CBL教学法,对比两组医师的理论考试成绩、实践技能考试成绩和学习满意度。结果研究组的理论成绩和实践技能考试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的学习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Mlearning结合CBL教学法应用于消化科规培教学中,不仅能够提升医师的理论考试成绩和实践技能考试成绩,还能够有效提高医师学习满意度。
- 洪静程中华余金玲王韶英嵇贝纳冯珍
- 关键词:M-LEARNINGCBL消化科
- 一种消化内科灌肠装置
- 一种消化内科灌肠装置,本实用新型涉及肛肠科医疗设备技术领域,托板的右侧壁上固定设置有支撑板,支撑板上开设有腰形孔,腰形孔内滑动设置有一号滑块,一号滑块的左侧壁上固定设置有螺纹杆,螺纹杆上旋设有一号限位板,支架上固定设置有...
- 冯珍荆佳晨程中华洪静张子旭余金玲唐楠嵇贝纳王翌婷
- 序贯疗法与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疗效比较被引量:5
- 2010年
- 嵇贝纳荆佳晨杨湘怡程中华
- 关键词: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三联疗法序贯疗法根除治疗方案慢性活动性胃炎质子泵抑制剂
- 糖尿病大鼠肾皮质转移生长因子-β基因表达探讨
- 2002年
- 目的 :观察转移生长因子 β在糖尿病肾病中的作用。方法 :用逆转录半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 )法测定 12只STZ模型鼠 (糖尿病组 )及 8只对照组鼠的肾皮质转移生长因子 β的基因表达。结果 :糖尿病组鼠肾皮质转移生长因子 β较对照组明显升高 (P <0 0 1)。结论 :糖尿病后期转移生长因子 β生成增加 ,加剧了糖尿病肾脏病变的进展。
- 盛宏光嵇贝纳丁新
-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转化生长因子Β基因表达
- 放大内镜窄带成像对慢性胃炎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探讨放大内镜窄带成像对慢性胃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110例患者接受放大内镜窄带成像检查,根据Tahara分型将观察到的胃黏膜细微结构分为0型、Ⅰ型、Ⅱ型、Ⅲ型,并与相应部位活检的病理组织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放大内镜窄带成像下胃黏膜超微结构与胃炎的组织病理五个指标均明显相关,且与炎症的严重程度相关。从0型到Ⅰ型、Ⅱ型、Ⅲ型,反映了慢性胃炎病变发展由轻到重的一个过程。其中萎缩、肠化主要见于Ⅲ型。结论放大内镜窄带成像下胃黏膜分型与病理组织学存在密切关系,通过放大内镜窄带成像准确识别胃黏膜超微结构将有助于对萎缩、肠化生等常见胃黏膜病变的诊断。
- 冯珍熊文坚金飞荆佳晨嵇贝纳程中华杨湘怡王韶英
- 关键词:放大内镜窄带成像慢性胃炎
- 大黄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AP-1活性的影响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探讨大黄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胰腺组织中激活蛋白-1(AP-1)活性的影响,探讨其治疗SAP的机制。方法选择100只SD大鼠,采用胆胰管逆行注射5%牛磺胆酸钠法建立SAP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AP组、大黄治疗组;大黄治疗组建模后用10%大黄汤灌胃,建模后1、3、6、12 h分别处死大鼠,取胰腺组织。用EMSA法检测各组大鼠胰腺组织中的AP-1活性,RT-PCR法检测胰腺组织中TNF-α、IL-6 mRNA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SAP组各时间点胰腺组织中AP-1活性明显升高(P<0.01),且制模后1 h即开始升高;与SAP组比较,大黄治疗组各时间点胰腺组织中AP-1活性、TNF-α、IL-6 mRNA表达明显下降(P均<0.05)。结论大黄治疗SAP的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AP-1活性,从而减轻SAP的炎症反应。
- 冯珍熊文坚金飞荆佳晨嵇贝纳杨湘怡
-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重症激活蛋白-1
- 超细胃镜不同检查方式下对心肺功能影响的对比观察被引量:1
- 2009年
- 胃镜在上消化道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仍有不少患者因恐惧普通胃镜检查而延误病情。超细胃镜(直径〈6mm)的推广,有利于改善此种状况。本研究采用超细胃镜经鼻、经口及麻醉下经口3种检查方式,旨在探讨超细胃镜不同检查方式下对心肺功能的影响。
- 嵇贝纳熊文坚荆佳晨金惠
- 关键词:超细胃镜心肺功能上消化道疾病胃镜检查
- 内镜窄带成像技术对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被引量:34
- 2013年
- 目的探讨内镜窄带成像技术对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普通胃镜对172例患者行常规内镜检查,采用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对黏膜有可疑病变的区域进行靛胭脂染色并放大观察,分别在病变活动区域取活检标本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并对其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观察病变轮廓方面,内镜窄带成像技术与染色内镜或普通内镜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内镜窄带成像技术最清晰,尤其是对于局灶性浅表性病变的观察;对于胃小凹的形态观察,内镜窄带成像技术或染色内镜均优于普通内镜;在对胃黏膜微血管的观察中,内镜窄带成像技术具有绝对优势。172例中发现早期胃癌4例,重度异型增生3例,中度异型增生7例,轻度异型增生15例。可在内镜窄带成像技术模式下观察到6种胃小凹形态类型,早期胃癌主要表现为Ⅵ型,异型增生主要表现为V型及Ⅳ型。内镜窄带成像技术放大内镜下2例早期胃癌患者呈现新生或粗大血管,在其中1例显现螺旋形毛细血管。结论内镜窄带成像技术操作简单、安全,能够较为清晰地发现癌前病变、早期胃癌的病灶,使活检病理检查阳性率明显提高,对胃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嵇贝纳万荣熊文坚杨湘怡
- 关键词:早期胃癌癌前病变内镜检查窄带成像技术
- 脑室腹腔分流术后经皮胃镜下胃造瘘术并气腹1例
- 2014年
- 本文报道1例脑室腹腔分流术后经皮胃镜下胃造瘘术并气腹病例,探讨胃镜下胃造瘘术和脑室腹腔分流术二者组合的可行性及安全性。
- 洪静熊文坚嵇贝纳
- 关键词:脑室腹腔分流术气腹
- 超声内镜、染色法及窄带成像技术联合使用对早期食管癌的诊断价值被引量:9
- 2015年
- 目的研究超声内镜、染色法及窄带成像技术联合使用在诊断早期食管癌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4年11月行普通白光胃镜检查怀疑食管黏膜病变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共424例,将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2例,对照组采用普通白光内镜进行检查,观察组在对照组检查基础上加用超声内镜、染色法及窄带成像技术检查,比较两组检查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结果观察组检出癌69例,癌检出率为32.55%;对照组检出癌72例,癌检出率为33.96%。两组癌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检测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93.02%、82.84%、84.91%,对照组分别为82.86%、75.71%、76.89%。观察组检测方法准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检测方法检测灵敏度、特异度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普通白光内镜检查用于筛查早期食管癌具有较高的检出率、灵敏度及特异度,但对可疑病变患者可进一步行超声内镜、染色法联合窄带成像技术检查,以提高食管癌诊断的准确率。
- 嵇贝纳熊文坚杨湘怡
- 关键词:食管癌超声内镜染色内镜窄带成像技术